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校舉辦微宣講比賽 理論變故事講給師生聽
華龍網訊(記者 秦思思)“我有一個機器人,在太空裡。今天傍晚,我們去窗邊看,能看見,就是那顆劃過天際的流星。”6月13日下午,在重慶郵電大學綜合實驗樓學術報告廳舉行的重慶郵電大學“學思踐悟新思想 踔厲奮發新徵程”微宣講決賽現場,隨著重慶郵電大學先進製造工程學院教師魏博努力平靜卻依然難掩哽咽的講述,在場400多名師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她的科技報國夢中。

魏博科技報國的夢想,來自1999年她所看到的一則神舟一號橫空出世的新聞。14年後,她作為博士研究生參與了天宮二號系統項目,參與研製了一個仿人形的機械手臂,供航天員開展在軌維修科學試驗。

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的開講,讓魏博彷彿回到了25年前,“國家的召喚就是我的奮鬥方向,我要把科學普及大課堂搬到鄉村學校、街道社區、田野村落,為鄉村青少年兒童播下科技報國的夢想種子。”三年來,魏博一直堅持科普之路,組織科普宣講團深入中小學課堂,引領特設黨支部師生入社區,借助掛職機會宣傳科普。

在重慶郵電大學微宣講決賽現場,這樣不少類似於魏博老師這樣的師生,他們將自己的學習感悟和成長經曆擺進去,將身邊人身邊事擺進去,從小話題與大主題、小故事與大背景、小切口與大內涵之間找準切入點,努力把宣講講活講深講透、落小落細落實。情理交融的理論宣講,讓廣大師生們既聽得明白,又聽得進去。
來自傳媒藝術學院的陳泓伊,從新時代青年喜聞樂見的國產動漫出海入手,生動鮮活地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擁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號召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在黨的民族教育政策的關懷下,我有幸從祖國版圖最西邊的城市喀什的一所偏遠農村小學,走向烏魯木齊,走向武漢,來到重慶。”參賽選手阿瓦古麗·阿卜杜熱伊木是一名少數民族學生輔導員,她通過自己的成長故事,形象闡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
重慶郵電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敬菊華介紹,重慶郵電大學黨委高度重視理論宣傳宣講工作,出台了學校理論宣傳宣講總體工作方案,堅持從政治上著眼、思想上入手、師生特點出發,精心打造“理響重郵”理論宣傳宣講品牌,著力推進理論宣傳宣講工作體系化、活動精品化、隊伍專業化、成果可視化,培育出全國網絡優秀教育作品短視頻一等獎、重慶市優秀理論宣講報告等一批理論宣講精品,學校榮獲了“重慶市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