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何以成為長跑王國

在國際田徑界,肯尼亞被譽為長跑王國,其卡倫津人被譽為長跑民族,埃滕被譽為長跑訓練的“麥加”。自1964年以來,在奧運會、世界田徑錦標賽、世界越野錦標賽中,肯尼亞選手在中長跑比賽中,一再颳起旋風,不斷刷新世界紀錄。1980年後,肯尼亞選手(包括移居海外的肯尼亞選手)囊括了大部分獎牌,而其中絕大部分為卡倫津人選手斬獲。在近年的馬拉松比賽中,肯尼亞選手獨領風騷,吉普喬格不僅在正式比賽中破紀錄如履平地,還在維也納馬拉松比賽中跑進2小時以內,雖然這個成績不被正式承認,但證實了人類破2的可能性和實操性。正當人們沉溺於吉普喬格封神的快樂中,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肯尼亞選手吉普圖姆橫空出世,在今年的芝加哥馬拉松比賽中跑出了2:00:35的好成績,創造了新世界紀錄。從他衝刺時的輕鬆表情來看,正式破2指日可待。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8日,2023芝加哥馬拉松,肯尼亞選手基普圖姆以2小時零35秒的成績打破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當地時間2023年10月8日,2023芝加哥馬拉松,肯尼亞選手基普圖姆以2小時零35秒的成績打破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其實,與歐美國家的優越訓練條件和成熟訓練體系相比,肯尼亞的甚至可以說比較簡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在肯尼亞只有傳教士辦的學校才舉行運動會。1949年,英國殖民者阿奇·埃文斯出任殖民地體育委員,並組建肯尼亞田徑隊,開始參加英聯邦運動會。1951年,受英國的影響,埃文斯在英屬肯尼亞成立了肯尼亞業餘田徑協會,並與宗主國的相應協會對接,為肯尼亞運動員出國參加各種比賽創造條件。肯尼亞獨立後,其田協無為而治,放任自流,主要原因在於經費和人手極度缺乏。對於來自國際社會的經紀人,肯尼亞田協只在乎能否收到註冊費,對其如何運作則不加任何規範和干預。

與非洲其他民族的身體條件相比,卡倫津人並沒有多少特殊之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根據1904年在美國聖路易斯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的運動項目測試結果,人們普遍認為黑人在田徑運動方面毫無天賦,也沒有能力充分利用和分配自己的身體資源。然而,自歐文斯1935年在一小時內連續創造三項世界紀錄始,黑人選手在短跑項目上異軍突起,震驚世界田徑界。於是,人們開始認為黑人運動員的成功在於其與生俱來的強健體魄和動物般的運動天賦,是獨特的生理特徵造就了這些短跑天才。然而,這種解釋並不能證明不同地方的黑人在不同項目上展現出來的多樣性特長。當肯尼亞選手在中長跑項目上崛起後,有些專家甚至希望找到他們擅長長跑的獨特基因,這自然是無功而返,也廣為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等國選手所不齒。

就開展中長跑運動的政治經濟環境而言,肯尼亞也並不理想。早在殖民統治時期,英國殖民者就把基庫尤人、盧希亞人、陸奧人等農業民族強行遷入以遊牧為生的、卡倫津人世代生活的地區,與此同時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導致這些民族之間矛盾加深。1964年肯尼亞獨立,基庫尤人肯雅塔當選總理,後任一黨製國家的總統直至1978年去世。在此期間,基庫尤人明里暗裡得到各種優待,更多的基庫尤人遷徙到裂穀省,卡倫津人的土地和利益實際上被進一步蠶食。1978年後,卡倫津人莫伊擔任總統,並實行獨裁統治,但由於卡倫津人並不是人口占多數的民族,因而在他們生活的裂穀省經常與基庫尤人發生激烈衝突。雖然裂穀省25-30萬基庫尤人在1991-1994年流離失所,但卡倫津人也難以安居樂業。世紀之交,肯尼亞開始民主化,其政治實際上按照地方民族主義發展,族際關係更加複雜多變。在這樣的政治脈絡中,雖然經濟一度保持了較高增長率,但不同民族並非公平和平等受益。一般而言,這樣的社會環境並不能讓運動員安心訓練和參賽。

然而,正是在如此環境中,肯尼亞選手卻一再驚豔世界。為什麼肯尼亞選手能在國際中長跑界一飛衝天,長時間獨占鼇頭呢?卡倫津人有什麼製勝秘訣嗎?具體來說,肯尼亞選手的成功不是任何單一因素決定的,相反,是一些平常甚至在常理看來不利的因素完美組合、相互作用的結果。換言之,如果把這些因素單列出來,其它國家或民族也都具備,但能把這些因素組合起來併發揮正能量的只有肯尼亞一家。

