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遇冷:有商戶一天零銷量,搞直播可行嗎?

對於七浦路市場,上海人再熟悉不過了,這裏的服裝價錢實惠、樣式新潮,不少人或多或少都買過。

然而,如今七浦路批發市場的商舖卻顯得有點冷清。下午四點半,商家朱叔把擺放在門口的模特、絲巾樣品陸續搬回店裡,結束這“零銷量”的一天。“往年電商促銷多少有些影響,但今年的生意還是差了許多。”

熬一天是一天,似乎是當下七浦路大多數商家的現狀。

1

七浦路的位置可謂上海黃金地段。

在地鐵天潼路站下車,與南京東路僅一河之隔,尚未出站,聯富服飾市場的流行音樂便已傳來。

地下二樓被譽為“上海女人街”,各式女裝、飾品、背包、鞋子一應俱全,甚至還有美甲店,這也是人流量最多的一層,但若搭乘著手扶梯逐層向上,音樂漸隱,燈光逐暗,人流量成倍減少,商舖多處於關門狀態。

上世紀九十年代,七浦路已是上海最大的服裝市場,並以”物美價廉“聞名全國,被稱為“服裝大王”。據報導,在1995年1至7月,七浦路服裝市場銷售額達1.2億元,全國除西藏、台灣以外的29個省市的服裝行業都有人到這裏進貨。

2006年的七浦路,人流如織。圖源解放日報。

“這一層怎麼說也有一百多家店,現在全關了,要麼變成倉庫,現在只有3、4家還在營業。”蔡老闆的店位於聯富三樓,正對扶梯口,專售旗袍。門店剛做完翻修,門口還擺放著幾個朋友送來的花籃。

蔡老闆從事服裝批發已有三十餘年,積累了國內外一批老客戶。“以前全國各地的都來拿貨,還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生意最好的時候,來我這拿貨的名單可以記20個本子。”

但今年,客戶少了,貨也拿不動了。

“你看,今年就6個本子,還沒記滿,很多老客戶也都倒了……現在還來拿貨的,拿貨量也是對半砍。”店舖在二樓的朱叔也是如此,今年的營業額至少降了80%。

除了聯富服飾,新七浦、新金浦等附近商場的生意似乎也不盡人意。但新七浦與百聯不同,這裏少有店家關門,一樓、二樓的商舖雖小,但商家都很繁忙,大多數蹲坐著,一手拿著iPad,一邊清理著地上雜亂的貨物。

圖源解放日報。圖源解放日報。

“你別看他們很忙,都在理貨,其實生意也都很差,現在很多拿貨都不給錢的,賣不掉的再退回來。”在新七浦專賣男裝的陳老闆,為這熱鬧的景象潑了一盆冷水。

生意如此之差,還硬撐著開門,也是迫不得已。

“關不掉的,倉庫里還有幾百萬的貨壓著,怎麼可能關門,所以現在守著這個店,能賣一點是一點。”朱叔感慨道,店租雖已不是大問題,降了50%,一年十萬,但積壓的貨像是無底洞,死死困住了他。

“存貨壓著,兩週還要進新貨,搞一些好看的、新的產品,滿足大家的需求,要不然就更沒人來了。”朱叔說。

2

線下生意差,為什麼不搞電商和直播?因為兩者並不兼容。

七浦路大多數批發商舖主營業務都是線下實體店,而線上、線下一般只能二選一,同時兼顧很難做好。

“你放直播,線下店就不樂意了呀,網上都可以買到了,誰還會去店裡買呢?”陳老闆的店在聯富四樓,專賣女鞋,前兩年生意受疫情影響,她也曾嚐試過做直播。

“每天下午在店裡播,做了三個月左右,都是零售,賣不了幾雙。”陳老闆做直播時曾被拿貨的老客人發現,為此被罵過,也損失了幾個顧客。

這並非個例。今年3月,同為批發市場的杭州四季青常青市場曾發佈公告,禁止商家和外來人員在商場內做直播,若多次發現後未改,將罰款4萬元。

廣州十三行等其他城市的服裝批發市場,也陸續開始限制商戶的直播行為。

七浦路的生意大不如前。連俊翔/攝。

但由於今年生意大不如前,陳老闆與合夥商再次籌劃起直播的事情。“這次在家裡或是開個新店專門做直播,這樣就不會讓拿貨的顧客知道。”

而位於新七浦二樓的李老闆,則光明正大地在店裡做著直播。“我們賣的都是上一季的舊貨,新貨是不會直播的,要不然批發的客人會不高興的。”

李老闆的女裝店裝修得很時尚,背景音樂是韓國女團的舞曲,三名員工負責直播,在手機前展示著服裝。另有三人手裡拿著iPad,在整理著剛剛被退回的貨款。

“別看他們好像都很忙,但這裏扣扣,那裡用用,加上員工費,一個月保個本而已。”李老闆表示,直播業務也才剛起步,大頭還是在批發上。

3

七浦路生意遇冷,其實是整個實體服裝行業遭遇的困境。

從宏觀數據來看,服裝、服飾業的整體情況也不太理想——利潤下滑、負債增多。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紡織服裝、服飾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都從去年10月開始連續11個月負增長,9月營業收入累計同比下滑8.1%、利潤同比下降7.2%。

收入與利潤都在減少,負債便逐漸增加。據統計,2023年9月,紡織服裝、服飾業的資產負債率達到54.43%,是近十年來的最高值。

周師傅開著40座大巴,每週往返於上海與安徽,載著淮北服裝店的老闆們來七浦路拿貨。他說:“以前都是坐滿的,今天不超過10個。”

衣服賣不動,該怎麼辦?周師傅看得很開,“舊的(店舖)幹不下去了,就會有新的(店舖)來幹,一直是這樣循環下來的。”

來拿貨的大巴。連俊翔/攝。

而採訪到的大多數七浦路商家也尚未從批發轉電商,雖然虧損,但還在可控範圍中。“店裡還有幾十萬的庫存,怎麼關門?”王老闆的店位於聯富的地下一樓,店門口是扶梯,轉角是地鐵入口,屬於來了一定會經過的商舖。

十多年前,七浦路市場日均人流量可以達到4萬人左右,節假日的日均人流量可達到10多萬人次左右,年銷售量在數十億元左右。

“今天營業額就500元,好在店租便宜。”王老闆邊說邊看著手機里的服飾的照片,那是廠里新出的冬裝,她準備再進幾款。

“天氣冷了,生意自然會好起來的。”王老闆說。 

七浦路就像時代的隱喻,而時代的風,總是從一處吹向另一處,循環往複。在這個意義上,所有的困境,也都是暫時的困境。

店主們顯然比我這個看客更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