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虧超2億,炭黑產能過剩,擴產成一場豪賭

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2023年,炭黑行業總體面臨較大的經營挑戰。行業龍頭黑貓股份發佈業績預告,顯示2023年扣非歸母淨利潤預計虧損2.3-2.65億,同比上年虧損規模明顯擴大。

來源:黑貓股份2023年業績預告

然而,同樣環境下,規模體量還不如黑貓的龍星化工,卻在2023年前三季度盈利了1個億,與巨額虧損的黑貓股份形成鮮明對比。

進一步來看,黑貓股份的巨額虧損背後,既有行業整體疲軟的客觀原因,也有黑貓自身的主觀問題。

兩相疊加,處境尷尬。

一、炭黑需求疲軟,產能過剩

炭黑是碳元素的一種。它是有機物(天然氣、重油、燃料油等)在空氣不足的條件下,經不完全燃燒或熱分解而得的產物。其上遊原材料,主要是煤焦油、乙烯焦油等原料油,以煤焦油為主。下遊主要應用於汽車輪胎和一些橡膠製品,與宏觀經濟環境息息相關。

然而根據曆史數據顯示,自2017年開始,我國炭黑市場就已顯疲軟,銷量增長陷入停滯。不僅如此,行業總產能還在不斷攀升。

產能過剩下,炭黑利差空間無限萎縮。

從炭黑和原材料煤焦油的價格走勢來看,除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炭黑和煤焦油存在不小的價差外,近年來,兩條曲線已近乎重合。

而至於2020年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炭黑和煤焦油出現較大價差,是因為彼時全球經濟逐漸複蘇,導致炭黑需求旺盛,出現階段性的量價雙升。

但隨著黑天鵝事件翻篇,近年來無論煤焦油價格漲跌,炭黑價格都與其趨近。這種情況下,哪還有利潤可言?

昔日(2021年上半年),黑貓股份、龍星化工的炭黑毛利率曾分別高達20.92%、17.79%。而到2023年上半年,則已分別降至-0.96%、7.06%。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二、產能利用率偏低,生產成本偏高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黑貓股份和龍星化工的炭黑毛利率都一降再降。不過橫向對比,龍星化工至少仍然盈利,而黑貓股份毛利率卻一度降到了負數。

毛利率,主要受成本和價格影響。

從價格端來看,炭黑產品隨行就市,黑貓股份和龍星化工的產品單價差距不大。2022年,黑貓股份的產品單價甚至還高於龍星化工。但當年,黑貓的炭黑產品毛利率4.31%,仍明顯低於龍星化工炭黑產品的8%毛利率。

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其背後根本原因在於,產品價格雖高,但奈何成本更高。

2022年,龍星化工炭黑生產成本為8228.04元/噸,而黑貓股份炭黑生產成本已超9000元/噸。

炭黑生產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注意,這裏是計入生產成本的人工,不是管理費用)。進一步拆分成本明細來看,在材料投入上,黑貓股份和龍星化工單噸成本大體相當。但是,在人工和製造費用上,黑貓股份卻遠遠高於龍星化工。

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為何如此?

材料投入屬於變動成本,即生產多少產品,耗費多少材料。但人工和製造費用卻沒這麼靈活,一般來講,規模越大,攤薄下來平均每噸投入的成本就越低。這也就是所謂規模經濟的道理。

雖然,黑貓股份炭黑總產量全國領先(2022年,黑貓股份炭黑產量90.73萬噸,龍星化工炭黑產量46.59萬噸),但2022年,黑貓產能利用率只有79.59%,而龍星化工產能利用率高達110.96%。

可見,龍星化工是因為較高的產能利用率,攤薄了生產成本,保留了盈利空間。但黑貓顯然沒有這樣的實力,深陷虧損泥潭。

三、海外出師不利,銷量連年下降

歸根結底,產能利用率的差異背後,體現的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如前所說,自2017年開始,我國炭黑市場就已顯疲軟,行業總產能遠超產銷量。在這種局面下,龍星化工炭黑銷量增長雖陷入停滯,但至少基本穩定;而黑貓股份炭黑銷量則幾乎連年下降。

來源:同花順iFinD,黑貓股份(左)龍星化工(右)

面對越來越卷的國內市場,加速開拓海外市場已成為企業不二選擇。

2022年,龍星化工大幅增加歐美高端客戶產品訂單,當年國外收入同比增長479.71%、收入占比25.38%;國外業務實現毛利率12.07%,遠超國內的7.57%。

到2023年上半年,龍星化工國內收入出現同比下降4.92%,但國外收入仍然正向增長11.61%,且毛利率進一步提高至19.82%。

可見,海外市場已成為龍星化工保持收入增長和較高毛利率的關鍵。

然而相比之下,黑貓股份則要遜色得多。2023年上半年,黑貓股份國外收入不增反降,降幅高達50.88%。

來源:2023年半年報數據

由此可見,在國際市場上,黑貓股份只怕也出師不利。

四、新建產能,是一場豪賭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比起黑貓股份,龍星化工處境看似好得多,但龍星化工也在進行一場豪賭。

根據2022年年報披露,目前處於滿產狀態下的龍星化工,正在籌備擴產,在建產能達20萬噸(高純度納米炭黑)。

20萬噸什麼概念呢?擴產前龍星化工設計產能為42萬噸,也就是說,新建產能已經達到此前總產能的一半左右。

來源:龍星化工2022年年報

誠然,龍星化工在國外收入有不錯的增長,但是別忘了,龍星化工炭黑銷量已連續多年停滯增長。所以,新增的一半產能,究竟要如何消納?若產能利用率隨之下降,那麼龍星化工的盈利空間,還能否維持?

其實,不只是龍星化工,黑貓股份也在擴產過程中,建設5+2萬噸超導電炭黑項目。不過,黑貓股份押注的導電炭黑,與主要用於橡膠製品的普通炭黑不同,導電炭黑可以充當鋰電池的導電劑。

蹭上了新能源車熱點,導電炭黑自然站上了風口浪尖(詳見《導電炭黑,能成為炭黑行業的救世主嗎?》一文)。

但是,導電炭黑研發壁壘較高、市場規模較小(占三元鋰電成本2%)。而且這個本就不大的市場,還長期依賴進口。把導電炭黑當成救世主,只怕言之過早。

註: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