中長跑運動是人與環境的互動。在合適的環境中奔跑,人的能量能夠得到最經濟和最大程度的發揮;從這個環境走出來的越來越多的成功選手反過來又賦能環境,使之成為渴望成功的選手心目中的訓練聖地。肯尼亞選手主要生活在大裂穀地區、內羅畢西北300多公里的埃爾多雷特,尤其是埃滕訓練基地。那裡屬高原丘陵地形,雖處於熱帶地區,但因為平均海拔高達2400米而並不炎熱,晝夜溫差較大;由於地處內陸、遠離城市,選手能夠集中精力進行訓練和調整;由於土路較多,且多有起伏,非常適合運動員進行多樣化訓練,也能夠有效提升訓練時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大運動量訓練。這樣的環境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消減在鬧市區經常發生的無謂能量消耗,另一方面又能激發運動員的無限潛能,從而使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和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這裏的訓練普遍能讓運動員如虎添翼,一旦下到平原比賽,其成績基本上都能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從埃滕走出去的世界冠軍的心得體會和奇聞軼事給埃滕基地注入更多正能量,進而披上了神秘的色彩。約翰·恩古基在1986年成名後,他與眾不同的、18公里長的山地訓練路線逐漸成為其餘選手熱衷的訓練路線。該線路以其豐富的地形變化和類似實戰的訓練效果贏得選手們的青睞,在這種環境中訓練的選手也像恩古基一樣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恩古基 在世界越野錦標賽上實現了三連冠,其他6位選手也都進入前七名。1998年,128名肯尼亞選手創造了217個2小時20分以內的馬拉松成績,比上一年多出54個。1999年,肯尼亞女子世界冠軍羅娜·基普拉加特在埃滕創辦了高原訓練中心,為肯尼亞女性提供良好的訓練環境。中心周圍有泥土路和小山丘,中心有田徑訓練場和健身房以及具備基本衛生條件的宿舍。隨著肯尼亞選手的成績越來越好,訓練中心的聲譽也是水漲船高,出現一床難求的局面。後來,為了滿足世界各國男女長跑運動員的強勁需求,中心被擴建為羅娜體育學院,並向所有運動員開放。埃滕的訓練環境因為更多優秀運動員的加持而變得更為神奇,產生了在這裏訓練似乎就能獲得與那些世界冠軍一樣能力的效應。

伊滕,肯尼亞。伊滕,肯尼亞。

良好的訓練基礎和文化氛圍使肯尼亞選手能在相對比較愉快的情緒下完成高質量的訓練。不像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肯尼亞西部地區相對比較閉塞,教育和交通等基礎設施缺乏,卡倫津人孩子們上下學都是在比較崎嶇的山路上跑步進行的,這種具有一定時間限制的、群體性的、玩鬧中完成的跑步既為他們打下了良好的體能基礎,也造就了在放鬆中爭勝的心態。進入訓練營後,其訓練計劃往往體現出高強度與低密度、專項訓練與休息恢復、集體訓練與個人自主訓練相結合的特點。與歐美普遍流行的備賽期間的長時間高強度訓練相比,肯尼亞選手每天訓練的時間並不是最長的,但強度很大,尤其是安排了一定量的上坡跑;每週還有至少一天休息,另外,訓練開始和結束時都安排了非洲運動員喜歡的激活和拉伸體操,融趣味性於運動中。在進行長距離訓練時,肯尼亞運動員喜歡成群結隊地一起跑,在訓練中相互鼓勵、相互競爭、相互幫助,從而形成高水平的運動員群體。一般情況下,訓練營的生活是單調枯燥的,然而,肯尼亞訓練營的這種獨特文化使之成為一個生機勃勃、和諧喜樂的家園。運動員在這裏不但能夠提高競技水平,還能享受專注、寧靜和進步的生活。

渴求脫貧是卡倫津人運動員堅持奔跑的不竭動力。卡倫津人是遊牧民族,大體上逐水草而居,大量基庫尤人遷入後,搶占了適合農耕的土地,卡倫津人的流動牧場面積持續縮小,載畜量下降。但卡倫津人的生育率不降反升,這就導致其總體上更加貧困,於是更多的孩子們需要跑步上學和放牧,這無形中在青少年中擴大了跑者群體。把這些業餘跑步苗子轉化成職業長跑運動員的動力來自通過跑步改變命運的感召和誘惑。獨立初期,在國內成績好,可以加入軍隊體育隊,換來令人羨慕的、穩定的職業,生活不但能夠得到保障,還能出人頭地,成為在社會上受人尊敬的人。在國際比賽中獲得金牌,回國後就被授予更大榮譽,甚至被譽為民族英雄,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徵和民眾崇拜的對象。在國際經紀人滲入肯尼亞中長跑運動後,潛力雄厚的優秀選手不但可以獲得美國大學的獎學金,還可以通過頻繁參加各種比賽掙取優厚獎金。儘管在扣除稅收等之後運動員所得有限,但這足以在肯尼亞西部山區改變全家人甚至整個家族的經濟狀況,從而使其不但生活條件遠遠超出當地人的平均水準,而且成為其他人羨慕的成功化身。正是這些通過跑步改變整個家族地位的成功運動員的榜樣作用,使一代又一代的跑步苗子刻苦訓練,期待有朝一日得到經紀人和教練的青睞,進而走上國際賽場,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運動成績、財富和榮譽。這無疑是那些只擅長跑步而沒有其他優勢和出路的窮人孩子的最好選擇。

