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邊關最前沿

    近日,三連官兵對海拔4400多米的某點位進行武裝巡邏,官兵到達點位後展開國旗宣示主權。

    6月10日,三連組織官兵在連隊主題雕塑前進行衛國戍邊教育。

    近日,三連官兵巡邏途中利用繩索通過陡峭的冰雪地帶。

    近日,三連官兵在巡邏途中穿過密林。本文圖片由李盛林攝    近日,三連官兵在巡邏途中穿過密林。本文圖片由李盛林攝

    一輪明月高懸天際,月光映照下的哨塔莊重威嚴,“前哨”兩個金色大字在月光下熠熠生輝。正在執勤的中士王仕季、上等兵吉覺持槍而立,瞪大眼睛警惕地注視著周邊的風吹草動。

    崗樓,哨兵;鳥鳴,水流;雪山、密林……構成一幅獨特的藏東邊陲風景。這裏是西藏軍區某邊防團三連的一處前哨,王仕季和連隊戰友日夜堅守在這個距邊境一線非常近的點位,擔負排查盤查、巡邏執勤任務。

    “我們堅守在邊防最前線。”曾被原成都軍區授予“模範邊防連”榮譽稱號的三連,如同永不生鏽的鋼釘,牢牢駐紮在祖國西南邊防線上。

    一

    在連隊一個哨所旁,岩石中頑強地生長出一棵雪鬆,它的根系紮進狹小的岩縫,枝頭結滿鬆果,算不上粗壯的樹幹蒼勁有力,來三連參觀的人看到後都驚歎不已。“大家稱呼它‘紮根樹’。”在三連指導員範國福看來,這正是一代代三連官兵紮根邊防、戍守邊防、建功邊防的精神像征。

    三連誕生於解放戰爭的烽火硝煙中,70多年來,先後參加大小戰役戰鬥上百次,1951年10月1日連隊官兵將第一面五星紅旗插在西藏邊防,連隊近年來先後3次榮立集體二等功,連續7年被西藏軍區表彰為“踐行強軍目標標兵連隊”。

    今年元旦,連隊發起倡議,在辭舊迎新之際給自己或者家人寫一封描繪新年願景與目標的書信。新兵孟興立在強軍故事會上分享了自己寫給媽媽的信:“親愛的媽媽,在我們連隊有一棵神奇的樹,它完全長在石頭裡,一看到它就給人一種堅韌頑強、不懼風雨的感覺。我也要像它一樣,在這裏紮根、成長,在邊防線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紮根樹”旁邊的岩石上寫著四個醒目的大字:耳聰目明。在連隊一級上士張天德看來,作為堅守在最前線的邊防軍人,提高警惕、瞪大眼睛,不放過任何一幀畫面、一個信號、一個情況,為祖國和人民擦亮眼睛、守好邊防、確保安全,正是這四個字的深刻含義。

    雖然三連駐地自然環境惡劣,但張天德和戰友們都很留戀這裏。有段時間他曾被上級抽調執行任務、擬作為軍士參謀培養,可離開沒多久就想回到連隊。

    “我的根在三連,無論走到哪裡,心中都牽掛著三連。”張天德說。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如今,張天德早年帶的兵有的已經當上連隊主官,有的成為機關參謀,也有的返鄉創業,可無論走到哪裡,大家都難忘老連隊,都為生命中有這段衛國戍邊的光榮經曆而自豪。

    連隊營區不遠處,坐落著一處占地不大、曆史厚重的烈士陵園。這裏安葬著在當年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英勇犧牲的60位烈士,陵園的大門正朝當年戰場的方向。“烈士們依然在守護著祖國的邊防。”三連副連長尕桑才旦說,“作為新時代的邊防官兵,致敬革命烈士、繼承革命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守好祖國的每寸領土。”

    6月上旬,一批來自五湖四海的00後新兵在結束新訓後被分配到三連,走上邊防戰位實現“把靚麗青春獻給祖國邊防,以最美年華投身邊防事業”的軍旅夢想,他們將在軍營這所大學校拔節生長,在腳下這條邊防線上曆練成才,一如哨所前的那棵“紮根樹”。

