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高清舞台藝術影像周七月舉辦,展現舞台數字化最新成果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首屆“戲劇光影——北京國際高清舞台藝術影像周”將於7月4日至14日在北京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北京戲劇家協會、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旨在展現當今世界範圍內舞台藝術內容數字化、影像化展示與傳播的最新成果,加強中國舞台藝術界在創作和製作方面與國際間的交流對話,推動公眾對於高清舞台藝術影像從內容到形式的認知與瞭解,推動相關領域更快且更高質量地進入產業化發展軌道。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陳寧,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湧泉,北京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馬新明,中國劇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傅亦軒,北京劇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出席了6月12日的開幕活動。

馬新明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一大批國有院團及民營企業,通過自製、引進等方式,為高清舞台藝術影像在中國的發展注入活力,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全國多個城市都已經有高清舞台藝術影像放映活動覆蓋,該形式已經具有了堅實的市場基礎和初步產業模型,然而圍繞高清舞台藝術影像的內容定位、技術標準、市場前景仍有很多探討空間。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具有國際化視野、專業化水準的高質量跨文化戲劇品牌活動,積極發揮中國戲劇力量在該前沿業態領域中的作用,助力中國戲劇藝術以更加豐富多彩和自信昂揚的姿態走向國際舞台,助推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建設與發展。
中國劇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傅亦軒在致辭中談到,中國戲劇家協會始終致力於推動舞台藝術領域的創新發展與繁榮進步。這一跨越國界的高清舞台藝術影像盛會不僅將展現當今世界範圍內舞台藝術影像最優秀的成果,更彰顯了我們長期的願景:即通過藝術的橋樑作用,增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尊重與交融,從而共同打造一個更為和諧且多元的世界。
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從戲劇從業者的角度談到活動意義。她談到,高清影像的劇場藝術傳播首先是打破了時空限制,觀眾可以跨越千里萬里,看到最新的國外劇場動態。國外先進的劇場理念及舞台藝術形象的創造,會給我們帶來藝術啟發。同時我們要立足本來,吸收外來,創造未來。我們自己的演出也能夠通過高清影像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好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去傳播中國的劇場藝術。相信高清劇場藝術影像播放和傳播,將來會形成一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趨勢。

高清舞台影像《致英格蘭》(英國)。
北京戲劇家協會秘書長、駐會副主席唐曉輝在發佈會上介紹了本次影像周的主要安排。為期兩週的活動由“主旨演講”“圓桌對談”“特色展映”三大板塊構成。在即將於7月4日和5日晚舉辦的“主旨演講”和“圓桌對談”活動中,北京市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馮遠征,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導演滕俊傑,中國國家話劇院製作人李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喻榮軍,國家大劇院影視節目製作部一級高級主管杜磊,舞台劇導演、編劇、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牟森,兩岸資深藝術節策展人李立亨,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李琮洲,以及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市場總監利奧·喬丹(Leo Jordan),英國知名導演、前環球莎士比亞劇院藝術總監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Dominic Dromgoole),英國特拉法加發行公司行政總裁馬克·阿蘭比(Marc Allenby),俄羅斯高清影像負責人埃迪·阿羅諾夫(Eddie Aronoff),韓國高清舞台影像攝製團隊WYS EN SCENE負責人申藝智(Yeji Shin)等10多位中外舞台藝術界、高清影像攝製、發行行業一線從業者將彙聚一堂,與理論界專家探討舞台、影像的跨媒介製作、傳播等熱門話題,探尋高清影像形式在當代舞台藝術發展中的發展前景與意義。
影像週期間,老舍劇場、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間劇場、國圖藝術中心等多個場館還將連續10天集中展映國內外優秀舞台作品的高清影像,包括國家大劇院歌劇《長征》、新編曆史京劇《貞觀盛事》、北京演藝集團音樂劇《在遠方》、反映中共二大的音樂劇《輔德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家客》5部國內舞台影像,以及拉爾夫·費因斯主演《麥克白》,馬修·伯恩舞劇《剪刀手愛德華》,法國喜劇院演繹莫里哀作品《貴人迷》,俄羅斯導演布圖索夫全新改編果戈里作品《欽差大臣》等15部國外引進的片目,其中有不少尚屬首次亮相,《剪刀手愛德華》為全球首映。主辦方也會在活動期間安排豐富多彩的映前映後活動,全部排期將於近期公佈。

國內舞台影像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家客》。
高清舞台影像是近20年來在歐美興起並蔚然成風的新興舞台藝術欣賞形式,其甄選當今世界舞台上最優質的作品,採用多機位取景攝製,通過衛星及高速網絡傳輸設備向全世界劇院、影院進行高清直播和錄播放映,使更多觀眾能夠超越時空限制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舞台藝術作品。此次圍繞高清舞台藝術影像舉辦的國際性行業會談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彙聚了高清舞台藝術影像出品、製作、推廣、發行的專業頂尖人才,對於深化中外藝術領域從業者的交流互鑒,探討文旅產業中的新業態發展,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樹立我國在這一行業領域的國際地位,都具有深遠意義。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