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規模效應,毛利首次轉正,為什麼說零跑三季報“含金量”很高?

10月16日,零跑汽車發佈第三季度業績情況。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收益為人民幣56.56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加31.9%,較今年第二季度增加29.4%,創下新高。同時,公司第三季度銷量也創下新高,並實現毛利率轉正。

利潤方面,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虧損為9.86億元,2022年同期為人民幣13.4億元,2023年第二季度為人民幣11.4億元。零跑汽車虧損正在持續收窄。

客觀而言,零跑汽車的業績表現不能算業內最出色的,但它表現出來的持續向好的趨勢卻給予了業內和資本市場更大的想像力。

先來看衡量一家新勢力公司市場聲量的關鍵數據——銷量。2023年9月份,零跑汽車共計交付新車15800台,同比增長43%,創下曆史新高。第三季度實現銷量44325台,也創下新高。

與一些友商不同,零跑汽車的銷量結構並非依靠某款爆品打市場,而是通過對市場競爭格局的分析,通過數款產品在主流區間形成領先優勢,實現邊際效應最大化。

根據乘聯會數據,我國電動車市場價格段走勢呈現逐年高端化。圖中可以看出,5-10萬元產品零售占比大幅降低;15-20萬元占比逐年提升;而20-30萬元以及30-40萬元區間提升比例最大。這表明,中國用戶對電動車高端化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長,而高端化背後反映出來的則是對智能化、高科技的訴求。

基於這一背景來看,零跑汽車掐準了市場變化的脈絡。

從零跑汽車的產品線來看,無論是C11家族“純電+增程”雙子星,還是電動轎車C01,零跑汽車C系列的產品理念是“讓用戶用15-20萬元的價格,享受以往30-40萬元才有的豪華體驗,做到同級給得更多、同價品質更高”。

同時,通過“重新定義15-20萬選車標準”這條精準且接地氣的slogan形成強烈的用戶認知,不僅讓預算有限但對豪華有需求的用戶找到了更好的選擇,也讓手握更多預算卻不甘當“韭菜”的高端用戶回過頭來對C系列產生興趣。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C01和C11全新增程上量,零跑第四季度增長前景可觀。據瞭解,零跑汽車國慶期間的大定訂單超過了一萬台,為第四季度打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毛利率轉正,實現自我造血

穩定增長的銷量帶動了多項財務指標增長。其中,與企業盈利能力直接掛鉤的毛利率指標上,零跑汽車正在極速改善。零跑作為新勢力頭部區間的常客,一直被市場詬病的就是持續為負的毛利率,而第三季度零跑打破了市場質疑,毛利率轉正。

第三季度零跑汽車業務毛利率是1.2%,作為對比,其第一、第二季度毛利率分別為-7.8%和-5.2%。

值得一提的是,在會計處理上,零跑將給予經銷商的銷售返點計入單車價格之中,不同於部分新勢力公司將給經銷商的返點計入銷售費用之中,造成的結果是零跑汽車的毛利率“更難轉正”。簡單來說,其“實際毛利率”要比“名義毛利率”更高。比如第三季度,扣除經銷商返點的影響後,零跑汽車實際毛利率超過了10%,這個數字已經高於不少頭部新勢力。

而拋開會計口徑的差異,無論如何零跑汽車的毛利率水平在持續且快速地改善。這意味著公司開始有自我造血能力,不再像此前業界常說的“新勢力賣一台虧一台”。這對於零跑而言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重要里程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理想汽車毛利率水平穩定在接近20%的水平,今年頭部新勢力的毛利率水平實際上在下滑。蔚來前兩個季度毛利率分別為1.5%、1.28%;小鵬則為1.7%、-3.9%。

在車市日益內卷,車企普遍賠本賺吆喝的2023年,零跑汽車在產品價格極具競爭力的條件下,仍然能夠穩步提升毛利率,“含金量”很高。

毛利率上行只是現象,其背後蘊含著多重因素。

一是銷量增長,“純電+增程”雙動力滿足用戶的多樣化出行需求。零跑的增程不只是動力形式上做做樣子,其C01和C11的增程版本純電續航都超過了300公里。在“多一度電池,少一分焦慮”的需求背景下,這使得零跑在大眾化汽車消費市場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顯著提升,有助於銷售額和毛利率的增長。

