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20多年房齡樓房,為何未老先衰?

事發一週後,12歲的吳瀟瀟在重症監護室里醒來,她是安徽銅陵居民樓倒塌事故中唯一倖存的傷者,她還不知道,父母已在事故中遇難。

吳瀟瀟一家原本住在安徽銅陵郊區大通鎮龍苑小區48棟的五樓,是頂樓。這棟樓於2001年建成,一梯兩戶。

事故發生在5月27日13點40分左右,大雨之後,有一聲炸雷似的巨響:西邊的五間房塌落在地,連帶身在其中的五人。

據在現場焦急等待的被困者家屬回憶,當晚8點多,救援人員先是找到了住在五樓的吳勝龍,陸續又找到吳勝龍的妻子、女兒吳瀟瀟,二樓的81歲老嫗,淩晨找到住在三樓、57歲的王珍珠,搜救就此結束,事故最終造成四死一傷。

涉事樓房所在的龍苑小區是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末的大型居民區。小區往西去一公里左右便是長江。

小區的多數居民來自長江之上的幾個江心洲,他們是在1998年特大洪水之後“移民遷鎮”而來;也有一些居民是為了改善生活遷居來的——江邊地勢低,住在龍苑小區的一對老夫婦原住在大通鎮上,他們說,鎮上的房子年年淹水。但是,為了避水而造的龍苑小區也沒能招架水的衝擊。

當時建設中的龍苑小區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供圖(除署名外)當時建設中的龍苑小區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供圖(除署名外)

龍苑小區的房屋質量問題不是新聞,包括遇難者吳勝龍在內的一些居民曾向政府反映過屋頂漏水、外牆脫落等問題,此後雖經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但仍存在漏水現象。澎湃新聞調查發現,這批“移民建鎮”的安置樓房當年存在趕工期,多頭承建的問題。而主抓該工程的官員後來因在多項工程項目中不法獲利而落馬。

坍塌事故發生後次日,5月28日上午,銅陵市委副書記、市長孔濤開會要求,迅速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自建房、老舊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據央視新聞報導,銅陵市應急管理局負責人介紹,坍塌房屋相關承建方負責人已被公安機關控製。

住進漏水的“新家”

事故中的遇難者吳勝龍,曾對小區房子的質量憂心忡忡。

2021年1月,他在銅陵市郊區人民政府網站“領導信箱”留言:“龍苑小區房子都是預製板結構,房屋年代久了,樓頂水泥瓦開裂,房屋漏水,外牆脫落,紅磚都看得到,都快成危房了,有的時候水泥都掉下來,樓底下的草到春天長得比人還高,無人清理……”

他的妹妹吳妍對澎湃新聞回憶,房屋後來確有小區“整治”,但牆上仍然會長黴。

她提到的“整治”指的是2022年銅陵市郊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改造對象為含48棟在內的大通龍苑小區三組團,還包括臨近的光榮小區、鳳苑小區。根據銅陵市政府官網上公佈的《實施方案》,改造工程包括雨洪管理,也包括對房屋漏損問題進行維修。目前該方案已從網上撤下。

澎湃新聞記者走訪的幾戶龍苑小區居民都表示,改造後仍然漏水,其中一位受訪者說,“今年還好一些”,但他還是請家人幫忙修補了房屋。

龍苑小區的二組團在更早的2018年獲得整治,但一位在龍苑小區二組團臨街居住的女士給記者看了房屋外牆邊沿上的雨水衝刷痕跡,粉刷的顏色褪去,露出黑灰色內層。這裏前後幾棟房屋都有牆面開裂現象,這位女士說日常還會掉“像煤炭渣”的粉末狀物。

澎湃新聞記者在小區走訪發現,多個樓層的天花板上都可見裂紋和團狀水漬。

龍苑小區房屋內的水漬和裂縫  澎湃新聞記者 葛明寧 圖
龍苑小區房屋內的水漬和裂縫  澎湃新聞記者 葛明寧 圖

紀錄片導演郭熙誌曾長時間拍攝大通古鎮“移民建鎮”過程。他回憶,1998年發生洪水,在江心洲之一的和悅洲,洲頭堤岸受到衝擊,兩個生產隊的地被洗刷到長江底,他們或是第一批進鎮買房的人。

