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江湖|戰略:有些東西絕對不能忽略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經典橋段,叫關羽“大意”失荊州。從本質上說,“大意”就是該注意的沒有注意,尤其是在別人已經提醒的情況下還沒有注意,就談不上是“大意”而是必然。

龐統能力很強,但在落鳳坡前中箭身亡,導致劉備在涪關進退兩難,於是派關平送信給諸葛亮,希望諸葛亮前往輔助。問題是,諸葛軍師是鎮守荊州的。他這一走,誰來管理荊州這一戰略重地?

諸葛亮心中極明,劉備信中雖然沒有明確指定接手諸葛亮的人手,但派關平來送信,言下之意就是想讓關羽擔當留守荊州的重任。其中的原因,可能並不是關羽能力有多強,而更多考慮的是桃園三結義之兄弟情,認為關羽一定會盡心盡力履責。

關羽也當仁不讓,欣然領命。但諸葛亮還有點不放心,在交割印綬之前,出了幾個題目來考核關羽。

諸葛亮的第一個問題是:“鎮守荊州的干係非常重大,你一定要重視啊。”關羽也很乾脆,“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

諸葛亮聽到這個“死”字,心裡咯噔一下,已經有了不祥之感。

他接著出了第二個問題:“如果曹操領兵前來,你準備怎麼應對?”關羽的答案是“以力拒之”,意思是盡力抵擋。

接著,諸葛亮問出了第三個問題:“那要是曹操和孫權一起來,你怎麼辦?”關羽以“分兵拒之”作答。顯然,在關羽心中,沒什麼策略而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干就是了。

這些答案並不滿足諸葛亮的心理預期,於是他直言不諱:“你要是這麼幹的話,荊州就太危險了。我這裏給你一個方針,只有八個字,你要牢記在心,可以保守荊州的安全。”關羽還算謙虛,“請問是哪八個字?”諸葛亮說:“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簡單吧,能記住嗎?關羽也不含糊,放心吧,“當銘肺腑。”

真的牢記了嗎?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可能就是說到與做到之間的距離。

等到劉備漢中稱王時,曹操很生氣,於是聽取司馬懿的建議,派滿寵來江東遊說孫權,旨在讓孫權興兵攻打荊州。等劉備發兩川之兵解荊州之圍時,曹操就可以興兵去攻打漢川,讓劉備兩頭不能兼顧。如果曹操和孫權聯手,那麼劉備就危在旦夕。曹操承諾,破劉之後,曹孫兩家共分劉備的疆土。

這個建議非常有誘惑力,孫權開始動搖。這時候,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出了一個主意:“聽說關羽在荊州已經成家,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這個女兒現在還很年幼,沒有婚約。我願意去荊州一趟,讓關羽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主公(孫權)的兒子。兩家結成秦晉之好。如果關羽同意,那麼雙方就討論怎麼一起打曹操;如果關羽不同意,那麼就幫助曹操襲取荊州。”孫權採納了這個建議。

這時候,荊州的安全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取決於關羽的態度。儘管關羽沒有千里眼順風耳,並不知道孫權的真實意圖,但在決策時卻早已把諸葛亮臨行之際的交代拋到了九霄雲外。等聽到諸葛瑾的來意之後,直接來了一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甚至直言,不看在你弟弟諸葛亮的份上,直接就把你腦袋砍了!諸葛瑾很尷尬,後果很嚴重。

俗話說,生意不成仁義在,即使不同意,也不需要這麼不給面子吧!更何況,諸葛瑾已經明確指出:“兩家結好,併力破曹”,還加了一句:“此誠美事,請君侯思之。”關羽是不假思索,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背後隱藏的風險,這可能就是能力強,有本事,所以任性。

顯然,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中明確的“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戰略,在關羽這裏沒有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最後將孫權推向了曹操的懷抱,不僅自己走了麥城,而且直接觸發了劉備的兄弟義氣,最終導致被陸遜火燒連營,元氣大傷,給蜀漢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留下了隱患。

戰略選擇不容易,執行起來更不輕鬆。按照學術界的研究成果,70%至80%的公司戰略是失敗的,甚至有人直接提出來,同樣的戰略選擇、行業選擇及定位,資源投入、市場環境也差不多,但得到的結果並不同,這與團隊成員、組織方式、體制效率有很大的關係,戰略一樣,但執行不同,結果就會大相逕庭。

比如曆史上非常著名的銥星計劃,這是被廣泛報導的一個失敗案例。其設計理念,是由多顆低軌道衛星,組成一個能夠覆蓋全球的衛星系統,可以與手機直接通信,能夠合理保證在地球任何地點都實現移動通信。記得有一個廣告,是說一位登山運動員,在生命最後時刻,通過銥星電話接通了家人,留下讓人感動的瞬間。

