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府撈面降價了!創始人自曝總體降價30%左右,同比客流有所增長

編者按:

市場呼喚新消費家。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5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1%。

背後有著多方推動。於2023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需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從微觀看,個人作用不可小覷。譬如企業家,他們承擔風險,也獲取了收益。而新消費家則是其中特殊的一部分,他們不僅是企業決策者,更對消費產業充滿愛意並肩負責任感。他們深入一線,投入研發,不僅為當下更向未來計。他們推動了行業發展進程。當然,新消費家並不局限於企業,他們活躍在各個領域,利用自身影響力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現在,該聚焦這群人了,他們正為產業畫出新的框架。為此,21世紀經濟報導推出《新消費家》人物訪談,聚焦推動行業進程的關鍵決策者。

本期,我們獨家專訪了和府撈面創始人李學林。他為和府找到了新模型並在進行新一輪迭代。遠期來看,和府將成為一家願意在萬億麵類市場做無限嚐試的零售公司。

和府撈面會如何完成自己的規劃?李學林已有具體步驟。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賀泓源、實習記者劉婧汐 江蘇如皋報導

和府撈面找到了新模型。

從價格來看,該品牌正在分層。不僅價格帶覆蓋25-108元區間,還放大了20-30元的產品矩陣。價格總體降幅在30%左右。

如此變化有著市場原因。紅餐大數據顯示,以西式快餐為例,2022年,該品類人均消費在40元以下的消費者占比超九成,20元以下的消費者占比為63.5%,比2021年增加0.4個百分點,人均消費在20元-40元區間的消費者占比為28.7%,比2021年增加2.1個百分點。

而在調價後,該品牌規模保持增長。截至2023年末,和府撈面遍佈全國80多個城市,擁有直營門店超過500家,會員數量超2000萬,同比翻了一番。銷售額同比增長百分之五十多。

同期,和府盈利能力更強了。

這背後有著結構性降本措施。譬如,其數字化管控水平已深入每家門店,甚至細緻到煮麵水溫監測。新模型下,和府後台運營成本比過往下降百分之三四十。門店房租等成本亦在受控。

眼下,該公司正進一步改變。

2023年年末,和府宣佈開啟“找朋友、出海去、向下沉、深佈局”集團戰略,向2000家和府撈面,1500家阿蘭家邁進。未來十年,和府將積極開拓多線市場,計劃深入2000多個縣級單位,攜手超過5000戰略合夥人,實現“品牌價值共享”。另一方面,和府會以香港為橋頭堡,去到日本、新加坡等國家,探索全球市場的可能性。和府也將加密城市門店網絡,實現規模化發展。

節奏變更核心在於,和府撈面創始人李學林有了新思路。

“過去和府定位於高端精品麵館,在中國開1000家店沒問題。目前,中國很多企業的組織體系和理論水平都在快速迭代,跟歐美髮達國家的現代化企業快速拉平,甚至超越。我們可以做得比他們更強。”他說。

當下,李學林正在繼續迭代和府運營模型。這將是一家願意在萬億麵類市場做無限嚐試的零售公司,未來會聚焦於餐飲、零售、供應鏈等多個板塊。

和府撈面未來如何實現前述規劃?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李學林於該公司如皋總部,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獨家專訪。

李學林認為,中國企業的組織體系和理論水平正在跟歐美髮達國家快速拉平,甚至超越。圖片來源:企業供圖李學林認為,中國企業的組織體系和理論水平正在跟歐美髮達國家快速拉平,甚至超越。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關於調價

《21世紀》:如何看待消費者更注重性價比?

李學林:從今年來看的話,這種趨勢在加速。我們過去對產品定價34、35元幾乎是沒有猶豫的。現在定價會考慮市場因素,具體策略是老品調價和新品上新,兩個組合拳同時打。

《21世紀》:總體價格降幅大概有多大?

李學林:總體降幅在30%左右。不是全線降價,是針對用戶需求去打磨高品質、寬價格帶的產品矩陣。和府不會做廉價低質的東西,這個本質不會變。我們加大了25-30元價格帶產品的比重,同時還提升了品質。

《21世紀》:降價後是否影響營收?

李學林: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五十多。整體大盤規模在大幅度增長,同比客流在增長,客單價在下降。

《21世紀》:那成本有變化嗎?

李學林:我們為什麼能做價格分層這件事情?

第一是和府價格下調以後帶來客流增長,這緩解了部分成本壓力。第二,在過去三年里,和府不斷提升體系和組織效率,在成本結構優化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動作。例如,目前門店端的數字化管控水平已經能夠管控到每家店,每天用幾個人、幾個工時,我們都能夠預警和監測出來。包括能耗、損耗等各種門店數據,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後台系統在監測,確保每家店在最優狀態下,低成本高效率地在運營。今年和府整個中後台的運營效率和成本的控製力比過往都要好,成本可能要下降百分之三四十。

《21世紀》:具體來看,人工成本有變化嗎?

