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出去的新能源車被拆成空殼變賣獲利70萬元,作案團夥獲刑

上海幾家租車公司陸陸續續租出去了一些車輛,租車人自稱要在上海跑網約車。可是,租賃公司的車租了出去,到頭來公司不但沒收到租金,連車也收不回來了。等租賃公司找到車輛的時候,這才發現,車輛已經被拆卸得只剩個空殼了。那麼,這租車人租了車,為什麼不去跑營運掙錢,而是把車拆了呢?

本文圖片均為 “案件聚焦”微信公眾號 圖

2022年12月6日,一家車輛租賃公司到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江鎮派出所報案,原來公司的一輛新能源轎車,被人拆解了,車上的貴重零件都消失不見了。民警趕到現場發現,被拆的新能源轎車,停在廢棄廠房的角落里,從外表看,前保險杠以及刹車燈不見了,打開引擎蓋後,裡面原本放置電池、電機等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也都空無一物。

一輛13萬元左右的新能源車,其車輛的電瓶占到了9萬元上下,警方懷疑犯罪嫌疑人,就是衝著這電瓶來的,電瓶被拆解後大概率是被販賣的。警方經過梳理後確認,上海近期極有可能出現了一個以租車為名,實則拆車倒賣汽車配件的犯罪團夥。2023年2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惠南公安處的民警們趕赴杭州,將嫌疑人陳某、劉某抓獲。兩名租車人承認通過網上認識了中間人,中間人帶他們到上海來租車,但是自己只是提供一個身份信息,沒幹違法的事情。

2023年2月,浦東警方在成都與湖北先後將另外兩名嫌疑人王某與吳某抓獲。被抓的4人都聲稱自己是無辜的,尤其是收購併且拆解車輛從而販賣電池獲利最大的吳某,更是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正規的二手商販,擁有正規的購車合同。

吳某天真地認為,這些所謂的協議可以讓自己置身事外,但是根據王某的交代,兩人是在成都的一家檯球廳相識,騙租車輛,然後拆車賣件的想法,都是吳某的主意。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周蕾認為,這個買賣合同簽不簽,其實並不影響吳某是合同詐騙的一個共犯,因為他事先與其他合同詐騙的參與者,有同謀和共謀。吳某更是從外地趕到上海來等在現場,他對詐騙的手法和經過是非常地瞭解,而且是事先進行過預謀的。

根據查證,這個租車詐騙團夥不僅在上海作案,還在武漢、廣州等地流竄作案十餘起。警方掌握的證據顯示,這些租車人、中間聯絡人以及收購販賣電池的吳某,都事先進行過預謀,連續作案後共獲利70餘萬元。

2023年10月13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吳某犯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十三萬元。劉某犯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八萬元。陳某犯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王某犯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四名違法犯罪分子雖然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嚴懲,但是反觀整個案件,我們發現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租車公司沒有嚴格遵守上海相關的網約車規定,涉案的犯罪分子都不具備在上海註冊網約車司機的條件,但租車公司卻為了追求利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結果最終偷雞不成反噬一把米,讓騙子鑽了空檔。

(原標題為《租出去的新能源車被拆成空殼變賣,作案團夥被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