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蘭獎入圍綜述丨多彩世界,共享“現實”底色
隨著全球流媒體平台的加速“外卷”,海外劇集在內容生產和傳播路徑上也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建立在普世情感上的多元化與跨文化表達,為全球電視劇的創新創作不斷注入新鮮活力。近年來,白玉蘭獎海外劇入圍作品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全球行業發展的新特徵、新趨勢。在日前公佈的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海外劇單元入圍作品中,來自7個國家的10部劇集分別從探討家庭關係、聚焦社會熱點議題以及謳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角度,既為觀眾帶來了冷峻的現實思考,又釋放了愛與包容的世間真情,呈現出濃鬱的現實底色和人文關懷。
精耕類型化賽道
擦亮地域特色
相比家庭倫理劇的“吃遍天”,近年來類型化劇集在細分賽道上持續深耕,各國各地區電視人不斷挖掘各自固有優勢題材的創新動能,通過更具時代特色的表達,不斷拓展類型劇的邊界,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入圍本屆白玉蘭獎海外劇單元的兩部意大利作品,在保持著純正“意式風味”的同時,都被打了深刻的時代烙印。
由意大利國寶級導演朱佩塞·托納多雷執導,基於意大利真實黑幫故事改編的短劇《被稱為教授的男人》,被眾多觀眾視為一批“黑馬”。這部劇集拍攝於40年前,與托納多雷的同名電影同期攝製,但因電影涉及到當時社會上的一些敏感內容,上映後引發了較大的爭議,導致該系列的後續影片被無限期擱置。去年,在托納多雷的親自監督下,新的製作團隊對這部塵封已久的作品進行了4K修復,並請來奧斯卡獲獎作曲家尼古拉·皮奧瓦尼度身配樂,最終剪輯成兩集各50分鍾的短劇與觀眾見面。從大銀幕轉戰電視螢屏,光是“托納多雷”這個名字,就已拉高了外界的期待值。
另一部入圍的意大利劇集《莫蘭黛的故事》講述了一位生活在羅馬的婦女,為了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鬥爭的故事。該劇集改編自意大利知名作家莫蘭黛於1974年出版的小說《曆史》,描述了普通百姓對和平的嚮往與期待,展現了宏大曆史進程中個體的悲歡離合和非常時期的人性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南非的《定圓漂移》是一部極為小眾的極限運動題材作品,但它卻代表了近年來南非影視劇創作的新風向。“定圓漂移”是一種流行於南非的汽車極限運動,操控者不僅要保持車輛的高速行駛狀態,完成轉圈、漂移等特技動作,甚至還需將身體探出車外,製造驚險場面。劇集以該項運動為核心,結合懸疑、犯罪劇的敘事套路,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近似於南非版《速度與激情》的視覺衝擊。此外,該劇集還有意加入了《上帝之城》《頭號男孩》等同類型作品中的一些“名場面”,以此表達致敬。
無獨有偶,奧地利劇集《最終的冒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奧地利在影視劇轉型上的嚐試,比如對個體命運的關注和記錄,讓奧地利近年來的影視作品呈現出了強烈的紀實風格。《最終的冒犯》從一位英年早逝的男主人公留下的一封信切入,逐一還原了他和身前至親好友之間不為人知的故事,並一步步揭開了他死亡的真相。整部作品呈現出冷峻克製的質感,人物寫實,情感細膩。
縱觀此次入圍的海外類型劇,從中不難窺見當下全球影視劇在類型復合上的一些觸探和嚐試,強調時代性的特徵是其中的“最大公約數”。
“劇N代”後勁十足
凸顯創作硬實力
每年白玉蘭獎的海外劇入圍名單中,“劇N代”總不會缺席,這也展示了以美劇、英劇為代表的歐美影視劇行業在持續開發和打造IP上的硬實力。今年,美劇《繼承之戰第四季》和英劇《萬物生靈第四季》都成功躋身入圍名單,而這兩部劇集在全球範圍內皆收穫了無數擁躉,豆瓣評分一直維持在9分以上,口碑不俗。
《繼承之戰》是目前HBO的當家力作,曾摘得艾美獎的最佳劇集、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等獎項。有意思的是,該系列劇集的市場表現一反“劇N代”的走勢規律,拉出了一根低開高走的上揚曲線。暗流湧動、層層深入的劇情設計,牢牢牽引著觀眾的興奮神經,編劇的敘事野心和架構能力,無疑值得稱道。


如果說《繼承之戰》中的步步心機,摸準了當代“甄學家”的口味喜好,那麼《萬物生靈》中的田園牧歌,則滿足了文藝青年“向雲端”的想像需求。藍天白雲、新鮮空氣、以及沒有邊界的原野,在這裏都觸手可及。在這裏,人們會幫助難產的牛生產,給腿受傷的馬治病,甚至為路上的羊群讓路。《萬物生靈》讓都市里疲於奔命的人們,看到了另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生的不同可能性。
在國內劇集市場,“劇N代”一直是個魔咒。缺少長線思維,沒有足夠的留白,一定程度上製約了後續劇集的開發、創作。而在產業化發展更成熟、管理更精細的歐美,幾乎每年都能踴躍出多部具有長線開發潛力的新劇集,它們也成為了白玉蘭獎舞台上的常客,續寫了一個個雙向奔赴的佳話。
講述凡人故事
捕捉普世情感
家庭倫理敘事類作品一直是劇集市場的壓艙石,從近年的熱播作品中可以看出,個人成長在家庭、社會乃至更大視野和範疇中的描摹和刻畫,獲得了廣泛關注。在今年海外劇的入圍作品中,與此主題相關的劇集就接近半數。如改編自英國作家尼克·霍恩同名小說的《妙女郎》,講述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男性主導的喜劇世界中,主人公芭芭拉克服諸多挑戰,重塑大眾對於她們風趣內心世界的認知,展現了主人公表達自我的勇氣和力量;根據真實案件拍攝的法國短劇《桑泊河》還原了一起跨度長達三十多年的連環性侵案,劇集借不同受害者的控訴,揭開了當地社會長久以來的司法傷疤;具有典型伊朗影像風格的《在一棵樹的懷抱里》,見證了一對婚姻瀕臨破裂的夫妻,為嗬護孩子的平靜生活而進行的最後努力,凸顯了為人父母的愛與責任;聚焦“阿斯伯格綜合症”的法劇《阿斯伯格女孩》,瞄準了一位38歲的單身母親,在一次偶然中,她發現自己和兒子都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為了能繼續擔任孩子的監護人,她決定開始一場自我“治癒”……




這些入圍作品從個人視角出發,講述平凡人在非常境遇下的非凡故事,通過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表現手法,完成了對家庭倫理、道德價值觀念以及特定社會話題的表達和探討,具有一定的生活啟示意義。
這些代表性作品的成功入圍,不僅展現了白玉蘭獎的廣闊視野和專業眼光,也進一步增強了白玉蘭獎作為行業風向標的引領性,有力促進了中外電視藝術的交流互鑒。究竟哪部作品能摘得白玉蘭獎,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