​​​​紀錄片《遷鎮》中的大通移民建鎮工地​​​​紀錄片《遷鎮》中的大通移民建鎮工地

澎湃新聞在現場採訪到當年遷居的幾位老人,他們回憶,當時掏出二到四萬元的購房款並不容易,需要東拚西湊。

在郭熙誌的紀錄片《遷鎮》中,曾有央媒記者到現場採訪,詢問按國家撥款落到每戶應有一萬餘元,為何對應到購房款上的減免只有一戶5000元?鎮領導解釋,還有一部分是減免了土地劃撥費,一部分補貼到建房一方,採買一些統一的裝飾材料,包括油漆、波形瓦。片中內容亦顯示,銅陵市審計局曾對購房行為進行逐戶審計。

安置小區當時建設的工地安置小區當時建設的工地

龍苑小區由不同的本地“項目經理”開發,隔幾棟樓便出自不同的“項目經理”。5月29日,澎湃新聞記者找到當年48棟樓的“項目經理”湯某俊,多位居民表示事故中遇難的81歲老者正是他所在家族里的長輩。當澎湃新聞記者問及施工有無圖紙等問題,湯某俊只回答“不知道”。

澎湃新聞以同行身份接觸另一位當年的“項目經理”,他稱蓋房由當時的大通鎮移民處牽頭。

這一項目還曾得到過肯定。2005年5月,大通鎮參加央視舉辦的首屆中國魅力名鎮評選活動,在全國2萬多參評小城鎮中榮獲第24名。

然而,據郭熙誌回憶,在整個紀錄片拍攝期間,蓋樓存在“趕工期,草率選址、多頭承建的情況”。在片中,時任銅陵縣委副書記、縣長的崔玉奇到大通移民建鎮小區視察時說,“上面搞結構,下面不就跟著砌牆,底下一層開始內粉,一層一層往上搞,搞快點。”

2017年,崔玉奇被安徽省人民檢察院以涉嫌濫用職權罪、受賄立案偵查。2019年,六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崔玉奇執行有期徒刑11年零6個月。

法院審理查明,1999年至2014年,被告人崔玉奇利用擔任銅陵縣委副書記、縣長、銅陵市建委主任、市政府秘書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市政府副市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352.59108萬元,為相關單位在工程拆遷、項目承攬、土地出讓、出讓金返還、財政資金扶持、融資等方面謀取利益。

幾位購房者向澎湃新聞回憶,當初購房是拿現金交付給“項目經理”。有一位住戶說,自己手裡錢不夠,還給對方寫過欠條。

買房價格不低,郭熙誌補充道,那幾年企業工人也面臨下崗,手頭緊,有牴觸情緒。不過,一些老人也對澎湃新聞說,搬到對岸給他們新的希望,比如有人自己挑了臨街的房,想以後做個鋪面;她的鄰居則說,從農村搬進樓房是很開心的。還有居民說,和悅洲上只有小學,孩子上了中學要每天搭輪渡來回,因此也想搬進鎮里。

居民們買房搬到了對岸,但不少房子的交易過戶手續卻並不完備,澎湃新聞記者走訪的龍苑小區近十戶人家裡,他們均沒有拿到房產證;後面搬進來的,也只能拿出一頁紙質的“房屋買賣合同”,買家說,私下交易後就和賣家去社區辦水電過戶。

房屋交易的紙質合同房屋交易的紙質合同

吳勝龍妹妹吳妍回憶,哥哥2011年左右結婚,住進龍苑小區,次年女兒出生。在她的理解里,48棟是“自建房”,不是商品房。

架空的樓房底下,疑有地下河

除了擔憂房屋質量,龍苑小區北高南低的地勢也影響他們日常生活。包括一名遇難者家屬在內的多名當地人回憶,開發前這裏是一片荒山。

這處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東西兩翼又略高一些,結構有些像一個滑梯;至少五棟位於中間低窪地帶的房屋由幾名不同的“項目經理”開發,但都未在建造時完全填平凹陷,而是在底部設計了架空層,房子彷彿“站”在坑裡。前些年水更深的時候,有人在裡面漂洗衣服,調皮的孩子到水裡釣龍蝦。甚至,一位住戶回憶,剛搬入時,三層樓房沒有完整的下水道,也沒有化糞池,糞便都積在水塘。他們到鎮政府投訴,才運來土墊高一些。

一些低窪處的房屋底部設有架空層 澎湃新聞記者 葛明寧 圖
一些低窪處的房屋底部設有架空層 澎湃新聞記者 葛明寧 圖

一名6月初到龍苑小區走訪的知情人士則對澎湃新聞說,他看見一棟樓房的架空層樓底“還在冒水”。

他說,這裏靠近長江,地底都是鬆軟的沙土,房屋地基傳統上要“往下挖六七米”的。

有居民回憶,2022年改造工程中,龍苑小區48棟往低處走幾十米,有一個水潭的底部被澆築上了水泥,改造成有景觀設計的水池。這個水潭底部,原先“都是淤泥,好深”。

48棟幾十米開外的水潭,據回憶2022年之前很深,底部是淤泥。 澎湃新聞記者 葛明寧 圖48棟幾十米開外的水潭,據回憶2022年之前很深,底部是淤泥。 澎湃新聞記者 葛明寧 圖