李學林:人工成本我們差不多降了30%,和府的人效在行業中估計是最高的。像七八月份的時候,人效產出在8萬左右。假如說一個店用5個人,一個月能做40萬元,人均產出就是8萬元。

《21世紀》:如何做到此種人效比?

李學林:極度的自動化、標準化。

比如,和府新一代的智慧門店,空調不需要手動調溫,全部由公司後台來進行監測和控製。目前(煮麵)水溫監測、冰箱系統也全部總部管控,能用自動化的設備就自動化,能夠用物聯繫統的就全部物聯網化。公司總部系統裡面看到可以看到每家店的情況,包括門店的用電情況等等。而過去,這些數據幾乎都是缺失的。

和府為什麼這麼多年開店開得穩,比如我們今年開200多家店,很輕鬆,因為基本上我們都不要操什麼心,整個門店體系很成熟。

有些大品牌可能培養一個店長,需要兩年三年,培養體系效率低。我們培養店長差不多一個月,員工基本一天到三天就可以了。

《21世紀》:全自動化下其實員工的可替代性也相對比較高,那麼和府的薪資相對於同行業表現如何?

李學林:我們的薪水比中位數要高一成左右吧。畢竟和府品牌在這裏,同時和府文化是甘苦與共的。

《21世紀》:房租成本變化大嗎?

李學林:餐飲行業過去在物業這塊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房租簽約時間很短,會帶來連續的不確定性。在歐美等國家,10年、15年、20年都有。第二個是租金價格。

《21世紀》:現在有改善嗎?

李學林:目前處於調整和博弈的關鍵時間,這個趨勢在加速。我們今年絕大部分項目的租金比過往便宜很多了。我們簽約的香港銅鑼灣亞洲鋪王,下調了約7成。簽約時間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

《21世紀》:客單價降了,成本也在下降,盈利狀況呢?

李學林:盈利能力更強了,但這隻是一個狀態,我更看重的還是整體結構的健康度。第一個是規模效應,第二個就是我們新店的競爭力比過去更強了。過去老店的運營相對來說效率還沒那麼高,而新店的運營效率是非常高的,會帶動老店進行優化,讓結構會越來越好。

關於“新模型”

《21世紀》:剛才提到的如此先進後台,運行成本如何?

李學林:前端的數字化系統差不多六七十號人,十年近億元投入。現在的系統,每年可能需要新增一點點,再做一些迭代和升級。這一塊預算將來會逐步下來。

假如過去一個人管20家店,現在我們已經在測試系統是不是可以管30、40家店,效率還會更高。

我們的工業園區,基本上是保持了行業最高的產能。它支撐的不僅是和府撈面,還有和府新的模型。例如現在我們跟五星級酒店供應鏈合作,以後還會看到和府出現在非常多的早餐檔口。B端打開了,未來的路也就更寬了。

《21世紀》:如何定義當下的和府?

李學林:和府就兩個標籤,第一個是零售公司;第二個它是賣面的,在餐飲零售整個大的體系板塊裡面,我們只做我們自己最擅長的。與面有關係的,我們都願意去做,我們都願意去佈局,品類和渠道我們進行全覆蓋。

《21世紀》:在麵類市場具體有哪些規劃?

李學林:和府未來10年戰略有三個核心板塊。

第一是餐飲板塊,餐飲無論是合夥的,合夥孵化的或者是合夥併購的,統統把發展在合夥這個板塊裡面,他有聯營和直營。

第二個板塊就是零售。例如鮮煮麵等產品進入線下渠道,包括山姆、沃爾瑪等等知名商超連鎖,這些都在快速推進。

第三個板塊就是我們的供應鏈,比如賣面賣湯賣肉這些事情,在B端會全力落實新的模型,開放合作,將來我們可以給麵館做全覆蓋。我們在全國差不多有八十幾個城市,很多城市基本上就是日配、兩日配、三日配,也就是說現在的物流網絡規劃,足以支撐當地市場,配送能力是夠的。新模型的成本也會降下來。

《21世紀》:這種規劃是否影響了此次聯營政策?

李學林:合作方不僅可以參與和府撈面的合作,也可以是和府所有板塊的合作方。假如說現在負責幾家店或者整個城市的合夥人,那麼和府生態裡子品牌、零售等板塊,也是可以全方位合作的。

《21世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到如此規劃?

李學林:其實在四年前,我們就一直在做準備,十年前就開始佈局,是疫情讓我們提速了。

我想把和府的中台做得更紮實一些,再把其他板塊做起來,包括開放供應鏈。我們為什麼建中央工廠,是因為很早期的時候就有這個想法,去通過系統模型來消化未來成本。現在這是一個成本單元,但再過幾年,可能就變為利潤來源。

《21世紀》:為了支撐此種規劃,是否有上市訴求?

李學林:對於任何品牌來說,上市並不應該是一個訴求,應該是一個順其自然的結果。品牌上市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品牌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1世紀》:如果上市不急,是否有融資規劃?

李學林:看行情、看緣分。我們相對理性,要找的是熱愛這個事業並誌同道合的人。當然,也是因為我們現金流是非常好的。

(作者:賀泓源,劉婧汐 編輯: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