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部署推進 讓數據“流得動”“用得好”

轉自:經濟參考報

研究實施“數據要素×”行動,推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據要素市場機制……近期多方積極展開部署,讓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釋放數據要素乘數效應。

研究實施“數據要素×”行動

自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以來,相關部署正在積極推進,加快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11月25日,在上海舉行的2023全球數商大會開幕式上,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說,國家數據局將圍繞發揮數據要素乘數作用,與相關部門一道研究實施“數據要素×”行動,從供需兩端發力,在智能製造、商貿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等若干重點領域,加強場景需求牽引、打通流通障礙、提升供給質量,推動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結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新治理。

劉烈宏表示,希望數商積極關注並積極參與後續將推出的“數據要素×”行動,讓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促進我國數據基礎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優勢。

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數據確權難、流通難、分配難等問題製約著我國數據生產力有效釋放。從國家數據局釋放的信號來看,相關舉措將進一步打通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制度壁壘,降低數據要素投入生產的制度性成本,統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佈局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推動數據市場化流通交易和開發利用,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提速

近期多地出台相關政策,加快數據要素交易市場建設。

《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創建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框架體系,彙聚高價值數據資產總量達80PB,數據交易額達到50億元,數據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到2030年,彙聚高價值數據資產總量達100PB,數據交易額達到100億元,數據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

上海發佈的《立足數字經濟新賽道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國家級數據交易所地位基本確立;數據要素產業動能全面釋放,數據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引育1000家數商企業。

湖北提出,2025年底,全國數據要素市場中部樞紐初步建成。

與此同時,多地數據交易所近期也在圍繞數據要素交易流通發力。

上海數據交易所交易規則體系(2024)日前發佈,搭建了“辦法—規範—指引”三個層級的交易制度結構等,從頂層設計到操作指引,著力打造適應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規律的交易規範體系。數據顯示,上海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額每月穩步增長,預計今年全年數據交易額將突破10億元,到年底累計掛牌數據產品2000個。

廣東印發的《“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提出,支持廣州、深圳數據交易所創建國家級數據交易所,建設市場制度、交易規則和平台載體統一的大灣區數據要素交易市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據交易規模超700億元,預計2025年數據交易整體市場規模將超過2200億元。

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要素市場加速發展對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新要求。業內人士認為,應聚焦數據採集傳輸,用好隱私計算、區塊鏈、數據脫敏等技術,構建促進數據流通利用的數據基礎設施。

在此前舉行的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數據要素治理與市場化論壇”上,劉烈宏表示,國家數據局圍繞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正在推進系列重點工作,包括豐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體系、促進數據流通交易和開發利用、推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據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數據安全治理等。

“數據價值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得到釋放,需要推動可信數據空間建設。”锘崴科技創始人、CEO鄭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隨著國家數據局正式揭牌,數據安全建設推進力度進一步加強。其中,數據基礎設施通過隱私計算、區塊鏈、數據脫敏、數據沙箱等技術,實現數據在不同主體間“可用不可見”,可以提供可信的數據共享、開放、交易環境。

鄭灝認為,應進一步促進隱私計算技術發展,打破數據孤島,構建跨機構跨領域數據網,推動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實現數據“可信可管可控可計量”,營造良好數字生態。

趙剛也表示,應加強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信數據空間、區塊鏈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郭倩 龔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