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傳統與現代性:第六屆現代新儒學青年學者論壇在北航舉辦

2023年11月25日-26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儒學傳統與現代性——第六屆現代新儒學青年學者論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順利召開。來自北京大學、複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外交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深圳大學等高校與科研單位的近三十位學者參加本次會議。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哲學”是中國走向現代化進程中的產物。所謂“中國哲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身處於與現代性的回應和對話之中。一個多世紀以來對於儒家哲學的思考、研究,都離不開現代性的視野。本次會議即是為了在新時代條件下,充分研究總結現代以來儒學傳統自身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及進一步深入探討儒學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的關係,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建構,做出有益的嚐試。

開幕式

11月25日上午舉行會議開幕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龍衛球,院黨委書記、哲學系主任於金龍分別緻辭。開幕式由北航高研院哲學系副主任顧家寧主持。

龍衛球院長在致辭中對各位遠道而來的學者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並指出本次學術會議的主題具有重要意義,隨後龍院長引用了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和“朝聞道,夕死可矣”,王陽明的“此心光明,亦複何言”,表達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認與敬仰。

於金龍書記介紹了北航哲學學科的發展曆程以及高研院在哲學學科建設、通識教育以及學術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感謝與會學者支持北航哲學學科的發展,並預祝本次學術會議圓滿成功。

主題報告

開幕式結束後,北京大學張學智教授、首都師範大學陳鵬教授分別作主題發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盛珂教授主持。

北京大學張學智老師報告了《牟宗三“良知坎陷說”新論》一文,“良知坎陷”說是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提出的重要命題。張學智老師指出,應從他多年來倡導的陽明學“大良知”的角度理解良知坎陷。“良知”不僅指道德理性,還應包括知識、情感、意誌等多樣內容。“坎陷”原本即是良知題中應有之義。他認為良知坎陷說是基於縱的曆史文化沉積而作的一個理論創設,是牟宗三出於強烈的時代悲情、深切的價值關懷、文化憂患意識,做出的理論創建與說明。

首都師範大學陳鵬教授報告了《“直接之知”“知識之知”與“如實知”——唐君毅知論要義》一文,討論了唐君毅的知論問題。他指出相較於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說”說,唐君毅並沒有強意義上的創造性的“智的直覺”概念,對知、知識的討論也具有相當程度的包容性。唐君毅知論的顯著特色是以廣義之“知”去涵蓋“知識之知”與“德性之知”,形成一新的知論架構。

分組討論

11月25日上午至11月26日上午進行論壇分組討論。第一組研討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麗珠老師主持,上海大學曾海龍老師擔任評議人,圍繞著牟宗三的“圓教”論展開,探討了牟宗三受天台圓教啟發而成的境界形而上學和存有論問題。南京林業大學韓立坤老師報告了《比較“模型”與“圓教”標準:論牟宗三“境界形而上學”的多維意涵》,複旦大學徐波老師報告了《中國佛學中的“存有論”問題——以牟宗三對佛典的詮釋判定為中心》,武漢大學謝遠筍老師報告了《圓教形態下的存有論》,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徐昇老師報告了《同體共在論——牟宗三圓教模式的存有論形態及其現代性批判維度》。

現代新儒學的理論建構,充分吸取了佛學的思想資源。特別是牟宗三在天台圓教思想影響下,建構起所謂境界形態的形而上學。在他看來,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形而上學,並非西方意義的形而上學,而是包含著實踐工夫在內的,通過人的內在道德修養,通過提升人的內在道德境界,才能企及的形而上學。

第二組研討由《中國社會科學報》李秀偉老師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盛珂老師擔任評議人,主要圍繞新儒學回答現代性問題展開。北京大學孟慶楠老師報告了《淺談現代新儒學的建構路徑——以家庭哲學的研討為例》,上海大學曾海龍老師報告了《時間與本體——基於當下中國哲學中的生生課題》,湖北大學肖雄老師報告了《跨文化脈絡中的牟宗三“智的直覺”概念》。

