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RO巨頭裁員!A股CRO概念重挫,藥明康德跌超5%!醫療ETF(512170)跌逾2%失守所有均線
醫療板塊再受挫!12月4日早盤,CRO概念集體走低,2300億市值巨頭藥明康德大跌超5%,凱萊英、九洲藥業跌超7%,康龍化成、皓元醫藥、美迪西等均大幅跟跌。
ETF方面,反映A股醫療板塊整體表現的醫療ETF(512170)盤初快速下挫,一度跌近3%,截至發稿場內價格跌逾2%,失守所有均線。
消息面上,近日,全球CRO巨頭LabCorp(徠博科)向新澤西州勞工部門提交了一份文件,稱其將於2024年4月前,在薩默塞特的製造工廠裁員239人。LabCorp表示,裁員是為了“終止運營”,並計劃將一部分測試工作轉移到其他地點。
西南證券在最新CXO行業研報中表示,宏觀風險因素預期向好,估值體系重塑在即。其核心觀點如下:
宏觀維度:美聯儲年內加息概率偏低,板塊估值體系有望重塑。1)美聯儲年內加息概率偏低,在美國通脹降溫超預期背景下,預計美聯儲明年二季度降息概率較大。生物醫藥一級投融資環境或將持續向好,市場流動性預期恢復,創新藥產業鏈將產生估值修復機會;2)頭部CXO企業新冠商業化訂單業績貢獻逐步下降,板塊估值體系有望重塑。3)板塊估值回落至曆史底部,個股估值仍呈現分化。
行業維度:全球醫藥研發投入穩健增長,CXO行業景氣度或將持續。預計2021-2028年全球醫藥研發仍將以2.6%的增速穩步增長;2022年起資本市場趨於冷靜,1)海外:2022年投融資事件數、總額有所下降,2023年以來全球醫療健康行業融資總額持續回升,2022、2023Q1-3投融資總額分別為5609.7億元(-52.8%)、4483.7億元(+0.5%),融資事件總數為2970件(-26.2%)、2264件(-2.4%);2)國內:一級市場醫療健康投融資活動強度仍在波動,景氣度有望持續修復。2022Q3以來國內一級市場投融資情緒一度略有回暖,2022年、2023Q1-3國內醫療健康融資總額分別為1458.9億元(-58.5%)、850.2億元(-25.1%),融資事件數分別為1091件(-24.3%)、962件(+12.1%)。2023Q1-3我國創新藥新增IND數量1133個(+18%)、新增NDA數量185個(+58.1%);單Q3新增IND數量359個(-3.5%)、新增NDA數量67個(+55.8%),較2022年同期增長顯著,創新需求仍將持續,我們認為CXO行業仍是兼具確定性與成長性的優質板塊。
企業維度:業務佈局、訂單、產能、人員及業績是企業核心指標。1)大體量在手訂單為小分子CDMO企業2022年業績高增提供保障,短期業績基本兌現;2)隨著新冠商業化訂單的一次性業績高速增長對估值擾動持續消化,市場對2023年相關企業表觀增速放緩預期已充分反映,內生業務增速將重塑CXO估值體系。
展望後市,西南證券認為,1)短期維度:國內新冠相關小分子CDMO訂單不斷,短期業績基本兌現;海外產能轉移趨勢持續;2)中期維度:多肽類藥物商業化在即,CDMO空間廣闊;國內企業以小分子CDMO業務為主,大分子CDMO產能仍在追趕海外龍頭;3)長期維度:AI技術在新藥研發各階段、多疾病領域廣泛應用;CGT等新興業務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訂單獲取+R端建設決定核心競爭力。
投資策略上,醫療板塊底部區間難免波折反複,建議優選ETF把握左側機遇,重點關注醫療ETF(512170)。數據顯示,醫療ETF(512170)跟蹤的中證醫療指數成份股全面覆蓋了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領域的細分龍頭,其中醫療器械權重約4成,直接受益於後疫情時代醫療新基建;醫療服務+醫美權重約5成,覆蓋10只CXO概念股,直接受益於人口老齡化、醫療消費升級和醫美等時代大趨勢。醫療ETF(512170)是投資者“一鍵佈局國民健康剛需板塊”的高效投資工具。
圖片來源於Wind、華寶基金,截至2023.12.4,數據來源於滬深交易所。風險提示:醫療ETF(512170)被動跟蹤中證醫療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發佈於2014.10.31,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製規則適時調整。文中指數成份股僅作展示,個股描述不作為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倉信息和交易動向。基金管理人評估的本基金及其聯接基金的風險等級分別為R3-中風險、R4-中高風險,分別適合適當性評級C3以上及C4以上投資者。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