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國14名留學生擔任華東師大“校史講解官”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6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記者今天從華東師範大學獲悉,該校近日聘請了7個國家的14名留學生擔任華東師大“學生校史講解官”。他們在大夏大學原址——華東師範大學普陀校區講解曆史建築,錄製多語種短視頻,講述校史故事。據悉,今年是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學校之一大夏大學建校100週年。

圖為留學生正在進行視頻拍攝。本文圖片均由華東師大提供。圖為留學生正在進行視頻拍攝。本文圖片均由華東師大提供。

這些留學生通過16個視頻以中、英、法、日、韓、俄、阿拉伯語7種語言介紹了思群堂、群賢堂、麗娃河、麗虹橋、赤水橋、夏雨島等7處大夏大學時期的建築景觀。他們通過查閱曆史資料,講述辦學曆史,將“靜的風景”轉化為“活的課程”。其中部分建築保留了當時的樣貌,部分已有改建和移位,但都能在曆史記載的字裡行間和老照片中感受到大夏大學學生熱情洋溢的青春氣息、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和胸懷家國的責任使命。

“2018年9月,我第一次來中國。我從機場直接來到華東師範大學。我對我們大學的第一個記憶是正門旁邊那座美麗的白色大樓——群賢堂。那一瞬間不僅讓人驚歎不已,同時深受感動。當老師們邀請我代表國際學生來講解這座曆史建築時,我立刻答應了。我很榮幸能夠瞭解我們大學的悠久曆史並用中文將其講述給其他人。”來自加拿大的國際漢語文化學院2021級本科生米奇講述了《學在群賢堂:勠力同心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他說:“如今,當你走進群賢堂,隨便地坐在任何一間教室,你都會深深地被師大文脈傳承賡續的漫長曆史,以及那段人皆稱頌的光輝歲月所感染,所陶醉,所迷戀。”

圖為留學生正在進行視頻拍攝。圖為留學生正在進行視頻拍攝。

《熠熠生輝的麗娃河》《大夏大學體育場:揮灑青春,健體強國》《圖書館:智慧長河,翻湧著知識的浪花》《赤水橋×麗虹橋:跨越百年的兩道彩虹》《夏雨島:最文藝聚集地》等系列視頻的講述與拍攝,不僅讓留學生“校史講解官”熟悉了華東師大校史故事,更讓他們加深了對上海這座城市、對中國的理解。

“參與拍攝成為這學期最難忘的活動之一。我不僅能夠瞭解有關大學的有趣史實,還能夠為視頻的創作作貢獻。我對學校的曆史,特別是麗娃河變得更加感興趣!”來自俄羅斯的國際漢語文化學院語言生娜佳表示。

不僅如此,多語種的校史講述也鼓勵留學生們從外國人的角度來認識華東師大,為觀眾提供瞭解中國的全新角度。來自韓國的國際漢語文化學院2023級本科生鄭裕陳說:“我希望通過這個視頻,能幫助更多的韓國人瞭解我們學校的曆史。”

責任編輯:邱晨輝

原標題:7國14名留學生擔任華東師大“校史講解官”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