有住戶感到房子可能下沉了一些,因為陰雨天氣時,陽台的門總合不攏。

按住在低處的幾位居民理解,小區高處接住的雨水也是往低窪處排,有排水管。48棟的一位住戶在極目新聞採訪時回憶,48棟的門口外六米處曾有一個“人井”大小的洞。

48棟是所有底下有架空層的樓房中地勢最高的,而且它的架空層不對稱——僅西側的樓底下有架空的地下室,東側沒有。5月28日,一名社區幹部在事故現場對澎湃新聞猜測,事發前的大雨,導致地下室大量進水,泡軟地基。

銅陵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劉武事發當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事故發生後,有專家對現場情況進行了初步分析,因為日前銅陵市下了一場強降雨,24小時降雨量達到163.7mm,專家推斷大雨造成的浸泡,可能會對房屋的地基產生影響。

5月26日晚,龍苑小區“風大雨大”,多位居民回憶,到第二天上午已沒什麼雨。住在低處的一位居民說,到了下午,一聲“大車倒石子”的轟隆巨響,48棟樓倒塌。她看了膽顫心驚,晚上不敢入睡。

5月27日下午,現場的消防人員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48棟是框架結構的預製板建築。

那麼,這類建築安全嗎?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從事結構工程研究的副院長周雲對澎湃新聞分析,在無樓面超重堆載和無設計施工缺陷的前提下,預製板結構總體來說是相對安全的。在預製板搭接的間歇處灌注微膨脹細石混凝土等措施能保證各預製板之間具有一定的連接剛度。

周雲表示,就本次現場殘骸圖片來看,如果樓板剛度過大,一邊房屋的轟然倒塌也可能由於樓板和梁系的牽扯,或將把另外半邊沒塌的房屋也牽拉倒塌。

他也介紹道,在我國《砌體結構設計規範》規定中,砌體結構房屋設計需要增設圈樑和構造柱。建築在軟弱地基或不均勻地基上的砌體房屋,還需符合國家《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的有關規定。但截至發稿前,澎湃新聞記者尚無法確認這一工程有否按規範設計。

廢墟上的救援

5月27日,第一批救援人員抵達現場後,使用生命探測儀和雷達探測儀在廢墟中搜尋,均未發現生命跡象。

有家屬向澎湃新聞轉述,當時救援人員僅發現4樓一名男性被困在窗外,不清楚有多少被困人員,他們初步獲得的消息是,5樓有一家三口,2樓有一個老人被困。

2樓81歲老人的兒子最先向救援人員反映母親可能所處的位置,據此,他們劃出救援區域。由於大型機械尚未到達,他們只能徒手將碎磚碎石向外扒。

據一位家屬回憶,郊區支行大隊的指導員告訴他,當時整棟樓房搖搖欲墜,容易產生危險,只能先從外面進行清理。他當時看見另半邊樓的人順著下水道爬下來。

當天14點30分左右,支援力量全部抵達。幾台挖掘機也到位。整個過程參與救援的消防人員總共有113人。

救援人員從廢墟中找到吳勝龍時,已是5月27日晚上8時許,距離事故發生過去了六個多小時。

據當地政府28日淩晨通報,經全力搜救,至5月28日1時28分,“5名人員全被找到,其中4人經確認死亡,1人(女,12歲)正在全力救治中”,“現場除險、善後處置、原因調查等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參與救援的人員告訴遇難者家屬,最初不敢用大型機械,擔心破壞承重結構,對受困的人造成二次傷害。

救援現場救援現場

曾參與土耳其地震等大型自然災害救援的林子玖向澎湃新聞回憶,自己當時甚至可以聽到倖存者在倒塌的樓里呼喊,卻無法馬上施救,只能通過儀器、搜救犬等方法標註對方的位置,嚐試向他們提供基本的生存物資,“讓他們的生存時間得以延長。”

他解釋,消防人員和民間救援隊到達後,首先要確保建築不會發生二次坍塌。而這些安全檢查,需要由力學、結構、建築專家來現場研判。

在事故發生的三天后,成為危房的48棟另半邊樓在小區居民的注視下拆除,5月30日,有檢測人員冒雨對龍苑小區的其他樓房進行入戶調查。

(吳妍、吳瀟瀟、林子玖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