    二

    連隊下士何學政忘不了連隊的一次強軍故事會上,連隊排長、一等功臣趙海永分享自己4次參加“厄爾布魯士之環”國際軍事比武,讓五星紅旗在歐洲之巔升起的故事。

    “我們的信念只有一個,那就是為祖國贏得榮光,因為走出國門,我們就代表中國。”趙海永揚威國際賽場的經曆,觸動著連隊每名官兵的心靈,激盪著全連官兵為勝利而戰、為榮譽而搏的壯誌豪情。

    連長高兆軍介紹,三連的兵無論走到哪裡,都以最硬的作風、最高的標準、最嚴的紀律立標杆、樹形象。下士袁少川是連隊的訓練尖子,2023年,他第一次走上分區軍事體育運動會比武賽場,當時他在雙杠曲臂伸課目中已經可以輕鬆做到400個,沒想到這個成績在比武場上只獲得了第二名。比武結束的那天晚上,袁少川沒有休息,他一人來到器械訓練場,開始為來年參賽做準備。

    經過艱苦訓練,一年後的他再次走上同課目比武場。“再做一個,多做一個。”憑著這種不服輸的勁頭,袁少川在這次比武中以640個的絕對優勢奪得雙杠曲臂伸課目冠軍。

    在三連,官兵對於榮譽有著更深刻的理解——站在最前線、處在最前沿,提高軍事本領、練好手中武器,在突發邊情、緊急情況時有效應對、決戰決勝,就是最大的榮譽。

    “‘站在最前線’不是一句口號,現實的環境、複雜的形勢要求官兵們必須牢固樹立執勤就是戰鬥、崗位就是戰位、陣地就是戰場的觀念。”高兆軍說。

    偵察班長、二級上士黃鵬,在2023年年終軍事訓練抽考中取得綜合成績第一名,他對連隊陣地更是爛熟於心,沒事就愛研究琢磨掩蔽部、不同火器射擊位、走向及長度。

    進入陣地、占領陣地、轉移陣地……連隊定期組織的戰備演練,使得官兵們人人熟記陣地編成、熟悉戰鬥崗位、熟知處置程序。

    與此同時,三連還擔負著繁忙的巡邏任務。每次任務前,連隊都會組織官兵重溫邊防政策法規,修訂各類方案預案,構想不同典型場景,充分研判風險隱患,加強針對性訓練演練。

    巡邏中,大家保持通信聯絡暢通,借地形地貌行進,按戰鬥編組推進,依任務組織協同,不間斷實施指揮。巡邏歸來,第一時間進行複盤總結,查找差距不足,提出破解之策,使得每次巡邏都有收穫和進步。

    “像這樣的巡邏在連隊再平常不過了。”一級上士張天德來到三連快16年了,從新兵下連後第一次巡邏就是這樣組織的,如今參加大小巡邏110多次,積累了豐富的武裝巡邏經驗。

    連隊負責的幾個巡邏點位地勢險要,巡邏分隊要從山腳爬到山頂,一些地方坡度近70度,上山時要手腳並用才行。儘管異常辛苦,可每次巡邏任務下達後,無論老兵還是新兵都踴躍申請,積極參加。

    三

    “黃鵬了不起!”

    連隊5月的軍事訓練創破紀錄龍虎榜上,偵察班長黃鵬再次刷新了自己保持的連隊軍事地形學最好成績。作為指揮基本技能之一的軍事地形學,是令很多軍士“頭疼”的一個課目,“學起來都懂,用起來不會”是不少人共同的感受。

    實際上,黃鵬剛來到連隊時,訓練成績並不“搶眼”,還經常“吊車尾”。連隊熱火朝天的訓練氛圍讓他坐不住了,他四處尋找資料、請教學習,很快實現了後來居上的逆襲。他還代表連隊參加了前不久全團的群眾性練兵比武競賽,與軍官同台競技,取得了軍事地形學課目第一名的好成績。

    “有的協調性好,有的領悟力強;有的強於耐力,有的長於爆發力……”連長高兆軍介紹,每名戰士都有自己的長項與短板,作為帶兵人就要精準分析把握其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文化基礎特點,做好精細化訓練管理。

    在三連,包括兩位主官在內的幹部中,近一半是大學生士兵提干。從士兵成長為軍官,他們更懂得如何貼近戰士、溫暖戰士。範國福坦言,愛兵的方式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真關心真幫助每個戰士成長進步”。

    有段時間,基礎體能是下士何學政的弱項。面臨軍士選晉那一年,連隊就安排訓練尖子溫熙和他結成對子。經過幾個月的反複練習,何學政的體能成績有了明顯提高,順利通過了軍士選晉軍事考核。

