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選專業怕後悔?又一985官宣!最多7次機會……
轉自:中國青年報
6月13日,同濟大學公佈2024本科招生政策亮點,其中提到:
學校轉專業政策持續落實“轉出不設限,轉入有條件”的原則,進校擁有7次對專業作出抉擇的機會,更有中外合作辦學轉出、醫科轉入、文轉理工等多重自由。
此外,學校還增設未來技術班,跨學科培養“人工智能+”人才;開設人工智能核心通識課和應用類課程;新增先進材料拔尖班,理科大類專業實現拔尖班全覆蓋;整合打造“信息與智能網聯類”工科試驗班,新增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PPE)復合型拔尖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率先探索雙學位、輔修保研單列……升級推出一系列招生新政策和人才培養新舉措。
據瞭解,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近日也公佈了招生政策變化,也都涉及轉專業。
複旦大學
複旦大學日前發佈
今年本科招生培養新政
除個別專業外
所有學生有兩次轉專業機會
該校醫學類與非醫學類專業間
轉專業通道已雙向打通
據瞭解,複旦大學除特別說明限制轉專業外,學生可在進校後第一年或第二年申請轉專業。值得一提的是,從2022年起,醫學類與非醫學類之間轉專業通道也已雙向打通。除個別專業外,所有學生有兩次轉專業機會。據統計,複旦轉專業的接收計劃數大於申請學生總數,以2023年數據為例,轉專業申請成功率接近70%。
上海交通大學
此前,上海交通大學官宣
正式落地開放靈活的轉專業政策
轉出“零門檻”,且可轉多次
校本部與醫學院還可以互轉
2024年,上海交大進一步升級優化本科生轉專業政策,探索讓更多同學充分享有更多機會,全面激發自身發展潛力。今年起,學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學年均可申請轉專業,擁有多次轉專業機會,每次還可以填報兩個誌願。
進一步放寬轉專業限制
讓學生有機會“二次選擇”
中青評論曾發文稱,有人擔憂,放寬轉專業限制後,會不會讓熱門專業更加“擁擠”,冷門專業無人問津?有些考生會不會採取“曲線戰略”,先考上目標高校錄取分數較低的專業,入學後再轉到心儀專業?
對此,沒必要太過擔心。首先,放寬通道不等於不設門檻,現實操作中,各個學院仍然有必要根據自身承受力,確定合理的接收要求、名額和比例。此外,不少學校也發現,轉專業現象並非單向從所謂冷門向熱門專業流動。很多學生進校後,不再為家長、社會的期待而學,而是更希望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學習。
文中提到,高校放寬轉專業限制,讓學生有“二次選擇”的機會,是對人才成長規律的尊重,也能讓學生的人生更加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