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長三角丨“江蘇的安吉”,為何是金湖
這座城市地處長三角,依湖而生,系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較早對環保不達標項目說“不”,堅定守護綠水青山;距離都市圈核心城市僅1小時車程;名字裡帶有個“湖”字……
說到這裏,“湖州”二字幾乎已脫口而出,但這次要說的,卻是江蘇金湖。
這同樣是個好地方。
一
金湖是蘇北五市之一淮安的下轄縣,地處淮安市域南側,西接盱眙,東接揚州高郵、寶應兩地,是淮安南部副中心城市。
駕車由金湖向南,1小時即可進入南京境內,所以金湖還是南京都市圈的北翼節點。
金湖曆史底蘊深厚。據專家考證、相關古籍記載和考古發掘佐證,2015年版的《中國地名大辭典》論定金湖縣塔集鎮為中華民族的先祖、五帝之一堯帝的誕生地,確認金湖縣為“堯帝故里”。
但金湖又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其域內曾長期分屬高郵、寶應等地,直到1959年建縣,周恩來總理親自定名為“金湖”。
其中的“湖”字,展現了金湖頗具辨識度的“水韻湖城”特色。

金湖地處江淮平原,水網密佈,被高郵湖、寶應湖和白馬湖三湖環繞,淮河入江水道橫貫全境,其1395平方公里的縣域面積中,有420平方公里,也就是近三分之一都是水域。金湖因此也被稱作“蘇北小江南”,涵養了金湖人溫潤如水的氣質。
而“金”字,周恩來總理寓意為“日進鬥金”。可以說,金湖一出生就被賦予了發展生態經濟的使命和內涵。
土地平整肥沃、水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的金湖,農業是其傳統強項,除了是國內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還盛產荷藕、菱角等特色農產品,其淡水小龍蝦、螃蟹、甲魚等產量長期佔據淮安市的一半以上。
以此為本底,金湖近年來持續發力全域旅遊,創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現有4家國家4A級景區,2家國家水利風景區,還有國際重要濕地和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各1家。

截至目前,金湖已舉辦24屆荷花節,以節為媒吸引各地遊客到金湖賞荷花、吃龍蝦,讓遊客在田園牧歌中沉浸式體驗鬆弛的“慢生活”。
不光要“滋味”和“顏值”,金湖近年來還在發力工業強縣,並強調綠色發展,圍繞高端裝備、新材料、大健康三大新興主導產業,打造“長三角智造金穀”。當下,金湖規上企業數量已達435家。
二
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兩山理論”的誕生地湖州安吉,生態和經濟同向而行,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
但當下,打“生態牌”、吃“生態飯”的城市已不在少數,真正讓人感覺金湖有點像安吉的那個瞬間,並不是某處風景,而是一種理念。
有據可查的是,早在2009年,可能更早,金湖縣委縣政府在舉行招商推介會時,便公開喊出“堅決不引化工項目,保護好金湖良好生態環境”。
要知道,當時正值蘇南產業向蘇北轉移的高峰。新世紀初,蘇南地區產業發展迎來“騰籠換鳥”,部分企業因環保不達標等問題遭淘汰後,開始向地價更便宜、稅收更優惠、經濟相對欠發展的蘇北地區批量轉移,尤以化工企業為甚。拋開環保問題,轉移目的地往往能夠快速得到可觀的稅收和大量就業機會,GDP拉動效應明顯。
同樣地處蘇北的金湖,卻選擇了做“異類”。
固然,這並不值得全面推廣,似乎沒有必要“一刀切”、“談化色變”,但對於金湖這樣生態本底出色的個體來說,做出這樣的選擇無可厚非。
而且,金湖本意並不是僅僅化工,而是所有高耗能、重汙染的項目。2012年初發表於《江蘇環境》的一篇《金湖縣生態建設紀實》顯示,彼時,當地就堅持項目引進,生態為先,嚴格落實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權”,把環保達標作為引進項目的先決條件,先後拒絕掉重汙染的億元以上項目20多個。
表面上看是拒絕了不達標項目,實際上,金湖拒絕的,更是“拾進籃子就是菜”的傳統發展思維。
而這,正是“安吉經驗”的一個精髓。早年,安吉處處是礦廠,粉塵瀰漫,污水橫流。痛定思痛的安吉在2001年確立“生態立縣”發展思路,並明確,所有引進項目都要嚴格執行一條高壓線:汙染項目不進來,進來項目不汙染。如此,才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麗安吉畫卷。
三
正如安吉所在的湖州已是生機勃勃的“生態經濟第一城”,金湖的實踐同樣證明,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子可以越走越寬。

