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旅大勢講好中藥故事
川大教授蔡尚偉談“尋路本草”:


6月12日,湖北省蘄春縣,一個來自四川省蓬溪縣的考察團駐足凝視,望著蓬勃生長的中藥材,他們思緒萬千。
據史料記載,明代李時珍的長子李建中曾在蓬溪任知縣10年,而蘄春則是李時珍的老家。數百年時光流轉,蓬溪和蘄春這兩片相隔千餘公里的土地卻因為《本草綱目》有了文化上的羈絆。
無獨有偶,2024年初,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正式啟動“尋路本草”大型人文採訪活動,以《本草綱目》重要誕生地蓬溪縣為起點,深入探尋挖掘本草文化深厚底蘊,追尋時珍足跡。
“‘尋路本草’的意義不僅在於對‘東方醫藥巨典’《本草綱目》和李時珍的尊崇,更在於如何在文旅大勢之下,深挖蓬溪中藥文化,講好中藥故事,拓展藥材產業的無限可能。”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蔡尚偉教授說。
我們為什麼要“尋路本草”?
“我對李時珍的認知可能與大多數中國人一樣。”蔡尚偉說,李時珍的形象和故事廣為人知,深深影響著大眾。
在蔡尚偉看來,李時珍的人生軌跡及《本草綱目》的編纂,凝聚了祖孫三代數十載的不懈努力,而這也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積極擔當、勇於面對挑戰的精神。這些珍貴的傳統文化基因值得珍視並傳承。“把握這些精神內核,本身就是一項極具價值的成就。”蔡尚偉說。
數百年流轉,李時珍已成為中國中醫藥文化的標誌性人物之一。巧合的是,蔡尚偉也曾以“李時珍”的形象出現在“小小郎中說”中醫藥故事公益演講大賽總決賽上。
儘管曆史上名醫輩出,但蔡尚偉認為,李時珍的社會影響力和傳播度尤為突出。作為文化人士,他明白李時珍及其《本草綱目》已成為文化創意的寶貴資源,被眾多電視節目和音樂作品所演繹,周杰倫的《本草綱目》便是一例。“這體現了中醫藥文化的曆史自信與文化自信,成為促進文明互鑒的重要符號和內容資源。”蔡尚偉說。
李時珍及其著作《本草綱目》所代表的中國傳統醫藥文化,與印度、伊朗、泰國、埃及等國家曆史上的醫藥文化體系和資源,既有諸多相通之處,也存在差異。蔡尚偉認為,這些相通與差異都值得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背景下重新審視,提取其中有價值的成分進行傳播、活化與轉化,以推動中醫藥文化發展。
“尋路本草”究竟意味著什麼?
“‘尋路本草’這一活動給予我們許多深刻啟發。”蔡尚偉說,我們生活在一個黃金時代,這個時代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與廣度,致力於弘揚與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精髓。
隨著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曆史自信與文化自信如同春潮般湧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熠熠生輝。中醫藥文化作為這一寶庫中的瑰寶,正迎來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曆史性機遇。“我們當以堅定的底氣和無限的信心,深入挖掘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蔡尚偉提到,在堅守傳統、不忘初心的同時,也應積極面向未來,堅持守正創新。
“我們應珍視那些被歲月遺忘的典籍與細節,挖掘其中蘊含的品牌因素與關聯元素。”蔡尚偉舉例,比如《本草綱目》這部醫學巨著的不同版本,或許隱藏著許多未曾被發現的細節與智慧。我們應當以更寬廣的視野、更敏銳的思維和更豐富的創意,去重新審視和解讀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機。
“在探索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協同作戰。”蔡尚偉說,以“尋路本草”為例,通過這種系統化規模化的報導,讓李時珍的零散足跡在曆史長河中昇華,並映照到現實意義上來。讓先人勇於探索求真的精神,及他生活過的地方,與當下的現實形成奇妙的呼應,是更為有效的文化傳承。
恰恰也正是這些力量的彙聚與融合,使得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有機會融入當代社會,融入日常生活,走進尋常百姓家,發揮其最大的文化功能。
應當如何做好“尋路本草”?
“要做好‘尋路本草’,首先地域上應從四川蓬溪這一重要基點出發。”蔡尚偉認為,此次採訪活動應從蓬溪逐步擴展到遂寧、四川、全國,乃至“一帶一路”,形成漣漪式擴散。不僅如此,更需要循序漸進地動員與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相關的地區和專業人士,形成有序的尋路體系,讓大家共同參與、見證並推動活動的開展。
“我們尋路的目標,在於實現背後的文化願景。”蔡尚偉說,通過“尋路本草”,要尋找民族文化的根,尋找自信,以及發展的道路和文明的方向。當前的核心在於找到一些基本事實,這些事實必須為當代中醫藥文化發展和文旅產業發展服務。這意味著,除了拓展現有文獻,如《本草綱目》的不同版本和相關文本,還應研究從古至今的各種本草書籍、中醫藥典籍,以及曆史記載、地方誌和當時的筆記、日記等,甚至是文學作品,以發現其中的線索。
此外,還要尋找原理和精神。蔡尚偉解釋,這些事實背後的文化邏輯和原理可能體現一個民族的特性和時代的特徵。
“這些民族性和時代性對於未來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蔡尚偉說,當找到這些基點,就像找到了樹的根,它能夠生長出樹幹、枝條、葉子,最終開花結果。
“我們也需要進一步優化‘尋路本草’的方法和工具,就像在昏暗的夜晚尋找一條清晰的道路。”蔡尚偉說,這可能需要借助燈光、枴杖或其他探路的輔助工具。在大數據和數字化迅猛發展的時代,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將“尋路本草”與數字化戰略緊密結合。
為此,蔡尚偉提議應充分利用中華文化數據庫及巴蜀全書等地方文獻集成的成果,通過數字技術手段,從海量內容中篩選出與李時珍、《本草綱目》以及四川、蓬溪等相關的文化信息。
“我希望‘尋路本草’能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種探索案例,為建設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貢獻一個小而美的範例,並對其他類似的文化建設項目起到示範和推動作用。”蔡尚偉說。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劉虎劉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