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讓“小巨人”茁壯成長

到2025年培育3000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成都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現場。成都市經信局供圖成都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現場。成都市經信局供圖
成都高新區“每月一企”活動精準助力企業鏈接市場。雷遠東攝成都高新區“每月一企”活動精準助力企業鏈接市場。雷遠東攝

菲斯特科技產品S1畫卷光學屏。

圖據菲斯特科技微信公眾號

11月18日是成都市推進製造強市建設大會召開一週年的日子,一年來,成都通過實施製造強市戰略引領全市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年間,成都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4戶、累計286戶、居副省級城市第五,四川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已經超過2100家……專精特新隊伍蔚然成勢,躋身全國第一梯隊。

計劃到2025年,成都將累計培育10000家以上創新型中小企業、3000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0家以上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業。

一個個“專精特新”成為成都實施製造強市戰略助推力,而新的經營主體正在紮根發展,在成都,“小巨人”們正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記者楊芮雯

普通企業成專精特新 業務收入較去年翻一番

所謂“專精特新”,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以專注鑄專長、以配套強產業、以創新贏市場。專精特新企業在產業發展中發揮著“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的關鍵性作用。

近日,2023年度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認定名單及期滿複核通過企業名單公佈,成都新增67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占比超過一半。截至目前,成都共培育11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8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100餘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放眼成都,“小巨人”們正“忙不停”:在電子信息領域,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激光電視顯示屏供不應求,企業與電子科大等高校院所開展協同創新;在生物醫藥領域,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相關單位組建生物靶向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圍繞ADC藥物領域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在裝備製造領域,四川金星清潔能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上下遊企業,打造開放共享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動成都製造業企業降本增效……

今年,成都郫都區的蜂鳥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蜂鳥智造”)又增加了一個“身份頭銜”——四川省專精特新企業。這家企業長期專注一個方向——中試,以此為成都製造業企業成果轉化提供平台支撐。

蜂鳥智造董事長田勇介紹,公司已經在成都郫都區打造了1.2萬平方米的中試基地,今年下半年,在成都高新區全新投用了6000平方米的中試基地,並在高新區建立“樓上孵化、樓下中試”的成果轉化服務模式,隨著新基地的投用,今年,公司服務的中試項目數新增60多個。

田勇介紹,比較而言,公司業務營收較上一年翻了一番,研發投入占比超過5%,員工數量增加了30%,公司也即將成為全國首個智能硬件領域獲得B輪融資的中試研發服務平台。

真金白銀扶持發展 給予企業最高300萬元獎勵

作為三維地理信息技術與無人機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成都航維智芯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從菁蓉彙國家雙創平台起步,2020年進入天府軟件園運營,不到三年,已發展成為集產品、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併入選四川省專精特新企業。“從6人創業團隊到現在數百名員工,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小微企業插上一雙騰飛的翅膀。”公司執行董事劉紅說。

中小企業穩健發展,離不開系列政策的保駕護航。

11月15日,成都出台《成都市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對新獲批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等給予最高3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獲評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產品)、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獎勵。用真金白銀對專精特新企業加以扶持。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成都通過構建梯度培育體系,出台支持優質中小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2年初成都啟動“專精特新成長通”企業服務模式,實施“投、貸、服”一體化服務,根據不同行業的企業進行分階段靶向培育及全程跟蹤,提供一戶一策。

以2023年啟動的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培育企業認定工作為例,成都主要圍繞“5+5+1”現代開放型產業體系,篩選一批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成長性中小企業,製定精準培育措施。打造190多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和基地,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定製專屬服務包,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配備服務專員,一企一策。建立市、區(市)縣兩級優質中小企業發展聯繫機制,搭建服務聯繫直通車,採取上門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聽取意見建議,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

呈現老帶新發展趨勢 一對一服務幫企業解決難題

成都主導產業的一個個建圈強鏈案例,彙聚成城市產業發展的基本面。

成都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比上半年加快0.9個百分點。五大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6%,其中醫藥健康產業增長14.0%,裝備製造產業增長11.5%,電子信息產業增長7.1%。

“專精特新企業產業佈局高端、市場占有率高,對區域經濟貢獻率較高、帶動作用明顯。”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正以重點產業鏈為主線,不斷穩定供應鏈、配置要素鏈、培育創新鏈、提升價值鏈,積極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為支撐的協同發展產業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成都建圈強鏈行動不斷推進,專精特新呈現“老帶新”的發展新態勢,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走上提能升級之路。

國內投影市場出貨量第一的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12月被評為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極米投影設備配套使用的激光屏幕來自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於2021年8月躋身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在這些專精特新企業的帶動下,一條無屏顯示產業鏈在川應運而生,全省激光投影等無屏顯示出貨量占到全國的約40%。

今年3月,由成都市製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的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上明確,今年成都將力爭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0戶以上。

根據《成都市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三年實施方案(2023—2025)(徵求意見稿)》,到2025年,成都將累計培育10000家以上創新型中小企業、3000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0家以上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業。

目前,成都已建立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對一”服務機制,為每家企業派駐專職服務員,及時幫助企業解決難題。打出針對性政策“組合拳”,為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全覆蓋、全週期的政策支持。

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成都將持續強化建圈強鏈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專精特新企業強鏈補鏈作用,聚焦集成電路等17條先進製造業重點產業鏈,全面梳理鏈主企業上下遊協作配套關係,針對性建立專精特新培育庫實施精準扶持。

鼓勵鏈主企業開放技術、市場、標準、人才等創新資源,通過生態構建、賦能帶動、數據聯通等方式,支持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入供應鏈產業鏈,推動大中小企業的協同創新和融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