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畢業》:愛情的理由

作為韓國最具美譽度的電視劇導演之一,安畔錫並不是以收視率取勝,而是以他獨樹一幟的敘事風格和對現實深度挖掘的能力。他為國內觀眾最為熟悉的“愛情三部曲”《密會》、《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春夜》,收視率表現均平平。此次,安畔錫執導的新作《畢業》,接檔創下電視台收視率紀錄的《眼淚女王》播出,收視率依然不是一個量級。劇情過半,《畢業》的收視率徘徊在4%-5%之間。

《畢業》中國香港地區海報《畢業》中國香港地區海報

但這依然不會損害安畔錫的地位,更不說明《畢業》是部不好的作品。只是,安畔錫的作品從來都是挑觀眾的。

《畢業》講述的是,首爾江南區的大峙洞補習班資深講師徐惠珍(鄭麗媛 飾)和時隔10年重新出現在她面前的昔日學生、今日同事李俊浩(魏化俊 飾)之間的愛情故事。

徐惠珍(鄭麗媛 飾)徐惠珍(鄭麗媛 飾)
李俊浩(魏化俊 飾)李俊浩(魏化俊 飾)

雖然《畢業》本質上是愛情故事,但安畔錫的愛情作品與99%的言情偶像韓劇都不同。

安畔錫不僅僅聚焦於愛情,更擅長將愛情故事嵌入極其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使劇情不僅是情感的糾葛,更是對日常的生動描摹,觸及並探討現代社會中的種種現實議題,充滿對社會結構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所以,在愛情之前,《畢業》講述的是職場、教育體制和女性。

安畔錫的愛情從來聚焦於普通人,植根於具體的生活,而非偶像劇的空中樓閣。在把《畢業》當作愛情劇之前,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聚焦補習班教師生態的職場劇。

徐惠珍是擁有十多年資曆的補習班國文課講師,雖然是補習班的招牌,但徐惠珍面臨著一系列真實而具體的職場難題。

在補習班,教師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教學效果,以維持或提升自己的職位和收入,徐惠珍壓力極大。

徐惠珍是名師,但名師有名師的煩惱,補習班的老闆對她心生提防。他擔心徐惠珍的個人影響力超過補習班,一旦她離開就會帶走大量學生,導致補習班的生源和收入大幅下降。

同行之間的激烈競爭也是壓力的一大來源。故事背景所在地韓國大峙洞,是聞名遐邇的韓國“補習班一條街”。在市場上補習班眾多的情況下,補習班之間展開激烈廝殺,教師必須搶奪有限的生源,想方設法吸引並留住學生。

韓國大峙洞是韓國著名的補習街韓國大峙洞是韓國著名的補習街

當安畔錫的愛情劇中出現職場元素,它從來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背景,而是主人公真的就是在那上班。大部分場景發生在補習班中,除了具體而繁瑣的工作壓力,也有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利益衝突下的暗流湧動。角色之間的對話經常富含深意,簡單的問候或是不經意的評論,都隱含著微妙的職場潛規則。

劇中的職場生活非常真實劇中的職場生活非常真實

《畢業》不僅展現補習班教師的日常工作,也深入挖掘行業的特殊性,更剖析背後的教育體制、社會結構與價值觀念。

所以,這也是一部尖銳反映韓國教育體制的教育劇。

東亞的教育體制大抵擺脫不了“分數至上”。用劇中另一位補習班名師的說法:“一題價值高分的選擇題將會暗中決定各位的等級,而那個等級有可能會成為你在社會上的立足標準,你要上的大學,你所擁有的工作,就連你去參加聯誼碰到的對象外貌,都有可能繫在學校考試的一題選擇題上……”

我們都知道這種“分數至上”的教育理念是錯的,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樣的“大道理”;然而,我們又很難否認,在愈發固化的階層面前(劇中諸多細節諷刺韓國的階層固化)、在高度競爭的教育環境中,成績成為評價學生、教師乃至教育機構的首要標準。

《畢業》有不小的敘事野心,它試圖去思索:如果暫時沒有辦法推翻“分數至上”的理念時,是否有更健康、更具人文精神的教育方法?

