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稅”引發電商平台數字商品下架,用戶低價購買權受損
轉自:貝殼財經
2024年“618”電商大促期間,有用戶發現,在短視頻、支付、電商等平台,視頻、網盤等會員類商品無法使用蘋果手機進行購買,甚至在主播還在講解商品時,蘋果ios端的商品鏈接瞬間消失。
記者發現,在愛奇藝官方旗艦店、優酷官方旗艦店、騰訊視頻官方旗艦店、百度網盤官方旗艦店、喜馬拉雅FM等直播間內,都赫然用醒目的字體標註“支持用安卓手機下單,蘋果手機看不到鏈接”的字眼。
實際上不僅是各類會員出現蘋果手機無法購買情況,不久前許多知識類博主在課程銷售中也遭遇了類似的問題。
5月中旬,某電商平台的知識付費類大V天諾老吳連發兩條短視頻,痛斥“蘋果每到關鍵節點就背刺一下,虛擬類產品全線崩盤”,起因是平台下架了教育類虛擬商品在ios系統的交易渠道,蘋果用戶均無法通過直播或短視頻中的鏈接購買知識付費類課程商品及充值類商品。
多方猜測將此次眾多虛擬商品或數字類商品被迫下架的原因或再次指向“蘋果稅”。

電商平台618大促被“蘋果稅”卡了脖子
記者諮詢了多家直播間客服獲悉,是平台方直接下架了相關鏈接,何時恢復還不得而知。也有主播在直播間內表示,近期平台在進行對蘋果端支付的維護。
目前這些會員或付費課程商品都僅支持安卓客戶端用戶查看與下單。
其實明明電商平台或者直播間內會員商品的價格相對更低,以此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而付費知識類商品也成為直播間電商發展的重要支持,平台為何要主動”打壓“這些商家的發展?
這些看似嚴苛的平台操作,實則是平台的無奈之舉。
一位知識付費從業者向記者透露,“這次不是平台在打壓知識付費,而是蘋果在電商平台上的數字商品‘稅率’問題。”
所謂“蘋果稅”,是指在蘋果APP Store產生的所有虛擬商品交易,蘋果每筆都會抽成30%。而在短視頻平台,一些虛擬商品走“小黃車”的購買鏈接此前是沒有被抽取“蘋果稅”的,因此消費者在短視頻平台、支付平台、電商平台等APP Store以外的平台購買視頻會員、網盤會員等虛擬服務,通常是會比直接在蘋果的APP Store購買更便宜,相當於6-7折。

此次蘋果因為“蘋果稅”發難,無疑是堵住了消費者更優惠充值方式的路徑,消費者只能回到蘋果的app內購買“含稅”的數字商品。
電商平台從業者進一步表示,以短視頻平台為例,蘋果手機用戶佔據60%以上,這導致直播間直接斷流,很多教育類、知識付費類頭部商家被迫停播,而每個頭部商家背後又牽扯到數百人的就業,對行業的影響極大。
早在2023年3月,蘋果就已因為蘋果稅對電商平台進行過一次“下架行動”。當時,被迫無奈的短視頻平台一則《關於「教育培訓一級類目暫時下線」說明公告》,也一度引發付費知識行業軒然大波。

蘋果稅高達30%,數字虛擬商品承壓
“蘋果稅”主要針對在蘋果手機端購買的數字虛擬商品而言,在全球內,中國地區的“蘋果稅”稅率最高,高達30%。
此前,對於線上教育是否屬於“虛擬產品”,蘋果一度沒有明確答案,直到在線教育企業“跟誰學”從App Store被下架,這一關係才逐漸清晰。
2019年9月,“跟誰學”的APP曾從App Store下架3天。當時蘋果要求消費者購買課程必須使用蘋果IAP支付,並扣除訂單金額的30%作為佣金,否則將下架跟誰學APP。重新上架後,“跟誰學”的iOS端價格上漲30%。
看來今年的618,蘋果用戶已經無緣從電商直播間購買更低價的數字商品了。如果蘋果公司持續擴大“蘋果稅”徵稅範圍,多個電商平台或許也難逃下架的命運,倒逼蘋果用戶購買附加了“蘋果稅”的高價數字商品。
關於“蘋果稅”的近幾年早已爭議不斷。今年1月美國地區政策調整,“蘋果稅”抽成比例從30%降至27%;今年3月歐盟先對蘋果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作出高達18億歐元的處罰,在歐盟《數字市場法案》要求下,“蘋果稅”抽成比例從30%降至17%。

而在“蘋果稅”本就最高的中國,蘋果依然在不斷擴大“蘋果稅”的地盤。在蘋果最新財報會上,“中國市場”成為高頻詞,庫克不斷強調,“中國一直是蘋果的關鍵市場。”而中國的“蘋果稅”政策能夠跟上國際步伐,中國企業能夠與海外企業平等對話,中國消費者能夠保留消費的選擇權利,才是話題的根本。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