    “那一刻,感到天一下子塌了。”去年6月的一天,當時還是列兵的雲鄧次仁的母親突發腦溢血不幸去世。得知消息後,連隊第一時間向上級請示,安排一名班長全程陪同他,立即趕回家處理母親後事。

    一個月後,範國福接到雲鄧次仁的父親打來的電話,老父親漢語講得並不流利,但那一句“共產黨萬歲”卻清晰而堅定。歸隊的雲鄧次仁全身心投入工作,他說,要用實際行動回報連隊的關心。

    “我們把戰士放在心上,戰士就會把連隊放在心中,就能凝聚起連隊建設的澎湃動力。”這些年,無論面對艱巨的巡邏執勤任務,還是激烈的比武競賽,全連官兵一條心、一股勁、一盤棋,表現出強大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

    夜已深,連隊學習室的燈依舊亮著。中士蘇建飛正帶著幾名戰士,一起研究某型無人機訓練操作說明書。

    “連長,讓我來吧!”今年年初,聽說連隊配發某型無人機後,蘇建飛找到連長主動請纓,帶頭鑽研無人機操作使用要領。那段時間,蘇建飛每天都學到很晚,努力背記無人機的性能參數、整理編寫操作手冊,很快他就可以熟練操縱無人機飛行。

    但僅會操作使用無人機是遠遠不夠的。對他而言,更重要的是研究推開該型無人機高寒山地作戰運用戰法訓法。5月下旬,在攻關小組不懈努力下,蘇建飛和戰友成功實現了繫留操作,為連隊拓展偵觀辦法探索了一條新路。

    四

    6月初的一個週末,連隊幹部如同往年一樣,主動到駐地沙馬村對接插秧的時間安排和人員分配。秧苗青嫩翠綠,長勢喜人,抬眼望去,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如一塊塊綠寶石,點綴鑲嵌在祖國西南邊陲。而“天德班水稻田”就位於這一片星羅棋布、梯次分佈的水田中央。

    “天德班水稻田”,是一級上士張天德所在班每年為村民插秧和收割的一片稻田。在張天德看來,這是軍民共建的責任,也是軍民情深的見證。“不用村里說,每到農忙時節,連隊都會主動前來幫忙。” 沙馬村村主任紮西平措講起三連與村里魚水情深的故事如數家珍。

    村衛生室擔負為老百姓日常就醫開藥的任務,免不了會遇到一些突發疾病、重大傷情的救治。在衛生室負責人曲吉旺姆看來,自己雖然參加過醫療護理專業培訓,但畢竟不是醫學類院校科班出身,有的病還是拿不準。三連營區離村子不遠,遇到疑難病症和突發傷情,曲吉旺姆首先想到的便是請求連隊軍醫幫忙。

    曲吉旺姆的話道出了邊境百姓對邊防軍醫的信任。三連軍醫李德軍到這裏不到一年就成了全村家喻戶曉的“名人”。“李醫生,我的眼睛不舒服,您給我看看!”“李醫生,我的腳扭傷了,您有膏藥嗎?”李德軍總是有求必應。

    那一年,村里幾名村民上山誤食毒蘑菇,聽到消息,連隊迅速派出軍醫和戰士們上山搶救。官兵們沿著陡峭的山路把百姓一個個背下山,後送到團衛生連搶救。

    “全都搶救過來了!”回想起當時那一幕,村幹部次旺多吉臉上充滿感激之情。

    對於人民子弟兵的這份恩情,村民銘記於心、時時念起。今年3月,二級上士覃炳強因訓練時韌帶拉傷住院治療。出院歸隊當天,村民益西旺堆帶著5斤土豬肉和20個土雞蛋專程到連隊看望他,並囑咐他好好休養。

    每次老兵退役,沙馬村村民都會自發來到連隊門口,為老兵送上潔白哈達和美好祝福。每逢春節和藏曆新年,村里百姓也會精心排練民族舞蹈,來到連隊與官兵載歌載舞、一同聯歡。

    範國福說,這是三連與沙馬村軍民情深的一個縮影,正是因為有這種緊緊融在一起、始終連結一心的魚水深情,軍民團結一心在西南邊陲構築起牢不可破的鋼鐵邊關。

劉啟平 李盛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6月13日 06 版

原標題:挺立邊關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