二是車型結構改善,平均售價提升。從零跑第三季度財報中可以看到,C11和C01交付量迅速爬升。零跑選擇聚焦15-20萬價格帶,通過優化定價策略、技術升級迭代和不斷豐富產品矩陣,銷量結構實現向上跨越,平均售價得到提升,從而提高了整體毛利率。

而這些原因背後都有一個重要的基礎支撐,就是零跑汽車堅持全域自研。據瞭解,這家公司已實現智能電動汽車所有核心繫統和電子部件的自主研發設計與生產製造,自研自產覆蓋整車成本70%。這意味著零跑對自身產品擁有充足的話語權和定價權,使得企業在採購、生產等環節具有更強的成本控製能力,進而提高了毛利率。

應該說,零跑汽車並沒有對毛利率進行“專項優化”,這項指標的改善是在洞察市場和堅持長期主義的道路上水到渠成的結果。

新平台首秀,從車企變為技術供應者

中國市場上的造車新勢力公司至今還有數十家,他們的創業目的並不相同。有人是財務自由後的自我價值實現;有的是海外創業成功後衣錦還鄉試圖為中國汽車行業添一把柴;也有的是在玩資本遊戲。

對於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而言,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用科技力量助力美好生活。零跑的“豪華平權”理念就是在上述主旨下的具體舉措,而“全域自研”則是零跑能夠長期持續輸出“親民高科技”產品的基礎保障。

零跑汽車在技術上還在持續精進。

7月31日,零跑發佈了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四葉草”,用一個中央計算器,對智駕、座艙、車身、駕駛四大域的功能實現統一管理。這是域控製器領域的一大飛躍。不僅功能集成度產生質變,線束大幅減少還可實現輕量化。

“四葉草”的強大並不只是其技術本身,而是零跑通過它,正在從一家車企轉變為智能電動全套解決方案提供者。可以說,零跑正在將全域自研的能力進行商業變現,反哺企業利潤。

眼下中國車企正在迅速拓展海外市場,其表現形式也從前些年的產品出海拓展到技術出海,而這則是那些擁有核心技術能力的公司的最佳發展窗口。

今年9月的慕尼黑車展上,諸多國內車企亮相。其中,零跑更是帶來了重磅發佈——基於LEAP3.0架構打造的首款車型C10在慕尼黑亮相。除了宣告全球化戰略,明確其智能化發展方向的目標之外,零跑旨在展現平台架構的技術實力,並公開拋出智能電動汽車技術合作方案的橄欖枝。

這家中國車企拿著領先的技術跑到歐洲工業明珠上,向外界發出合作暗示,這是一種自信。在中國經曆了市場換技術40餘年之後,中國車企正準備對歐洲市場“以牙還牙”。

這一舉措的好處顯而易見。當在國內站穩腳跟後,借助恰當時機邁向歐洲,走向世界,是每一家中國車企變大變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朱江明也說過,“從規模上看,汽車必須依賴全球化市場,僅依靠中國一個市場成就不了一個車企。如果不實現全球化,僅關注中國市場,也只有2000萬輛的體量,所以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做全球市場”。

如果能夠受到對技術及產品追求苛刻、嚴謹、嚴格的專業人士和廠家的認可,並借此時機走向國際化,無疑為零跑的未來發展搭建起了國內、國外雙線發展的穩健架構。

最後

從跨界造車不被看好,到成為新勢力黑馬,再到穩定在新勢力頭部並開啟技術出海,零跑汽車走得坎坷而堅定。而在當前競爭激烈環境中,許多車企都面臨著毛利下降的挑戰,但零跑在產品定價極具競爭力的情況下卻成功地實現了毛利的大幅改善。

而從主機廠向智能電動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身份轉變,無疑將幫助這家公司帶來第二增長曲線,實現更多元的利潤組合。從這方面來看,有理由看好零跑後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