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央行、全面美元化,阿根廷當選總統米萊說得到做得到嗎?

11月19日,阿根廷極右翼選舉聯盟“自由前進黨”候選人米萊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競選總部演講。 新華社 發(盧西亞諾·托雷斯 攝)

當地時間11月19日晚,阿根廷極右翼選舉聯盟“自由前進黨”候選人哈維爾·米萊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獲勝,當選阿根廷下屆總統。

在競選期間,米萊曾承諾了一系列激進改革,包括削減15%的公共支出、用美元取代阿根廷比索以及關閉央行,以解決阿根廷長期存在的經濟問題。

多年來,外彙儲備不足、債務危機、高企的財政赤字等問題使得阿根廷通脹率連年居高不下。截至2023年10月,阿根廷過去12個月的通脹率達到142.7%。

實行全面美元化、廢除央行,能成為阿根廷長期經濟問題的出路嗎?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兼副院長、教授王晉斌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稱,阿根廷要實行全面美元化,包括廢除中央銀行,面臨最主要的問題是阿根廷並沒有足夠的美元儲備或美元外彙資產。而美元化也不能夠解決阿根廷經濟長期存在的問題。

美元替代比索“邏輯上可行”

此前,阿根廷央行一項調查研究預測,阿根廷今年年底的年度累計通脹率將超過169%。同時,本國貨幣持續貶值、央行儲備為負、農業受旱災重創等多因素也使得阿根廷面臨經濟衰退問題。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美聯儲前高級經濟學家胡捷向澎湃新聞表示,用美元替代比索,從邏輯上講是可行的。事實上,歐元區20個國家都放棄了自己曾經的主權貨幣,改用歐元。歐元區國家使用同一種貨幣的直接原因是減少交易成本。當然,如果一個國家的央行管理能力太差、發行的貨幣沒有公信力,那麼放棄發行貨幣的功能,改用另一種現成的優秀貨幣,也是一種選項。阿根廷是後者。

胡捷指出,阿根廷的經濟問題很多,其中一項是貨幣發行失控,經濟受到超級通脹的困擾,近5年的CPI同比增長率大都在50%-100%的區間。這樣的央行,短時間內很難恢復正常決策能力和公信力,關閉不失為一種辦法,直接的好處是超級通脹問題立即得到解決。當然,經濟的其它問題如何解決,還需要更多的措施和時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阿根廷研究中心秘書長林華認為,美元化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抑製通脹。阿根廷的經濟問題不能簡單通過美元化解決,因為其中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阿根廷的經濟結構。

長期以來,阿根廷經濟主要依靠第一產業。王晉斌指出,阿根廷經濟長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太單一,主要依賴於農業或牧業,不僅這一產業受自然天氣影響比較大,抗風險能力比較弱,同時阿根廷政府長期以來頻繁更替,沒有形成穩定或長期發展規劃戰略的經濟計劃。結合阿根廷國內政治動盪,加上長期單一的經濟結構,所以導致外部資金對阿根廷的經濟也沒有太多興趣。

美元儲備不足,全面美元化操作難

胡捷表示,以美元替代比索的操作難點在於貨幣如何切換。當下阿根廷民眾持有的比索如何有序地、以合理的對價置換成美元,將是一個巨大難題。事實上,阿根廷政府沒有足夠美元來滿足兌換的需求,結果將是比索急劇貶值,老百姓的財富進一步縮水。

“這是未見其利,先受其害。但讓持續數年超級通脹的比索‘改邪歸正’,變成一個穩定的貨幣,似乎也沒有希望。阿根廷民眾對於經濟常年混亂已經厭倦,對於大的調整或許有一定耐受力。”胡捷說道。

王晉斌認為,美元化會給阿根廷帶來更加劇烈的陣痛,包括本幣大幅貶值帶來的物價水平上漲。如果阿根廷全面美元化,廢除了本國貨幣政策的主動性,就很難通過貨幣政策對國家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控。“阿根廷需要比較均衡地發展三大產業,既有第一產業,也有第二產業,還有第三產業。”

阿根廷如果實行美元化,不僅會面臨美元儲備不足的現實障礙,還可能面臨來自議會的壓力。林華表示,短期來看,阿根廷實現全面美元化的可能性不大。由於阿根廷經濟條件較差,沒有足夠的美元儲備,這種情況下只能通過賣債券、賣資產或發行新的債務來進行美元化,最終導致更大的債務負擔。