家是儒家傳統中重要的思想資源,儒家是在家種理解人之為人的,家意味著人與他人的存在意義上的緊密連接,這與現代性意義上對於人的個人主義式的理解截然不同。現代性個人主義忽略了個體之外的諸多價值,而在當下的時代,重提家哲學的意義,則是能夠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人的本質,理解人的存在意義。儒家生生倫理學是近年來學者提出的對於儒家倫理學的理解。儒家理解的本體即是生生。生生能夠應對現代個體的有限性問題,能夠在人的世代更迭中實現個體的有限與無限的統一。智的直覺是牟宗三用來闡發中國哲學獨特性的核心觀念,由跨文化的角度,將智的直覺置於現代哲學的發展之中,通過與現象學的“本質直觀”等概念的比較辨析,指出智的直覺有其獨特意義和價值。

第三組研討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碩老師主持,北京大學孟慶楠老師擔任評議人,主要圍繞道德建立與政治哲學展開。深圳大學王順然老師報告了《“情理之間”:再論良知如何呈現——從孟、荀道德建立的分歧入手》,《哲學研究》胡海忠老師報告了《氣本論如何為道德奠基——從現代新儒學的張載研究談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葉雲老師報告了《公私之辨與孟子政治哲學的現代意義》,湘潭大學王傑老師報告了《賢於其初:上博簡〈詩論〉“關雎”章思想新探》,同濟大學田雨生博士報告了《劉蕺山的苛責與寬容——“即妄求真”的理論意義》。

良知是儒學傳統,特別是思孟一系的核心觀念,如何在現代哲學視域下理解儒家的良知一直都是學術界關心和討論的問題。知識在良知呈現過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良知是否能夠徹底脫離知識而得呈現,都是學者們關心的問題。氣是同樣是中國哲學中重要的範疇之一,氣一般被認為代表物質性的、世界的消極的一面,但是,在張載那裡,氣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形上意味,張載如何通過對於氣的運動變化的討論,為道德奠基,是一個值得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第四組研討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顧家寧老師主持,南京林業大學韓立坤老師擔任評議人,圍繞現代性問題與熊十力哲學思想展開。華中科技大學廖曉煒老師報告了《牟宗三與現代虛無主義》,湖北大學龔開喻老師報告了《現代新儒家論“良知呈現”與“見在良知”》,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黃敏老師報告了《“全體分化”與“泛神論”之辨——熊十力本體論再省察》,同濟大學任新民老師報告了《高揚“統天”——熊十力〈乾坤衍〉的形上學新詮》。

西方現代性帶來的一個重要結果即是西方現代的虛無主義,而在西方現代性的思想基礎上,無法解決虛無主義的問題。現代新儒學的諸位學者,對於西方的虛無主義有著充分的認識和體會,並且自覺地調動傳統思想資源,試圖應對虛無主義的後果。這種應對的一種方式,即是重新詮釋儒家傳統的本體論建構,特別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熊十力的本體論建構來實現。

第五組研討由南京林業大學韓立坤老師主持,華中科技大學廖曉煒老師擔任評議人,圍繞蕭公權政治思想與新儒學返本開新展開。外交學院楊暉老師報告了《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現代性分析:以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為例》一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顧家寧老師報告了《蕭公權的現代儒學觀》,中山大學張程業老師報告了《在主體中遭遇超越:跨文化哲學視域中的讓·瓦爾與牟宗三的內在超越之思》,重慶工商大學周俊勇老師報告了《新儒學的“返本開新”及與馬克思主義的會通》。

閉幕式

11月26日中午,本次論壇舉行閉幕式,北航高研院哲學系盛珂教授致閉幕辭。盛教授感謝與會學者奉獻的高水平論文與高質量討論,並進一步指出通過這次會議,我們可以看到新儒學的四個特點:1.新儒學是豐富的,舉凡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認同感,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研究,都可以看做是新儒學研究的一部分;2.新儒學是開放的,經過這次會議,我們可以看到,學者們借鑒東西方各種思想資源,對儒學傳統進行了創造性的闡釋;3.新儒學是充滿活力的,當代新儒學自其誕生之日,就是在如何應對現代性的問題意識中產生的充滿活力的學問,時至今日,新儒學研究者們始終面對當下,對新儒學做出了新的闡發;4.新儒學又是嚴格的。新儒學研究始終力圖嚴格的分析文本,在傳統思想的脈絡中理解闡發文本。通過本次會議,我們有理由期待儒學傳統在現代社會通過創造性轉化發揮出更大的價值。本次論壇圍繞“儒學傳統與現代性”這一主題展開多維度的探討,取得了積極的學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