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幹旱和高溫的雙重考驗

5月以來,華北、黃淮、江淮等地部分地區降水偏少,加之高溫天氣,一些地區出現待播耕地缺墒和已播作物受旱情況。6月12日,水利部針對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陝西和甘肅省啟動乾旱防禦Ⅳ級應急響應。
持續的旱情牽動人心。據報導,河南16個地市重旱已持續10餘天,重度乾旱、特旱範圍不斷擴大,截至6月12日,全省因旱不能播種面積達323萬畝。持續乾旱,勢必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無論是為了保民生還是保夏種,都需全力抗旱。
糧食生產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是關乎端穩“飯碗”的要事,不容有失。眼下正火熱進行的夏收、夏種、夏管,一刻都不能耽誤。如何應對?目前,除了水利部門積極部署,全力保障灌溉用水,農業農村部也組織專家製定抗旱保播技術意見,應急管理和氣象等部門也都在各盡其責、全力投入。
在受旱地區的田間地頭,抗旱保夏種行動正在有條不紊進行中。投入大馬力的抽水機,全面落實造墒播種、播後澆“蒙頭水”、坐水種等抗旱措施,開閘引水灌溉田地……努力減輕旱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力確保夏種目標,還要再努力、再堅持。
不僅旱情兇猛,極端高溫天氣也不期而至。從6月7日至今,中央氣象台連發7天高溫預警;多地“熱力爆表”,山東、河北超過20個國家氣象站最高氣溫突破當地6月上旬極值,河北成為40℃酷熱集中區。旱情直接影響農業生產,極端高溫則會波及民眾生活。除了提醒個人做好自我防護、積極防暑降溫,相關職能部門也需主動作為。
比如,要做好氣象信息披露和預警工作,更要規範高溫天氣下的戶外作業、保障戶外勞動者權益。目前,一些地方已經組成了由多部門聯合的檢查組,對存在高溫作業崗位的用人單位進行檢查,督促落實防暑降溫工作主體責任,充分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這樣的制度安排和實際行動,不可或缺。
應對幹旱和高溫的雙重考驗,各地各部門要積極擔當、主動作為,抓細抓實各項政策措施,最大程度減少旱情和高溫帶來的影響和損失,為群眾帶來安心和清涼。
事實上,極端高溫天氣不僅出現在我國,也幾乎影響了北半球所有地區,且同樣來得更早更強。根本原因還在於全球變暖,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加劇,導致“幾十年一遇”的極端天氣變得越來越常見。在適應氣候變化的同時,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控製地球升溫速度,是治本之策。
氣候變化是嚴肅的科學話題,需要全民重視、國家行動。夏季才剛剛開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面對極端天氣頻現的態勢,上上下下都需做好最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