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愛馬仕中國“配貨”真相:配貨比高達1:2,專割富人?

文 | 新浪財經 徐苑蕾

近日,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在美國遭遇集體訴訟,而訴訟背後的原因直指愛馬仕公開的潛規則——配貨制度。原告指控愛馬仕將鉑金包與其他服飾、配飾捆綁銷售的方式,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針對配貨的問題,新浪財經以消費者身份撥打愛馬仕中國客服電話,客服人員稱,愛馬仕商品只要有庫存都是可以直接選購,並沒有配貨這一說法,如果銷售人員強製性要求配貨,相關做法是違規的。

不過,仍有消費者表示,自己曾在見到現貨的情況下還被櫃姐要求消費。“買了2萬後才預約到菜籃子,但是到了店裡,銷售說不單賣包,還得再買1000元以上。”

據新浪財經瞭解,目前在中國市場,愛馬仕配貨比例最低1:0.5,普遍是1:1,更高一點可以達到1:1.5或1:2。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想買一個10萬元的愛馬仕包包,最少也得先購買5萬元的其他愛馬仕商品。

配貨比最低1:0.5?

事實上,愛馬仕配貨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消費者走進一家愛馬仕零售店,不可能直接就能買到心儀的包包,尤其是鉑金包。通常情況下,只有那些被認為有資格購買鉑金包的消費者才會被帶到VIP房間里。至於能買到哪款鉑金包,具體是什麼尺寸、顏色、皮革等,更不是消費者說了算。

配貨額度越高,才越有機會買到特定的人氣款產品。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費者分享了自己購買鉑金包的經曆。一位消費者稱:“我對銷售沒有過分的要求,只想要一個鉑金包,不管大小或者顏色,哪怕範圍這麼廣,但是前前後後配了1年貨,花了16萬,還是告訴我沒有貨。最後忍無可忍,把店長喊出來罵了一頓,才拿到一個。”

據新浪財經瞭解,目前在中國市場,愛馬仕配貨比例最低1:0.5,普遍是1:1,更高一點可以達到1:1.5或1:2。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想買一個10萬元的愛馬仕包包,最少也得先購買5萬元的其他愛馬仕商品。

針對配貨的問題,新浪財經以消費者身份撥打愛馬仕中國客服電話,客服人員稱,愛馬仕商品只要有庫存都是可以直接選購,並沒有配貨這一說法,如果銷售人員強製性要求配貨,相關做法是違規的。

不過,愛馬仕銷售強製性配貨的現象並不少見。一位消費者稱,“買了2萬後才預約到菜籃子,但是銷售一直沒聯繫,主動問才得知有貨。但是到了店裡,銷售說不單賣包,還得再買1000元以上。態度一般就算了,還強製性消費。”也有消費者稱,“有些銷售不會明說要配貨,但是一問就是沒庫存,讓你一等再等。“

要求消費者配貨的做法,或與愛馬仕銷售人員的收入結構有關。根據前述集體訴訟起訴書的資料,由於愛馬仕的銷售無法從銷售鉑金包中獲得佣金,他們只能推銷其他產品以獲得相應提成,因此才會要求購買鉑金包的消費者進行一定額度的配貨。

銷售額高歌猛進

不過,儘管消費者深受配貨制度的傷害,但是卻並沒有減少對愛馬仕品牌的追捧。尤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市場,已經逐漸成長為愛馬仕的第一大市場。

堅持家族經營的愛馬仕,一直以保守的擴張策略著稱。1996年,愛馬仕進入中國,此後多年開店節奏維持在每年1家左右。但2022年以來,愛馬仕在中國的擴張速度有所提升,當年,愛馬仕便在中國市場一口氣開了3家新店。

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基本盤穩固,高歌猛進的銷售數據支撐著愛馬仕押注中國市場的信心,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放開、消費複蘇的情況下,愛馬仕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相比起LV、Gucci都更加強勁。

2023年,愛馬仕銷售額為134.3億歐元,同比漲幅達到21%,鉑金包所在的皮具和馬具業務收入為55.47億歐元,同比上漲16.7%,占全年銷售額的41%。成衣配飾、高端珠寶和腕表、絲綢紡織等其餘業務也錄得兩位數增長。而11年前,愛馬仕的銷售額僅為34.84億歐元。

值得注意的是,愛馬仕銷售的增長,還是建立在近些年多次提價的基礎上。2024年開年,愛馬仕完成了全產品價格線的上調,其中Mini Kelly一代上漲1萬元至56500元人民幣,漲幅達21.5%,Birkin30手袋從92750元漲至105000元,突破10萬元大關。

愛馬仕的股票也成為了熱門商品,其表現甚至超過了LV的母公司LVMH和Gucci的製造商開雲集團。過去一年,儘管在經濟不確定性和疫情資金減少的背景下,整個奢侈品消費行業增速放緩,但愛馬仕的股價漲幅卻達到了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