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星願》不及預期,《拿破崙》遭法國評論界猛批

上週的北美電影市場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感恩節檔期。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出品的新片《星願》(Wish)以及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新作《拿破崙》兩部新片同期上映。

《星願》表現不佳,拖累感恩節總票房

此前,業界普遍預期《星願》絕對可以在這個感恩節檔期拔得頭籌。結果,這部耗費約2億美元的迪士尼百年誕辰獻禮片,在3900家影院上映後,只獲得1950萬美元的週末票房;即便按照從週四感恩節當天算起的五日開畫票房計算,也僅有3170萬美元,遠低於業界預測的3500萬美元三日票房、4500萬美元至5000萬美元五日票房。

《星願》劇照《星願》劇照

近年來,迪士尼一直有著在感恩節檔期發行一部動畫電影的傳統,藉著這一美國人民閤家團聚的節日契機,這些作品往往也都能拿下優異的開畫成績。例如,2016年《海洋奇緣》的8200萬美元、2017年《尋夢環遊記》的7100萬美元、2018年《無敵破壞王2》的8460萬美元、2019年《冰雪奇緣2》的1.237億美元。

不過,2020年的疫情,成了一道打破傳統的分水嶺。該年感恩節迪士尼沒有安排新片上映。而2021年的《魔法滿屋》只取得4030萬美元的開畫票房。到了去年感恩節,《奇異世界》的五日開畫票房更是低到只有1810萬美元,最終僅獲得3800萬美元北美票房,全球票房也只有7360萬美元,只有其製作成本的一半都不到,可謂是曆年迪士尼動畫電影中票房最糟糕的之一。

今年的《星願》,原本承載著迪士尼乃至諸多影迷的厚望,但最終交出來的成績,只能說是讓人再次感到失望了。而且,《星願》的糟糕票房,也直接導致整個2023年感恩節檔期北美總票房的不甚理想。雖然1.15億美元的總數,對比去年的9400萬美元,還是實現了正增長。但要知道的是,疫情之前的感恩節週末,北美總票房向來都能排進全年週末總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而今年的1.15億美元,恐怕連前20名都進不去。

法國評論界批評《拿破崙》嚴重背離史實

這個感恩節週末的票房冠軍依舊屬於上週的頭名《饑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三日票房為2830萬美元。該片的北美累計票房已逼近一億美元大關。而排名第二位的則是話題性十足的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新作《拿破崙》。該片和《星願》同步開畫,三日和五日票房分別是2040萬美元、3050萬美元,均略略勝出。《拿破崙》由蘋果影業投入約2億美元預算製作而成,之後自然是要登上蘋果的流媒體平台,院線發行的事宜則交給了索尼影業。

這麼一部大製作,只獲得兩三千萬美元的開畫票房,放在傳統電影公司,一定會感到有些緊張,但市值將近三萬億美元的蘋果公司,卻並不太在意電影本身的利潤多寡。他們關心的是“千金求馬”的引流效果,是它能為Apple TV+吸引到多少訂戶,是頒獎季能有多少的曝光度。因此,其結果是否符合投資預期,恐怕我們要等到明年年初《拿破崙》登陸流媒體時才能真正知曉。而雷德利·斯科特也已承諾,《拿破崙》將有一個近四小時的導演剪輯版,將在Apple TV+上發佈。

《拿破崙》劇照《拿破崙》劇照

英國導演拍攝的說英語對白的法皇傳記片,能否獲得法國觀眾認可,自然成為一大熱門話題。就票房而言,上週三該片在法國公映的第一天,約有12萬人次入場,獲得約86.8萬歐元票房收入。當然,對比《芭比》和《奧本海默》在法國公映當日的36萬和15萬人次,《拿破崙》仍有不小差距,不過相比導演自己之前兩部作品《古馳家族》和《最後的決鬥》在法國的兩三萬首日觀影人次,《拿破崙》的成績,已足夠優秀。過往,斯科特在法國最受歡迎的電影是23年前的《角鬥士》,該片共獲得470萬人次法國觀眾捧場,公映首日的入場觀眾有近20萬之多。

不過,評論界的反饋就大不相同了。法國媒體不論左中右,幾乎一面倒地批評該片拍得不知所謂,而且都認定其與史實嚴重背離,實在是曆史虛無主義的典範。左翼傳統大報《解放報》的影評文章指出,該片醜陋且空洞。《世界報》的影評人則認為,該片硬要說有什麼優點的話,也就只剩下“簡單明了”這一條了,因為它將拿破崙的一生,簡化成了愛情和戰功這僅有的兩條故事線索,全片157分鍾,就是在這兩者之間來回切換而已。

至於持右翼立場的《費加羅報》,雖然借此機會推出了厚達132頁的拿破崙紀念專刊,但所附影評文章同樣斥責本片“罔顧曆史”。目前,在法國電影網站allocine上,共收集到相關影評32篇,彙總得到的評分是2.9分(滿分5分),既低於同期首映的新片《火星特快》(4.0分)、《再無可失》(3.5分),也低於仍在上映的宮崎駿新片《男孩與蒼鷺》(4.2分)、《饑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3.1分)、法國“衝奧片”《法式火鍋》(3.1分)等。

在這些法國媒體的文章中,導演的英國人身份,尤其被拿出來加以強調。他們大多認為,法國皇帝的故事,只有法國導演才能拍好,外國人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尤其是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人。“這電影拍得太草率了,不難想像,這是英國人雷德利·斯科特在報復我們呢。”專走諷刺路線的《鴨鳴報》寫道,“他以為這是一次電影領域的奧斯特里茨大捷嗎?錯了,我看這更像是一次滑鐵盧大敗。”

而寫過拿破崙傳記《帝國之路》等作品的法國老牌曆史學者帕特里斯·格尼費則為《觀點》雜誌撰文,批評該片拍得“十分反法,非常親英”,但又調侃說,這樣反而顯得它不夠“英國味道”,“因為英國人可是向來有著崇拜自己仇敵的傳統”。

不過,在《紐約時報》駐巴黎記者凱瑟琳·波特看來,法國人對於這部新片的批評,很能反映法國社會當下的某種整體氛圍,即美國文化的強勢入侵讓法國人越來越珍視拿破崙留下的曆史遺產,尤其是受到美國政治正確風氣的影響,近年來法國國內也掀起重新評價拿破崙的運動,開始批判他的種族歧視、女性歧視。而在立場偏右的法國朝野人士看來,這種不顧時代、套用現代人價值觀的做法,實在是毫無道理,而由蘋果影業投拍的這部荷李活新片,自然也成了他們的攻擊目標。

對於批評意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完全不屑一顧,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更是豪氣地表示,法國人是出了名的愛批評,自己都看不上自己,對他拍的拿破崙電影惡語相向,也是再自然不過了。最後,老導演還祭出了足以秒殺任何“不符合曆史”批評說法的殺手鐧回覆:“你當時在場嗎?哦,你不在場啊。那你是怎麼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