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午間消費?上班族沒那麼多午休時間

“中午吃什麼”是很多上班族每個工作日的煩惱。餐飲是午間消費的重頭戲,但午間消費場景卻不止於此。今年上海“五五購物節”,“幸福直通車”午間市集首次被納入重點標杆活動,致力於打造午間消費新場景。

討論如何激活午間消費,需要先瞭解上班族午間消費的真實狀況,以及背後的影響因素。為此,澎湃研究所研究員採訪6名不同工作場景和職業身份的上班族,瞭解其午間消費行為和心態,並為如何滿足不同人群的午間消費需求提供建議。

午間消費背後的影響因素

“我們的員工曾經說過,老闆明確表態過,休息時間少,消費時間也就少,沒有時間花錢,就不會覺得自己工資太低。”唐林鋒回憶起之前在蘇州一家鋼鐵廠工作的經曆時如是說。他目前是莘莊工業園一家外企化工廠的中層管理者。

消費與時間息息相關。上海對午間消費的提振,是為瞭解決上班族“有消費意願、有消費能力、無消費時間”的問題。研究員採訪瞭解到,午休時間是否充裕對午間消費意願產生較大影響。

威海路上的寫字樓保潔員左智,工作日只有1個小時午休時間。除了吃飯和睡覺,她一般不會做其他事情。由於“時間太趕”,左智午休時間甚至都不會離開大樓。

而同一條路上的銀行職員李凱琪,午休有2個小時。她通常會在吃完飯後去附近的公園散步,或是去做按摩、健身等,回去上班的路上順帶買一杯咖啡。

午休因牽涉勞動者休息的權利,曾經一度成為熱門話題。2022年,杭州一公司發公告稱,禁止員工趴在桌子上午睡,引起熱論後相關部門回應稱,因為趴著午休的姿勢不健康並建議躺著睡,後被一部分網友質疑為,公司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想取消午休時間。

午間消費本就是為瞭解決“無消費時間”的問題,如果午休的時間也被壓縮,則午間消費的提振便沒有了依憑,不能成立。因而,午間消費的激活首先便應保證上班族充足的午休時間。

“吃完飯就回去了,亂逛萬一亂花錢呢”,馮誌強說。除了時間,對午間消費影響更大的是消費能力。即便周圍有商業配套設施,一些上班族也不會產生餐飲以外的其他消費,甚至會有意識地抑製午間的消費行為。

技術人員馮誌強在杭州市黃龍萬科國際中心上班,樓下是商場,午休2小時,但是他中午一般只會吃飯、散步或是回辦公室刷手機。“兩個老闆中午經常去健身房健身,我們打工人吃個午飯都覺得貴。”馮誌強說。

對於具備一定消費能力的上班族來說,午間消費可以有很多豐富的選項。除了健身,時間較短的服務類項目也頗受白領歡迎。“以前我們公司樓下有一家醫美機構,有些同事會趁中午的時間去做一個小的醫美項目。” 陸家嘴軟件園的軟件工程師吳音璿說。

消費時間、消費能力之外,午間消費需求的產生也關乎上班族的職業身份。“我們碼農的身體很僵硬,很多人都想利用午休時間去運動,但附近健身房很少,有些人就在園區的草坪上玩飛盤、練瑜伽或者打羽毛球。”吳音璿說。

午間消費的更多可能

午間消費可以有很多豐富的場景。上海音樂廳的“音樂午茶”在工作日的12:00至13:00之間提供小型音樂會,30元票價含1杯飲品,價格實惠,深受附近白領喜愛,2012年創辦至今已辦12年。

“音樂午茶”作為午間消費的創新模式,對消費更深遠的影響在於觀眾和青年藝術家的培育,不僅為青年藝術家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成為音樂藝術的普及和推廣陣地,為未來培育更多的消費者。

從消費者的需求和消費場景的打造來看,午間消費還有更多可能有待釋放。

對於園區的上班族來說,園區配套商業設施的缺乏不利於其午間消費,可考慮與附近的商業區聯動。馮誌強曾經在紫竹高新區上班,由於園區商業較少,他中午經常去附近的上海交通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的校園及其周邊商業街活動。校園周邊商業可考慮如何吸引園區的上班族,補充園區商業不足的同時,也為自身帶來更多元化的消費人群。

對於熱鬧繁華街區寫字樓的上班族來說,可以創新消費場景,提供更多的購物、服務或演藝類的消費,並增加更多的公益性質。上海市總工會的“幸福直通車”通過在企業或園區內部搭建市集的方式,售賣上海本土老字號產品和其他優質產品或服務。演藝大世界也可借鑒音樂午茶的模式,提供午間的迷你劇場,培育更多的戲劇觀眾。

對於沒有固定上班地點的藍領來說,可考慮為其提供免費或優惠的休息和吃飯的場所。研究員經常觀察到外賣員坐在電動車上吃飯,或清潔工人站在路邊將飯放在變電箱上。建築學研究者也發現,城市的空間設計和制度設計忽略了外賣員的休憩空間。對這些人群來說,如何讓他們安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也是對其消費需求的滿足。

官方提供的室外勞動者休息間有限且通常距離其常駐的地點較遠,商業外擺的座位可考慮為其提供免費的桌椅板凳,並放置提示牌,滿足這部分人的最基本的午飯和午休需求。

——-

城市因集聚而誕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環境、習俗風氣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觀察,聚焦公共政策,回應公眾關切,探討城市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