自貿區十週年|“離岸通”平台有望接入全國商業銀行網點

“離岸通”平台。

“自貿區”離尋常百姓並不遠。9月25日,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管理局財政和金融服務處處長梁翔透露,全國首個運用境外數據輔助貿易真實性審核的平台——“離岸通”平台已經得到國家外彙管理局同意,初步可以進行技術對接。今年9月,技術方案已報國家外彙管理局進行審核,“下一步,全國商業銀行每個網點機器都可以接入‘離岸通’平台。”

離岸貿易,通常指的是貿易中間商與貨物進出口商分別位於三個不同國家,這一模式突出體現了“兩頭在外、貨物流和資金流分離”的特徵。“兩頭在外”是指貨物的最終賣家和最終買家均是境外企業,貨物直接由生產地運往消費地;“貨物流和資金流分離”是指國內企業作為貿易的中間商,與買賣雙方分別簽訂合同並辦理資金結算,但並不經手貨物物流環節事務。

由於中國的外彙監管要求將海運提單、海關單證等貨權憑證作為外彙經常項目收付彙的重要依據,而離岸轉手買賣的貿易中間商不直接經手物流單證,因此導致了貿易中間商結彙和付彙困難以及海關數據與外彙數據不一致等問題。“離岸通”可通過多個渠道獲取企業信用畫像、國際貨物運輸、境外港口裝卸、境外海關報關等數據,並進行整合分析和交叉比對,破解離岸貿易訂單流、貨物流和資金流“三流”分離帶來的真實性審核難題。

此外,“離岸通”平台能夠幫助銀行拓寬國際物流數據比對渠道,提升數據精確度,降低銀行信息獲取成本,從而逐步簡化離岸貿易單證審核要求、優化離岸貿易發展環境,最終吸引跨國企業將離岸業務由境外主體向上海主體轉移,助力成長企業開拓離岸業務新模式,提升上海自貿區國際資源配置能力。

根據2022年統計數據,保稅區域內涉及離岸買賣的企業超過300家,占全市50%左右;保稅區域內企業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外彙結算額已占全市超過80%。

企業離岸轉手業務迅速發展,離不開“離岸通”平台的建設。外高橋保稅區一家外資企業金士頓科技,自去年年底啟動離岸轉手買賣,到今年8月,其原先境外承擔的離岸轉手業務已放在上海公司,本地新增貿易額超過4.94億美元。另有一家電商企業,今年1到8月,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外彙結算額達到10.3億美元,比去年全年增長80%。

近年來,為落實《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中關於“完善企業、政府、第三方專業機構信息共享平台,加大離岸貿易真實性審核力度”的要求,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管理局推出全國首個綜合運用境內外數據以輔助銀行開展貿易真實性審核的平台“離岸通”, 截至目前,平台入駐企業已近100家,銀行55家,交易次數近1000次,貿易真實性核驗50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