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三個“避坑指南”,解決理財焦慮!

投資理財能通過“錢生錢”幫我們實現財務自由?

話雖然沒錯,但這確實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堅持才能最終達成。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可能體驗到更多的是焦慮。

不得不說,想要提升理財效果,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情。

一個擺在面前最現實的問題是,現在有太多的投資工具和選擇,我們真的完全理解這些五花八門的金融工具、投資選項和信息嗎?

雖然我們的金融行業推出新的創新產品、投資工具和包裝出新的投資機會,給投資者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這也往往會讓很多金融小白在投資時更加眼花繚亂、不知所措。

當人們面臨重大決策和信息過載時,會發生什麼呢?有幾種可能性。

一部分人,可能會因為焦慮會做得“太多”。晨星的研究顯示,對於市場信息過度反應和過度交易,會讓很多投資者的業績不佳甚至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

此外,還有一部分投資者還容易過度自信。過度自信意味著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信,參與一些與自己經驗和認知不匹配的投資機會,最終承擔過多自己所不能承擔的風險。

那到底該怎麼辦呢?我們為大家總結了三個簡單的方法,幫助你輕鬆提升理財效果~

01

如果實在太難懂,不如就放過自己

查理·芒格認為,做一筆成功的投資並不需要複雜和繁瑣的計算與分析,而需要簡單和清晰的邏輯與判斷。

在躁動的市場里,相信不少人對財富金錢應該都是有一定焦慮的。尤其是沒有任何信息優勢的散戶,害怕錯判每一個影響走勢的大消息,擔心錯過每一趟必須趕上的時代列車。

為錢焦慮的不僅僅是中國投資者。美國心理學會的調查顯示,錢也是絕大多數美國人焦慮的源泉。

但實際在投資中,我們其實最需要學會的是“放過自己”,忽略那些我們無法理解、過於複雜的工具和信息。

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去選擇和過濾一些和我們長期理財和投資目標沒有關係和幫助的信息。例如,一些個股的新聞、頻繁的調倉、帶杠杆的投資工具,複雜策略的投資、短期市場或者大類資產走勢的預測相關的信息。

02

簡單的“大道理”比“財富密碼”更實用

很多人都認為,投資理財方法和邏輯越花哨、越複雜越好,但在實際的決策中,廣為人知的基本理念往往比各種複雜的方法和財富密碼更適合普通人。

晨星的研究發現,日常理財中遵循簡單原則的人,往往能獲得更好的投資效果。如果你找到一個適用於自己的經驗法則,就可以堅持下去。

以下是我們過去研究中發現大多數人在理財時會使用的經驗法則,供大家參考:

03

增強投資紀律性,減少情緒干擾

投資決策容受到情緒的影響。為了避免我們情緒造成的行為偏差,一旦製定好投資理財策略之後,我們就可以利用科技的手段,幫我們的投資理財提高紀律性。

比如說為了存錢,我們可以在每個月工資到賬之後,自動轉存到定期。對於投資,大家也可以通過定投的方式,幫助我們克服“行為風險”。

紀律化投資是幫助普通人提高投資效果的“懶辦法”。畢竟,在很多時候,最難戰勝的不是市場,而是投資者自己。

最好的人生,就是做簡單的人,過簡單的生活。

我們的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對於普通人,在面對複雜投資世界時,最實際和簡單的應對“姿勢”就是做個懶人。

免責條款:©2024 Morningstar 保留所有權。此處提供的信息、數據、分析和觀點未經任何監管機構審查或批準,不構成投資建議;截至撰寫日期,僅供參考;可隨時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內容並非買賣任何特定證券的要約,也不保證其正確性、完整性或準確性。過往表現不保證未來結果。Morningstar 名稱和標識是 Morningstar, Inc.的註冊商標。這裏的內容包含 Morningstar 的專有資料;未經Morningstar 事先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內容。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此資料、數據、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基金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