然而,這些成就肯尼亞長跑王國美譽的因素在時代發生變化後,也可能造成出人意料的問題和困擾,其中衝擊最大的因素是外國經紀人的無序挖人和“博斯曼轉會規則”的影響。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大學就瘋狂從肯尼亞吸引中長跑選手。這些選手由於接受了美國大學的獎學金而不得不按照美國大學的需要安排訓練週期和參賽計劃,客觀上導致肯尼亞高水平選手不能滿足為國爭光的需要,甚至出現為了參加商業比賽而不願代表國家出征的現象。博斯曼轉會規則出台後,一些財大氣粗而運動水平不高的國家就通過引進肯尼亞高水平選手入籍的方式來迅速提高自己國家的運動地位。1992年,肯尼亞800米優秀選手威爾森·基普凱特移民丹麥,此後三次為丹麥奪得該項目世界冠軍。此後,肯尼亞優秀運動員移民國外的現象成規模出現,直接威脅到肯尼亞在某些項目上的壟斷和霸主地位。2003年,肯尼亞3000米障礙賽運動員切羅諾入籍卡塔爾,並在巴黎世界田徑錦標賽上把肯尼亞人壟斷了12年的冠軍收入卡塔爾囊中,肯尼亞獲得的獎牌數也大幅度下降。與此同時,肯尼亞在世界越野錦標賽上的表現也大不如前。這種情況在肯尼亞國內掀起軒然大波。雖然肯尼亞優秀的長跑運動苗子源源不斷,但架不住優秀選手成規模流失,因此,肯尼亞長跑王國地位的維持和光大需要解決好選手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矛盾。

肯尼亞伊騰訓練營肯尼亞伊騰訓練營

痛定思痛,肯尼亞田協不得不直面現實,探索一條留住優秀選手的可行之法。肯尼亞田協採取了多種措施,實際效果比較好的主要是:用事業留人,改善管理和服務,讓優秀選手感受到為國爭光的自豪和尊重;設立各種獎勵,讓選手得到實惠,使其在國內也能憑自己的刻苦訓練和驕人成績實現改善家族生活狀況的目標;規範優秀選手流動制度,使其合法有序,從而實現選手、經紀人、肯尼亞(輸出國)和引進國之間的多贏。這些改進措施的實施不但捍衛和鞏固了肯尼亞長跑王國的地位,也為世界中長跑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肯尼亞力量。顯然,這是全球化在體育領域的客觀反映,雖然經曆了一點曲折,但在公平競爭的賽場上,最終實現了肯尼亞選手和世界其它國家的選手一同創造輝煌曆史的體育精神。與殖民時代的曆史相比,肯尼亞人不但能自己做主,還能創造世界紀錄。雖然田徑賽場上依然沿用歐美國家確立的規則,但肯尼亞人就是在他們的規範中展示了自己無與倫比的能力。他們的成績代表了人類能夠企及的極限,因而具有了普遍意義和價值。

不僅如此,肯尼亞田協還與時俱進,在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創新嚐試,從而為肯尼亞中長跑品牌添加了更高的附加值和道德感召力,使其更加光彩奪目。2015年在巴黎召開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通過了《巴黎協定》,要求各方共同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製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製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同時,還要求各方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並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要達成這個目標,不僅需要各國政府迅速行動起來,紮實推進減排,也需要群眾團體積極投入。作為管理14億跑者的世界田聯積極響應聯合國的號召,簽署了相關文件,推出了自己的可持續戰略,承諾在2030年前所有項目和活動實現碳中和。2021年8月13日,肯尼亞田聯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行動體育框架文件,這是世界田聯所有成員國中的第一個。肯尼亞之所以能成為第一個,原因在於肯尼亞具有堅實的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動基礎。從1972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就設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2004年,肯尼亞人萬佳麗·馬塔伊就因為植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另外,肯尼亞各民族傳統文化中都有敬畏和珍愛自然的內容。肯尼亞田聯的作為不但得到廣大運動員的支持和響應,也在日益國際化的體育運動和比賽中彰顯了肯尼亞傳統文化的環保價值。在中長跑運動的綠色化方面,肯尼亞走在前列,這與他們取得的競賽成績和尊崇地位是相稱的。

總覽世界跑步史,一個群體取代另一個群體,各領風騷幾十年,似乎是常態。無論是先前的英國人、芬蘭人還是澳州人,他們取得的領先地位似乎與他們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革新相匹配。然而,肯尼亞運動員的崛起卻呈現出另一種景象,這是環境、文化和經濟奇特組合結出的碩果。雖然在全球化時代不可避免會受到世界市場的影響,但與時俱進的品行讓它在環保時代再次挺立潮頭,引領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