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超市“敗家記”:6年利潤,3年敗光了

文|新浪財經 原禕鳴

永輝超市這三年的日子不好過。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永輝超市的淨利潤虧損預計為13.4 億元,而在過去的2021、2022年里,永輝超市分別虧損了44.95億元、30.00億元。

永輝超市可以說是用三年的時間,“敗”光了之前六年攢下的積蓄。這位昔日的巨頭如今跌入泥潭,只能靠著變賣“手中家當”來維持現金流能力,保留最後一絲底氣。

有業內人士告訴新浪財經,永輝超市走到今日的局面不只是因為受到了電商的衝擊,其一直以來的傳統議價打法不變、產品沒有差異化,平價做不下去又沒有走入高端系列,都是永輝超市跌入泥潭的原因。

價格、產品均無優勢,專家:永輝很尷尬

1月30日,永輝超市發佈了一份2023年業績預告。報告顯示,2023年永輝超市淨利潤預計虧損13.4 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9.7億元。

而這卻已經是這三年里永輝超市虧得最少的一年了。財報顯示,永輝超市在2021年、2022年的淨利潤虧損分別為44.95億元、30.00億元。

三年里,永輝超市總共預虧損88.35億元,而其2015年至2020年這6年間里累積的利潤為85.02億元。換言之,永輝超市用三年的時間,“敗”光了此前六年積累的利潤。

對於虧損原因,永輝表示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零售行業大環境仍然承壓;二是永輝超市2023年關閉了一部分長期虧損門店;三是二級市場股價走低,導致永輝超市計提長期股權投資及其他長期資產減值。

在互聯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看來,永輝超市屬於重資產,價格很難做到比電商平台更有性價比,且貨架電商是無限的,永輝超市的品類數量上也比不過。

相比較之下,同樣為重資產的山姆超市做到了差異化,其有著很多線上買不到的自營產品,比如現切的牛排和舒芙蕾,有自己的獨家屬性,這是電商不具備的領域。

在張書樂看來,以永輝超市為代表的傳統商超如今面臨尷尬的局面是因為其一直以來的思路都是大批量做門店,快速擴店覆蓋城市。

“但現在電商的垂直細分領域已經越來越完善,對線下商超的衝擊極大。而時至今日永輝超市、沃爾瑪、家樂福等走的仍然是賣場渠道,以和供貨商議價的方式形成價格優勢,但在電商的衝擊下永輝超市的產品已經很難做到更便宜,同時其也沒有走高端化。”

因此,張書樂認為,傳統商超的打法已經不適用於現在電商發展深入的階段,差異化、到家服務才是永輝超市應該努力的方向。

創新業務賠錢,永輝超市變賣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在財報的分析中,永輝超市著重提及了其現金流仍然充裕,可持續經營能力未受到影響一事,來挽回連年虧損的“尊嚴”。

但仔細看來,截至2023年9月30日,永輝超市的貨幣資金為67.95億元,短期借款47.6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應付賬款高達99.23億元。

此外,2020年至2023年9月,永輝超市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3.69%、84.47%、87.68%、86.54%。

其所說的現金流充裕,系其對年底持有的長期資產進行減值,並計提了減值準備。公告顯示,2023年永輝預計將計提長期股權投資及其他長期資產減值5.3億元左右。

2023年,大連禦錦貿易擬向永輝超市現金購買公司持有的大連萬達商管1.43%股份,轉讓價格為45.30億元。

2023年12月30日,永輝超市第一次收到了大連禦錦貿易所支付的交易款,由此增加了稅前利潤2859.58萬元以及現金流量3億元。

對於該動作,永輝超市解釋稱,是為了盤活公司資產,符合公司縮小投資規模戰略。

由此來看,永輝超市所謂現金流充裕,系“變賣”公司名下長期資產來“斷臂自救”的手段。

此外,永輝超市的轉型目前來看仍未起到作用。2021年5月,永輝超市開始試行倉儲會員店模式,隨後陸陸續續嚐試了主打社區生鮮超市的永輝mini,以及對標盒馬的超級物種等等。

但一則公告顯示,永輝超市於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間合計關閉336家mini店,預計造成損失2.54億元;2021年1月至3月,合計關閉15家超級物種店,損失預計4332.17萬元。

但永輝超市仍然沒有放棄研發的腳步,財報顯示,2023年,永輝超市的全年科技投入約為6.7億元。

如今,永輝超市的店面也並未有所追加。財報顯示,永輝超市在2020年首次突破1000家門店,四年過去,永輝超市目前開業門店為1001家,門店總數僅增加了一家門店。

如今,永輝超市面臨的局面異常艱難,電商衝擊,傳統商超遇冷的大環境、永輝超市轉型艱難仍未走出新思路,只能靠著“變賣”長期資產來維持度日,昔日的巨頭能否東山再起尚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