“關閉中央銀行、實施美元化對阿根廷經濟主權是一種很大的破壞,這類措施能否得到議會支持恐怕還是未知數。而米萊所在的自由前進黨,在議會中沒有佔據太多席位。”林華說道。

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兩難並存

目前,阿根廷經濟面臨著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的雙重困境。

“如果美元化能實行,可能在短期內與上世紀90年代一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製通脹作用,而且阿根廷就不存在貨幣貶值問題了,宏觀經濟可能因此獲得穩定。但長期來看,要解決阿根廷經濟問題,還是要通過其他途徑。”林華說道。

王晉斌強調,阿根廷高通脹長期原因是本國貨幣大幅度的支出,因為政府傾向於通過印鈔來提供資金,所以貨幣增長速度很快,同時由於供給能力不足,貨幣的超量發行帶來的長期結果一定是高通脹。如果阿根廷不能夠通過本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供給能力,很難控製住通脹問題。

林華表示,解決通脹是十分棘手的問題,需要多管齊下。一方面要控製財政赤字,適當採取一些緊縮政策。另一方面要擴大生產能力和出口。但現在阿根廷面臨的困境是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並存。

“這個矛盾很難去解決,因為抑製通脹政策會同時抑製經濟增長。如果採取緊縮性貨幣和財政政策,提高利率,削減開支,在很大程度上會抑製消費和投資。消費和投資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如果抑製住社會投資,對經濟增長又是不利的。”

怎麼能解決通貨膨脹,同時又刺激經濟,已然成為阿根廷難以解決的“兩難”問題。

胡捷認為,高通脹的直接原因是貨幣發行過多,這是央行的責任;間接原因可能是財政開支太大,發債過多,而央行在二級市場接盤國債,客觀上形成央行的過度量化寬鬆,這個責任既是財政部的,也是央行的。

胡捷分析稱,解決通脹,不外乎央行緊縮貨幣和財政部緊縮開支。但這兩者都有經濟增長方面的副作用,更可能引發社會反彈。“當問題持續累積,天長日久就積重難返了。當下米萊提出美元化,也是無奈之舉。”

不過,林華預測,隨著農業收成的恢復,明年阿根廷經濟可能會有一個恢復或複蘇過程。從目前情況來看,天氣和氣候問題可能緩解。因此,阿根廷農業生產明年可能迎來豐收季,是一大利好。另外,阿根廷石油天然氣開採的產量現在有所提高,阿根廷有望在近期由能源進口國轉變為有少量能源出口的國家,因此油氣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其經濟複蘇。此外,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交界的鋰三角地區,佔據了全球很大一部分鋰儲量,吸引了很多公司在此投資,礦業收入可能會幫助阿根廷實現經濟複蘇。

“綜合考慮明年阿根廷的經濟形勢會有所好轉,在這種情況下還有沒有必要實行美元化?能不能改變即將上任的米萊政府的一些經濟改革思路,我覺得還可以再觀察。”林華說道。

美元化國家是否有成功的先例?

此前,拉丁美洲中已有薩爾瓦多、厄瓜多爾、巴拿馬等國家實行了美元化。

林華表示,全世界實行美元化的國家較少,包括拉美的厄瓜多爾、巴拿馬等經濟體,其特點是經濟體量相對較小,市場上需要流通的美元有限,另外也有一些國家為了抑製通脹而實行美元化。從目前來看,如果阿根廷要實行完全美元化,是沒有先例的。阿根廷是20國集團的成員,所以它的經濟體量應該在全世界的20位上下,是一個重要經濟體。

林華認為,阿根廷這樣規模的經濟體去實行美元化,風險還是很大的,不光從外界來看,阿根廷國內也有很多經濟學家對美元化能否實行,實行後效果如何,都抱有懷疑態度。因此,現在很難判斷美元化到底能否行得通

胡捷表示,多個國家放棄貨幣主權,改用同一種貨幣,原因一般為兩種:一是經濟一體化需求,如歐元區;二是管理水平差或者沒有時間去慢慢積累或者恢復公信力,這是驅使米萊提出美元化選項的原因。

“對於一個體量相對較小的經濟體,美元化的決策比較容易實施,因為它對於美國的貨幣發行影響很小。阿根廷與中國香港的GDP產出量在同一梯隊(2021年香港3700億美元,阿根廷4900億美元),屬於體量較小的經濟體,其貨幣政策變化對其它國家產生的外溢效應有限。”胡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