我們的女主角徐惠珍,就置身於職場與教育的雙重困境中。

安畔錫從不諱言,在他的作品中,女性一定是第一主角,“男性有自己的苦痛,女性也有自己的苦痛,我們的社會,目前為止女人生活處境更難。影視劇和小說中,生活艱難的人自動成為主人公,所以,電視劇中女性更重要,因為女性處境更艱難。”在此前的“愛情三部曲”中,安畔錫就深入探討女性在職場、家庭以及社會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

《畢業》也不例外。學生時代到工作前幾年,徐惠珍要幫家裡還債,沒有自己的生活;經濟獨立後,徐惠珍依舊持續陀螺般的生活狀態,她是孤獨的,是迷失的。

《畢業》以徐惠珍教育理念的異化來反映她的迷失。職場壓力、教育環境,逼迫徐惠珍丟掉她的教育初心,她也成為一個“分數至上”主義者。

想當年,徐惠珍之所以讓成績倒數第二的李俊浩愛上學習,並最終考取韓國名牌大學高麗大學,就在於她更加人性化和啟發性的教學策略。劇中一再出現韓文閱讀題的授課方式。徐惠珍昔日的方法,不是教條地灌輸、或者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首先教會學生學會閱讀、享受閱讀的美感、繼而愛上閱讀,讓學生在應試之時,也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和成就感。她倡導一種激發學生內在動機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基於興趣和好奇心去探索未知。

曾幾何時,徐惠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激起李俊浩對學習的熱情曾幾何時,徐惠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激起李俊浩對學習的熱情

換句話說,哪怕在應試教育的框架下,教師仍有空間和責任去創新和優化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既能適應考試要求,又能促進全面發展的學習環境。

然而,十多年待在大染缸中,在績效考核壓力下、在同僚的競爭中、在教育體制的影響下,徐惠珍放棄去實施那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不一定直接關聯分數提升的教學活動,她漸漸成為“分數至上”主義者。

雖然在某些時刻,她仍然堅持正確(比如與公立學校的老師因為一道題的答案據理力爭),但在補習班上,她對學生這樣說,“你們沒必要對敘事者感同身受,反正也無法感同身受,對吧。直接背起來。我跟你們說過為什麼要讀書吧,就是為瞭解題。好,快速整理一下考試會出的題目……”

徐惠珍也在使用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徐惠珍也在使用填鴨式的教育方法

這一刻,她是一個功利、權威、俗氣的補習班老師——就像當她得知李俊浩想要離開大公司加入補習班,她越線地去幹涉。她成為一個不自知的粗暴的“權威者”。

直到這時,安畔錫才姍姍來遲說到愛情。就是在如此繁瑣、如此疲憊、如此不堪的現實中,我們的女主角遇到了他,遇到愛情。

從“愛情三部曲”到《畢業》,安畔錫對愛情的信仰始終如一,愛情的理由在於“自我拯救”。

好友分析徐惠珍“看不起愛情”的心態,這種心態在精英女性中頗為流行。但安畔錫仍然堅定信仰愛情。

在愛情關係中,他總是成為她的鏡子,映照出她自身的優點與不足。通過他的眼睛,她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需求、恐懼、夢想以及局限。愛情促使她面對真實的自我,從而有機會進行自我改進和成長。所以,她放棄別的補習班開出的更誘人的條件,只為對信任她的學生負責到底。

徐惠珍逐漸找回初心徐惠珍逐漸找回初心

但別誤會,這並不是說,安畔錫的男女關係是“他拯救她”。《畢業》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框架有些相似:首先動情的是他,是彼時仍守住初心的她打動了他、拯救了他,讓他心生暗戀……只是多年後重逢,她在社會生活的重壓下灰頭土臉,也漸漸丟失了初心、勇氣和銳氣,她再次遇到了他,遇到最初的自己。

《畢業》中,當他帶著她教給他的勇氣和銳氣出現時,重新激起她對教育初心、教育本質的深刻思考,讓她實現“自我拯救”,找回丟失的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更好的教育者。愛情只是順風,她始終是人生的舵手;她是愛上了他,但也可以說,她只是找回那個更好的自己。

一如既往的,安畔錫在愛情氛圍的營造上令人沉醉。他擅長營造一種難以名狀卻又具備強烈情緒感染力的氛圍。無論是細節的敏銳捕捉和詩意化處理,精心設計的場景佈置與光線運用,還是背景音樂的選擇,都能讓人物的情緒狀態與環境完美融合,創造出一種讓人心領神會的情感空間,讓觀眾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故事中感受到角色之間微妙、克製又強烈的相互吸引。

劇中的愛情戲氛圍感十足劇中的愛情戲氛圍感十足

在當今影視市場充斥著快餐式愛情故事的大環境下,安畔錫導演的作品是一股清流,獨樹一幟。他並未追隨潮流去創造那些充斥著激烈衝突和快速節奏的浪漫劇情,而是選擇一條更為細膩與真實的道路——展現艱難複雜社會現實中的愛情日常,敘述疲憊生活里的愛情信仰。這樣的創作選擇是對當前市場趨勢的一種溫柔反抗,也是對那些仍然相信愛情的觀眾內心深處情感渴望的溫柔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