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運河千里行”今日起航,開啟一場“新馬可·波羅”遊記
新京報訊(記者展聖潔)今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10週年,千年文脈穿越曆史,迎來蝶變。
本月,2024京杭對話將在杭州舉辦,作為重頭戲之一,6月13日,2024京杭對話“千年運河千里行”在北京市通州區北運河畔啟動。
說起大運河,曆史上有一位促進中外交流的重要人物,那就是馬可·波羅。700多年前,他沿大運河南下遊曆中國,推動東西方交流,現如今大運河依然是中外交流的重要載體。
意大利漢學家、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外籍專家麥克雷(Ferrero Michele)在北京生活了15年,一直從事中意文化交流工作,他對馬可·波羅有著深入瞭解。啟動儀式上,他分享了馬可·波羅與中國的故事。他表示,雖然馬可·波羅當年所見場景只能在書里看到,自己卻看到了大運河的全新風貌,比如人們在運河邊垂釣、騎行、划槳板、喝茶等。他說,中國既保持千年曆史,又取得巨大進步。
趙義強是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州運河船工號子”第四代傳承人,他從小在運河邊長大,在父親的影響下學會並愛上了運河船工號子,也愛上了京杭大運河的曆史文化和北運河沿岸的民風、民俗。船工號子對他而言既是代代相傳的勞動技能,也象徵著船工吃苦耐勞的精氣神兒。作為北京“大運河體驗官”,他表示,以前的運河船工號子是勞動、是生存,如今再喊起這號子,更多的是記憶、是文化,希望這些運河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啟動儀式現場,音樂劇《北上》正式發佈,該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徐則臣著同名長篇小說《北上》,以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為故事發生地,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也通過音樂劇這一創新表達,傳播運河文化。音樂劇《北上》導演石路、舞美設計陶象駒、主演李宸希等主創團隊分享了該劇創作背後的故事。其中,李宸希在音樂劇《北上》中飾演謝平遙,他說,希望通過《北上》這部作品和謝平遙這個角色,將運河的故事呈現給更多人,將大運河文化傳播給全世界。
啟動儀式結束後,採風團首先開啟了大運河北京段採風。他們登上遊船,欣賞北運河美景,聆聽京東大鼓《通州味》表演,感受非遺魅力。在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採風團體驗了“公園20分鍾”的鬆弛感,隨後前往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等文化新地標“打卡”。
採風團成員紛紛表示,十年間大運河發生巨變,景色更美了,流通更順了,兩岸生活更有活力了,大運河不僅是重要的文化載體,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據介紹,接下來採風團還將前往揚州和杭州開展採風活動,參觀走訪揚州的馬可·波羅紀念館、揚州非遺珍寶館以及杭州的西湖六公園、小河曆史文化街區、運河漕舫船、拱宸橋等,繼續尋找運河新故事。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