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減持盤點|寒武紀遭5大股東清倉減持套現超40億 業績慘淡營收縮水仍深陷虧損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坤

ChatGPT的東風僅僅吹過數月,國內部分AI公司股價暴漲的熱潮就逐漸趨於平緩,甚至接連回撤。更何況,與昔日在一級市場深受熱捧相比,很多AI公司上市以來並未明顯改觀的業績表現似乎也難承其重。除此之外,也恰逢部分公司股票解禁、大股東或實控人離婚的契機,AI公司在近年來遭到多家大股東的頻繁減持套現,更有甚者清倉離場。

2020年7月20日,寒武紀頭頂“AI芯片第一股”光環登陸科創板,發行價為64.39元,開盤大漲近290%,當日開盤價高達250元,盤中曾高達295元。但風光的日子僅僅數日,之後兩年半的時候里寒武紀的股價一路跌落,直到2022年底,寒武紀的股價跌至54.56元,跌破了發行價。

而在今年上半年以來AI暴漲的熱潮帶動,寒武紀的股價又實現了一波上漲,最高曾達271.47元。但大起大落的走勢似乎很難改變。2023下半年以來,寒武紀股價又繼續下行,截至2023年10月19日收盤,其股價跌至144.24元,年內最大回撤(取值區間最高價、最低價進行計算)為-57.73%。

5大股東清倉套現超40億 實控人不減持承諾“說了等於沒說”?

2023年以來,寒武紀遭多個大股東“清倉式”減持。

根據寒武紀近期發佈的公告顯示,在2022年底開始對寒武紀進行減持的5大股東已全部清倉。其中,蘇州工業園區古生代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的減持期間為2022年11月到2023年8月,減持比例為2.56%,減持總金額超14億元;寧波瀚高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減持期間為2022年9月到2023年3月,減持比例為0.79%,減持總金額2.25億元;國投(上海)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夥)曾為公司的第四大股東,但依然不妨礙清倉,減持期間為2022年12月到2023年6月,減持比例為3.52%,累計減持金額近20億元;南京招銀電信新趨勢淩霄成長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湖北長江招銀成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減持期間為2023年2月到2023年6月,減持比例分別為0.78%、0.38%,分別套現3.88億元、1.91億元。

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大股東對寒武紀減持套現的時間點基本在股價的高位,全部清倉後累計套現41.85億元。

而就在股東清倉期間,或是為了穩定股價,寒武紀也發佈了回購公告,2023年9月26日,公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首次回購股份124,440股,占公司總股本416,594,451股的比例為0.03%。回購成交的最高價為129.00元/股,最低價為127.97元/股,支付的資金總額為人民幣1601.76萬元。可以看出,公司回購時的股價相較之前200元以上的價格已不算太高,而不足兩千萬的回購金額也無法與股東們清倉減持的40億元相比。

回購的同時,寒武紀還發佈了公司實際控製人、董事長、總經理陳天石博士出具的《承諾函》,陳天石承諾其直接持有的119,530,650股在2024年12月31日前將不以任何方式進行減持。

這樣的承諾看似是穩定投資者信心,但實際上卻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證監會在8月27日發佈的《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中明確規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或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於最近三年年均淨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而寒武紀正是上述類型的公司,由於公司一直以來深陷虧損,截至2023上半年未分配利潤-39.17億元,寒武紀從未進行過現金分紅。換句話說,即便是寒武紀的實控人想要減持,當下的監管要求也並不允許。

營收縮水、持續虧損 依賴大客戶與政府補助?

2023上半年,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減少33.37%;實現淨虧損5.60億元,虧損同比收窄12.8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5.44億元,相比上年同期虧損收窄7758.07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寒武紀每年數億元的營收規模本身就不大,而近年來也未見明顯增長,甚至在今年上半年出現縮水33.37%。

營收規模縮水的背後一大原因是寒武紀成立多年但一直深陷對於大客戶及政府的依賴。

2017-2022年,寒武紀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占比分別為100.00%、99.95%、95.44%、82.11%、88.60%和84.94%,客戶集中度極高。在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餘額前五名客戶中,來自江蘇崑山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南京市科技創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應收賬款期末餘額分別為2.98億元、2.88億元,占比分別為39.82%與38.38%,分別已計提壞賬4477萬元與1438萬元,其中來自江蘇崑山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應收賬款已逾期1-2年,計提比例達到15.00%。

依賴大客戶的弊端之一在於寒武紀的議價能力並不強,回款能力較差。2020-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明顯走高,分別為106.78天、171.18天、307.06天與1115.93天。在寒武紀7.49億的應收賬款中,有3.04億賬齡在1-2年,賬齡在1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占比接近50%。長賬齡的應收款項未來能否有效收回,仍是未知,也使得公司的現金流承壓。

2020-2023上半年,寒武紀持續“失血”,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為-1.32億元、8.73億元、-13.30億元與-4.99億元。

與此同時,儘管每年的政府補助已經有明顯下降趨勢,但寒武紀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依賴政府補助。2023年上半年,寒武紀收到政府補助7314萬元,占到了寒武紀自身實現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