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向武大捐款13億元,母校為何值得?

據《長江日報》報導,11月29日,在武漢大學130年校慶當天,該校1987級計算機系校友、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向母校捐贈13億元人民幣。據悉,該筆捐贈刷新了武漢大學建校以來單筆最大捐贈額,也是全國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筆校友個人現金捐贈。很快,相關話題便衝上熱搜,引發社會熱議。

圖片來源:武漢大學新聞網圖片來源:武漢大學新聞網

在破紀錄的捐贈數額之外,雷軍對母校的“還願故事”也讓不少網友受到觸動。他在致辭中表示,30多年前,自己作為優秀學生代表,被授予當時武大最高的獎學金,足足兩千元。對一個普通縣城家庭出身的學生而言,這真的是一筆巨款。當時,他就在心裡暗暗發誓,“今天我領多少獎學金,將來要十倍、百倍、萬倍還回來。”雷軍還表示,“武大教給我知識,讓我學會了學習的方法,指導我走上了科技探索的畢生道路,給了我一生最重要的財富。”

其實,不止雷軍,翻看過往一些校友在回饋母校時的感言,會發現許多不同版本的溫情故事。這其中,有的是自己在少年困窘、最擔心吃飯問題的時候,學校助學金解決了燃眉之急;有的是在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感到迷茫時,老師提供了悉心點撥;有的是感謝學校教育引導自己走上了創業之路、科研之路;還有的是感念自己在學校享受的豐富學習和實踐資源,希望畢業後,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學弟學妹創造更理想的環境……可以說,不論捐贈數額多少,每一位熱心校友慷慨解囊的舉動背後,其實都有著一段充滿溫度和人情味的校園記憶。

這也再次說明,人對於母校的情感聯結,從來都不是沒有緣由的。只有在校園里學到了真知識,鍛鍊了真本領,實現了視野拓展和自我成長,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才會激發出最自然、真摯的感恩之情,才會更有動力以各種方式回饋母校,積極為學校建設添磚加瓦。

相反,若是大學教育只追求學生按部就班地上課簽到,以考試為唯一培養導向,缺乏對個人潛能的激發,甚至以不正確的方式處理學生面臨的問題,人們自然很難對母校產生多麼深厚的感情。這並非“不懂感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將心比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現實中,這樣的擔心恐怕並不多餘。此前,就有老師討論過大學校園里的“無名氏”現象:不少大學生只是在偌大的校園里忙忙碌碌地出入於各個課堂,像小馬駒一樣沒頭沒腦地到處亂撞,卻很少有老師真正在意過他的存在,與其產生深度互動和交流。一些缺乏營養的“水課”和“走過場大於真實踐”的活動,也讓學生疲於應付,感受不到真正用心的培育和關懷。

說到底,“全憑自願”的校友捐助狀況,其實正是對高校培養質量、教育理念的一種折射。現實中,個人能力固然有所差異,但不管是屢創新高的大額捐贈,還是涓涓細流般的小額資助,對慷慨解囊的校友來說,母校之所以“值得”,都與人們曾經在這裏獲得幫助、收穫成長有關。這也提醒各大高校,應該回歸用心培養人的初衷和本位,為學生提供充滿人文關懷的學習體驗。

撰文/任冠青

編輯/黃帥

責任編輯: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