這是一個非常宏偉、超前、激動人心的計劃,按媒體報導,1991年由摩托羅拉公司牽頭、政府提供幫助、多家公司投資,計劃正式啟動。1996年第一顆銥星按計劃上天部署,1998年整個系統順利投入運營,以該計劃為核心的銥星公司也順利上市,股票得到市場追捧。

然而,從商業角度來看,這個計劃卻是一項非常失敗的投資。原因在於,數十顆衛星發射上天,從計劃確立,到運籌、實施、商業化運作,需要大量的投資和時間。在整個項目投資近60億美元的背景下,公司負債超過一半,如果沒有足夠的用戶和收入來源,僅僅利息就可以將公司壓垮,更不要說每年數億美元的維護費用了。

為盡快實現回報,公司將手機價格定在5000美元,將每分鍾的通話費定在每分鍾3美元,一看就是 “為富人造手機”,再加上項目倉促上馬,通話質量不佳,結果導致用戶受眾很小,根本無法支撐公司的健康運營。在銥星系統投入商業運行不到一年的時間,公司就向法院提出破產保護,後來在2000年3月正式破產,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也灰飛煙滅。

在吃瓜群眾看來,銥星公司的問題,也許出在戰略上。故事很美好,技術很先進,投資者也買賬,問題是市場、尤其是用戶不願意埋單。整個項目的投資成本過高,導致用戶數量遠遠不能達到預期。而過於先進的技術選擇,導致初始投資成本高昂、維護成本不菲,且債務利息負擔過重,當經營業績不佳,銀行開始停止貸款,股東也開始用腳投票,最後只能執手相看淚眼了。

對公司而言,不僅僅要在戰略目標設定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適當的挑戰性,還要在資源配備、責任落實、協同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尤其是要敬畏市場,找到願意埋單的客戶。正如鮑勃•盧茨(Bob Lutz)在《績效致死:通用汽車的破產啟示》中所言,一家經營狗糧的公司,採用的原材料是健康的,成本也很低廉,還採用了最新的、高度自動化的設備進行生產和罐裝,營銷和廣告宣傳也捨得投入,資產負債表和會計實務是同行翹楚,物流和渠道通過計算機建模,一切都看似完美。但是,如果狗不吃這些狗糧,所有的一切都是白搭。也就是說,狗糧公司的戰略管理中,“狗”願不願意吃,是絕對不能忽略的決策參數。

在市場預期樂觀的情況下,很多公司會選擇激進的戰略,卻忽略了背後的“風險”。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公司抱有“走出去”的雄心壯誌,但能真正實現目標的案例並不多,交學費的故事卻不少。比如,當年TCL併購法國的湯姆遜和阿爾卡特,就被其大股東、實控人李東生認為在戰略上沒有錯,而是在執行上出現了問題,包括併購談判時已經意識到湯姆遜的業務比想像中的糟糕,但在成為彩電行業“世界第三”的誘惑下,忽略了潛在的風險,結果導致A股上市的TCL集團2005年虧9億、2006年虧19億,銀行總信貸規模從120億降至40億,公司也披星戴帽成為“*ST”。因此,他在進行經驗分享時,明確提出:“當面臨機會的極大誘惑時,要忍得住。”

再如,曹德旺當年進入美國市場時,認為工廠做得那麼辛苦,還要付原材料費、運費,才能獲得玻璃銷售的一半價錢,心中不服氣,於是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買地、建倉庫、設立批發中心,結果一年下來虧損,兩年下來連續虧損。曹老闆很奇怪,得到優惠的地皮和特殊的稅收政策,為什麼還會虧?後來在專家的點撥下,才認識到專業分工的道理,將分銷模式改為了直銷模式(即根據客戶的訂單,直接推銷給獨立的經銷商),才扭轉了虧損的局面。

戰略看起來很美好,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只不過銥星公司交的學費貴了些,為其他市場主體進行商業分析時提供了借鑒。

關羽在面對諸葛瑾的遊說時,忘記了“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戰略方針,最終落了個敗走麥城,導致蜀漢元氣大傷戰略無法實施的後果;而銥星公司在 “衛星通話”的戰略執行中,落了個破產倒閉的嚴重後果。顯然,戰略戰略,有些東西是絕對不能“略”的,記住“狗”才是狗糧公司健康發展的前提,管理者應詳思“風險如何對目標達成產生影響”。

(本文為澎湃商學院獨家專欄“會計江湖”系列之五十四,作者袁敏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會計學博士,研究方向:內部控製、資信評級等,出版有《資信評級的功能檢驗與質量控製研究》、《企業內部控製規範與案例》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