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未來三年將實現人員降本20%?官方回應:“20%”指間接人力成本不等於裁員

本報記者 尹麗梅 童海華 北京報導

近兩年,汽車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倍增的壓力讓企業難以喘息。在這一背景下,車企不時傳來裁員消息。近日,有關“大眾汽車設立‘KI 10’績效項目,未來三年實現人員降本20%”的傳聞也引發業內外關注。

據媒體報導,上述關於降本20%的內部文件發佈於5月30日。由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RalfBrandsttter)、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人力資源與流程負責人Martin Hofmann發佈,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區的子公司員工均收到了該文件。

對於上述傳聞,大眾汽車中國方面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KI 10”是總部提出的“Efficiency Program”效率計劃,是以2023年為基準,未來三年實現效率提升20%,“‘20%’指的是間接人力成本,不等於裁員”。這個計劃涉及的對象包含大眾中國。

聚焦降本增效

上述文件顯示,未來兩年效率將是關鍵,大眾汽車集團正在通過投資新技術來推進在全球和中國的轉型,以保障未來的競爭力,而盈利能力是持續成功的組成部分。

“如果我們想保持競爭力,必須現在就為未來投資。為了能夠進行這些投資,中國業務的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自去年以來,我們中國的團隊一直努力在當地實施績效計劃。”上述大眾汽車集團的這份文件顯示,中國作為大眾汽車集團最重要的市場,在這一計劃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中國激烈的市場環境給公司的財務業績帶來了額外的壓力。

對於流傳的文件內容,大眾汽車集團對記者表示,為了加快電動化轉型、強化競爭並降本增效,大眾汽車集團才製定了“以2023年為基準,未來三年計劃實現效率提升20%”的計劃,並稱希望不要讓誤解進一步擴散。

實際上,在2023年,大眾汽車集團就已經在執行“Accelerate Forward”降本增效計劃,試圖通過減少行政人員成本支出,在2026年增加約100億歐元盈利,實現6.5%的可持續銷售回報率的目標。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大眾汽車集團銷售收入增長15%,達到3223億歐元,實現了較為穩健的財務表現。交付量同比增長11.8%至924萬輛汽車。營業利潤率為7%,同比略有下降。

2024年,大眾汽車集團亦將降本增效作為戰略重心之一。今年3月,大眾汽車集團首席財務官兼首席運營官Arno Antlitz表示,2024年大眾汽車集團的重點將放在新車上市、成本改善和企業協同上。同時,在有些地區市場要趕上去,包括中國在內,需要有更多的產品來提升表現。

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中旬,在公佈2023年財務數據之際,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管理董事會成員及財務負責人Patrik A. Mayer說:“系統化地實施‘Accelerate Forward’計劃將使我們至2026年在工廠、開發、管理和銷售方面的行動變得更加迅速、更加高效。我們相信,雖然2024年的經濟前景尚不明朗,但我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大眾汽車集團今年3月中旬在展望2024年業績時表示,基於量產品牌正在開展的業績計劃及其成果,“核心”品牌集群(包括大眾汽車乘用車、大眾汽車商用車、斯柯達和西雅特/CUPRA)計劃在2024年繼續提升業績表現。“核心”品牌集群仍以2026年實現8%的經營回報率為目標。品牌集群之間協作所產生的協同和規模效應將助力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其中包括優化產品成本,通過各品牌實施的業績計劃降低行政管理費用,以確保可持續的增長。

而之所以持續強調和推動降本增效,是因為大眾汽車集團方面已經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和激烈競爭。當前,特斯拉、比亞迪作為新勢力車企在全球市場上的實力愈發凸顯,要守住自身的競爭力,承受住來自電動化轉型的壓力,大眾汽車集團必須要提高效率,持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掌握話語權。

快速反應加快在華佈局節奏

推進降本增效計劃也將涉及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子公司。

中國市場從2023年開始進入嚴重內卷週期,車企之間廝殺激烈。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兩年將是汽車行業轉型期競爭最激烈的階段,要掌握話語權,必須要結合市場需求,快速反應,進一步提高執行效率。

這也是當前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施行的戰略思路:加快速度、加大產品投放。

今年1月底,在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新年媒體溝通會上,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2024年,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戰略發展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持續成本優化,將充分利用在總量和全球規模效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基地發展,推進研發工作,整合各類資源,合作夥伴關係的成果也將在2024年開始顯現;繼續推出新車型,加速電動化發展。

4月11日,大眾汽車集團斥資25億歐元進一步拓展其位於合肥的生產及創新中心。大眾汽車集團將在合肥生產兩款與小鵬汽車共同開發的大眾汽車品牌車型,其中首款車型為中型SUV,計劃於2026年投產。

彼時,貝瑞德對記者表示:“依託‘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大眾汽車集團正通過深度聚焦客戶需求、更快的發展速度、更強有力的本土研發,加速中國業務的調整步伐。未來,通過合肥的生產及創新中心,新技術走向市場的速度將提高約30%,對該中心的持續投資,體現了我們迅速強化本土創新實力的決心。”

“新技術走向市場的速度將提高約30%”,意味著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將用30至36個月完成產品的開發,這將使大眾汽車集團跟上中國車企的速度。

“這在中國市場會帶來非常顯著的變化。大眾汽車集團能夠做到30%的速度提升,也能夠應對市場的競爭壓力。”貝瑞德表示。

據瞭解,2024年,大眾汽車集團的電動化轉型將呈現高投資、高產品密度,以及財務指標低速增長的狀態。

在中國市場,2023年大眾汽車集團的交付量為323.6萬輛,同比增長1.6%。其中,純電動汽車交付量超過19萬輛,同比增長23%。不過目前大眾汽車集團的電動汽車尚未進入到第一陣營中。

為攫取市場份額,大眾汽車集團正在通過更加深度的本土化開發、與中國本土的供應鏈建立深度合作等舉措強化核心競爭力。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重新洗牌,卷技術、卷配置、卷速度、卷流量成為車企普遍的打法。在這一背景下,大眾汽車集團亦在積極應對。

按照計劃,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將加速純電動產品攻勢,進一步開拓中國的細分市場。具體來看,大眾汽車集團在2026年推出專屬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平台(CMP),至2030年,將在中國市場提供至少30款純電動車型。

編輯:張碩 審核:童海華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