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三角”水下探險 《南海歸墟》尋鏡求生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沙漠、蟲穀、雪山、深海,還有鐵三角沒有走過的地方嗎?”

“開篇水準依舊在線,該有的插科打諢逗悶子和探險未知的氛圍感一點不缺。”

“原班人馬的熟悉感+新地圖的新刺激,是始終堅定選擇這個系列的原因。”

……

《南海歸墟》海報《南海歸墟》海報

11月27日起,網劇《南海歸墟》正式跟觀眾見面。劇中,熟悉的“鐵三角”胡八一(潘粵明 飾)、Shirley楊(張雨綺 飾)、王胖子(薑超 飾)再次重聚,為尋覓秦王照骨鏡,他們與明叔、阮黑、多玲等人駕駛著“三叉戟”號,前往珊瑚螺旋海域,在那片風暴不斷、海難頻發、海底地形複雜的神秘海域,展開了一段探尋歸墟之地的驚險旅程。

全新挑戰

激發冒險精神

作為根據天下霸唱小說改編的系列作品,《南海歸墟》延續了該IP的一貫風格,劇中關于歸墟之地、幽靈鬼船、地獄之海的呈現,讓不少書粉、劇迷期待不已。潘粵明坦言:“這部劇基本上都是在船上和水下的戲,其中水下的戲對體力、耐力和表演力都是很大的挑戰。”他透露,在開機前劇組特意邀請了專業探險隊的運動員和教練,通過船務課培訓,講解包括逃生繩索、六分儀等專業的船舶操作和求生知識。

《南海歸墟》劇照《南海歸墟》劇照

“對胡八一這個角色,感觸最深的就是那句‘活著總比死了強’,活著就是希望。”陪著“胡八一”一路冒險、成長的潘粵明直言,該角色帶給他太多現實生活中不可能體會到的驚險和奇遇,也無形中激發了他骨子裡的冒險精神。回顧《南海歸墟》的拍攝過程,一場潛水艙逃生的戲份讓他印象深刻。

“潛水艙是密閉的球體,需要在潛水艙倒灌注滿水後進去拍,為了模擬還原水下逃生的真實感,還要用腳踹開玻璃逃出艙體,整個過程對憋氣能力和體力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潘粵明表示,“身處狹小空間的‘拘謹感’並不單純是演出來的,當你真的置身注滿水的密閉空間,身體和心理都會自然而然地有種恐慌感,求生的本能也會被激發出來。 ”

同樣,為了演繹好“Shirley楊”,張雨綺也做了不少準備,比如提前進行體能訓練、規律飲食作息,把身體調整到一個比較“能打”的狀態,去面對這場打“海鮮怪”的硬仗。“劇中我們有一套潛水服的造型,很像宇航員和鐵甲奇俠的結合,穿上以後得三四個人駕著走,特別笨重,再帶上頭盔,整個人像是與世隔絕,只能通過表情和肢體語言去傳遞信號。”

《南海歸墟》劇照《南海歸墟》劇照

對於恐高的薑超來說,拍《南海歸墟》挑戰不小。“船底帶氣泵可以上下動,活動強度很大,船又高又晃,拍攝的難度係數就更大了。”這次水下拍攝也帶給了他不少新奇體驗,“我們水下內容很多是在特技棚里拍攝完成的,完全是無實物的表演,要模仿成在水下行走、遊動、前行等樣子,要做到像是在水裡面那樣慢慢地上下,把水底的阻力表現出來,還挺有意思的。”

搭建場景

輔以特效還原歸墟之地

《南海歸墟》中呈現的“歸墟”之地,其設計理念及想像來源承接了古人典籍之中的闡述,意指無底之深淵、萬水之歸處。為此,劇組架構了一個以歸墟之地(恨天部古城遺址所在地)為核心的中式深海奇觀探險世界。

“原著中海底歸墟的古城遺蹟神秘而且複雜”,主創團隊表示,為了在場景展現上更有說服力,“在設計之初,先還原了恨天部沉沒之前的完整面貌和城市功能體系,比如龍火礦冶煉體系、採珠和海上貿易體系、居民生產生活鏈等,再讓這些場景一一對應沉沒後的殘垣斷壁、埋藏深海的生活器皿遺物,讓場景和細節更加真實可信”。

《南海歸墟》劇照《南海歸墟》劇照

由於劇中水下的場景占比,這也給美術團隊增加了不少難點。“為了更好地呈現原著中宏大而神秘的歸墟場景,我們在攝影棚中下挖近兩米的土坑,用以固化搭建近百米長的異形水池,預埋水循環和造浪系統,再在水池中搭建十餘組海底場景,克服場景與水接觸面的視效難題。 ”

此外,該劇90%的鏡頭是視效鏡頭,類似“海水與海水錶面物體交互”的鏡頭、“幽靈船大戰”等場面,“起碼需要三位成熟特效師配合完成,有負責海水交互解算的、有做船體爆炸與著火冒煙解算的、有做暴風雨或霧氣等氛圍處理的,進而在海上動作大場面中,形成海水、船體碎塊與海面產生的二次交互效果,呈現掉落並漂浮在海水錶面還在著火冒煙的破碎船體。”主創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

沉入海底的寶鏡、無人生還的海域、暗藏玄機的底艙、神出鬼沒的“幽靈船”……隨著劇集的推進,海洋的深不可測和險象環生也將一一呈現給觀眾。而離奇的預言、神秘的儀式和驚險的底艙暗影,更是將懸疑氛圍拉滿。有網友表示:“懸疑、冒險元素讓人欲罷不能,每一個情節都讓人心跳加速!”“對探險、破案,懸疑的劇毫無抵抗力,一口氣炫完。”

(黃鑠然對此文亦有貢獻,圖據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