2023年度江蘇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結果顯示,全省近百個縣(市、區)中有18個獲評先進,金湖位列其中。江蘇自2018年推行高質量發展年度綜合考核以來,金湖已經完成了上榜“大四喜”。
儘管因體量原因並非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金湖卻強勢躋身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投資潛力三個百強縣榜單。
數據顯示,常住人口還不到30萬的金湖縣,202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4.4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9%。金湖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5萬元,顯著高於淮安市和江蘇省平均水平,和蘇中地區的南通、揚州和泰州等地持平。
小縣城大工業,小個頭大能量。目前金湖全縣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占淮安全市的40%;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3家,在全市排名第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50家,數量同樣居全市第一。
走進西派集團公司,智能車間井然有序,生產流程智能化、高效化,通過一物一碼的管理方式,實現對物料和產品的精準追蹤和管理,工人通過平板接收工作任務和調取圖紙,客戶可登錄專屬賬號實時查詢原料採購和加工進度的功能。這種信息化、透明化的管理方式加強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江蘇省領導評價稱,這樣的智能化工廠,在蘇南都難得一見。

據介紹,西派集團先後投入1.6億元打造“智能夢工廠”,生產人員減少了20%、生產效率提升了15%以上、成為國內高端閥門製造企業的佼佼者。
這背後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激勵。近年來,金湖先後出台《金湖縣工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金湖縣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服務數字化“四化協同”,力求“換道超車”。
其實,金湖財政並非“財大氣粗”,但在能力範圍內捨得投入。“我們去年發放了產業扶持資金2.3億元,顯著高於淮安平均水平。”金湖縣工信局副局長劉岐全表示。
而當年的“生態留白”,也讓金湖收到了回報。
2021年,金湖招引落地總投資103億元的重特大項目——南高齒(淮安)高速齒輪製造項目,占地面積1270畝,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如今,昔日荒蕪之上,一個世界一流風電生產基地已拔地而起。
有金湖縣官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感慨道,要是當年不加門檻和條件,簡單隨意落地一些質態不好、環保不達標項目,現在即使有機會,可能也無法拿出大片規整的土地來落南高齒這樣的優質項目。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未來的金湖,將繼續推動杉荷景秀的美麗顏值轉化為綠色崛起的競爭優勢。
四
進入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時代,隨著高鐵、機場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金湖的一些優勢正在被持續放大。

比如,行政上屬蘇北的金湖,卻擁有蘇中地區的區位、物流、引才優勢。
由南京出發,向北經金湖終至淮安的寧淮高鐵目前正在建設中,建成通車後,從金湖乘高鐵前往南京僅需半個小時。
借力南京,金湖正主動對接南京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與配套。類似南高齒金湖基地項目這樣“研發在寧、生產在金”的模式,將不斷被複製。
拓展農文旅合作,金湖全力打造南京都市圈知名的“菜籃子”“米袋子”,大幅提升金湖農產品在南京市場的占有率。
依託金湖(南京)科技人才離岸孵化器,金湖還積極對接南京高校的專家教授,邀請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等高校教師到金湖掛職,並與東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博子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創未來智能技術(南京)研究院等7所南京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
就像安吉之於杭州,楓丹白露之於巴黎,橙縣之於洛杉磯,金湖當下已將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發展放在了重中之重。
據《金湖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金湖城市未來核心定位為“南京都市圈北部智造高地,江淮綠心荷美田園”,並將構建金寧1小時快速通勤圈、1小時生產要素物流圈、1小時休閑旅遊生活圈,打造都市圈休閑康養後花園。
跳出蘇北,向綠而生,金湖的堅持和努力正在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