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佈最新一批動力電池回收白名單,上海兩家企業入圍

日前,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對《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第五批)(以下簡稱“白名單”)進行公開徵求意見。

第五批白名單共涉及68家企業,其中,45家為梯次利用企業,20家為再生利用企業,3家為綜合利用企業。 

其中,上海動力電池循環利用中心有限公司、浙江瑞普蘭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格林美(深圳)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等入選梯次利用企業。

11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動力電池循環利用中心有限公司方面瞭解到,下一步公司還將爭取入選再生利用和綜合利用企業名單。目前,公司建設按計劃穩步進行,預計明年正式投產。

今年4月15日,上海首家“產學研”一體化動力電池無害化處理企業——上海動力電池循環利用中心在嘉定區安亭鎮成立。

中心由上海多家國企共同推動,選址嘉定區安亭鎮國際汽車城產業園區內,將打造“電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電池包再造-再使用-梯級利用”的動力電池全生命週期價值鏈體系。預計第一條電池拆解設備產線在2024年搭建完成。

據介紹,所謂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是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後,一般仍有70-80%的賸餘容量,可降級用於儲能、備電等場景,實現餘能最大化利用。 

梯次利用即是對退役動力電池進行必要的檢驗檢測、分類、拆分、電池修復或重組為梯次產品,使其可應用至其他領域的過程。

而再生利用則包括將電池中的鈷、鎳、鋰等高價值金屬回收利用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從地域分佈來看,此次入選白名單的上海企業有兩家——除了上海動力電池循環利用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慧鎔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也上榜。廣東、江西的入圍企業最多,都達到了8家。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蛋糕”不斷變大。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註冊量僅2160餘家,2022年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註冊量迅速增長至3.8萬家。截至今年三季度,國內電池回收相關企業數量達到了11.2萬餘家。

而在技術與市場之外,動力電池行業走向良性發展的核心仍是頂層策劃和政府監管。

2018年,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發佈實施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2021年,工信部會同五部門發佈《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等政策,強化動力電池全生命週期溯源監測,實施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管理,探索多元化回收利用模式。

在去年9月的“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研究製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加大退役電池柔性拆解、高效再生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和推廣。

今年11月8日,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組織召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務平台項目座談會,會上提出以數字化賦能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

據瞭解,我國於2018年公佈了第一批白名單企業(5家),2020-2022年相繼公佈了第二批(22家)、第三批(20家)、第四批(41家)白名單企業。

此次第五批企業名單公佈後,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已達到156家企業,其中,95家為梯次利用企業,51家為再生利用企業,10家為綜合利用企業。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隨著電池回收行業的發展,白名單擴容是必然趨勢,更多的企業進入白名單也將促使電池回收市場更加規範。

而為了進一步改善動力電池回收目前“小、散、亂”的局面,在行業標準規範上,一些業內人士還建議,未來應建立電池健康狀況和賸餘能量的監測標準體系,評估電池壽命並確保動力電池在梯次利用中的性能穩定和安全狀況。

而在回收渠道的規範上,應推動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報廢汽車拆解企業及綜合利用企業等合作共建共享動力電池回收渠道。探索“以租代售”商業模式試點示範,開拓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場景,開展“互聯網+電池回收”等多種形式的共享共用模式。

責任編輯:康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