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菌群被指超標290倍? 紫燕百味雞嚇壞“吃貨” | BUG
文|新浪財經 羅寧
近日,一則“紫燕百味雞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290倍”的新聞讓紫燕百味雞成為公眾焦點。
事件起因是B站博主@老爸評測發佈的一則視頻,稱“怒測129盒”市面上各大品牌的滷味食品後,發現紫燕百味雞的4個當家產品中有2個出現菌落超標,有3個發現了過量的大腸菌群,“有樣品超出國家標準290倍。”
事件發生後,官方連發兩則事件說明,指出“視頻中發佈產品所對應批次的出廠檢測報告均合規合格”,並表示“已委託多家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不過,官方評論區卻被關閉不允許用戶評論。
而根據此前人民網等媒體報導,紫燕百味雞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並非首次。在競爭激烈的滷味市場,儘管紫燕百味雞近年來門店數量不斷增加,其營收和淨利潤卻在今年第三季度雙雙下滑,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正在對其敲響警鍾。
博主稱嚴謹測試:大腸菌群超標準290倍
關於此次滷味檢測,據博主@老爸評測視頻內容,他們此次評測市面上滷味品牌共四家,包括絕味鴨脖、周黑鴨、煌上煌和紫燕百味雞,均為官方旗艦店發貨,並在公證監督下原樣送檢。此次檢測方法為“五平行檢測”法,即每個樣品都買5份,測5遍,有5組檢測結果。
最終,得到的結果令人吃驚。測評的紫燕百味雞夫妻肺片、香辣鴨脖、五香腐竹、五香鴨翅4個品類,其中夫妻肺片、香辣鴨脖2個品類菌落超標,夫妻肺片、香辣鴨脖、五香腐竹、五香鴨翅3個發現了過量的大腸菌群,並且鴨脖和夫妻肺片的大腸菌群,5個樣品都超出了最高安全限量,最高的一個29000,是標準的290倍。
該博主表示,為了驗證是不是自己誤判,他們排除了配方干擾和弄錯國標這兩種情況之後,為了確保自己的檢測結果又進行了二次複測,得到的結果和第一次沒有差別,該博主質疑:“大腸菌群直接或間接來自糞便,連續兩次測出問題,是食材沒洗乾淨,還是操作的手沒洗乾淨?”
新浪財經就此事第一時間致電紫燕食品,官方表示“已經關注到相關信息,公司已經在自查,目前還在調查當中,會在調查之後反饋信息。”隨後,官方在12月7日和8日連發兩則事件說明,其中指出“視頻中發佈產品所對應批次的出廠檢測報告均合規合格”,並表示“已委託多家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但是,網友仍在評論區質疑“你說符合標準,怎麼到消費者手裡就有問題?”並且,其中涉及菌落超標問題的夫妻肺片、五香腐竹、五香鴨翅三款產品均已下架淘寶官方旗艦店。
據瞭解,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汙染指示菌。如果在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那麼該食品很可能被沙門氏菌、誌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杆菌等致病菌汙染。大腸菌群超標可能是由於產品的加工原料、包裝材料受汙染,或在生產過程中產品受人員、工器具等生產設備、環境的汙染、有滅菌工藝的產品滅菌不徹底而導致。
實際上,這並不是紫燕百味雞首次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據人民網此前報導梳理:2016年9月,上海紫燕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藤椒雞和醬香鴨,大腸菌群超標;2017年,上海紫燕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由紫燕百味雞官方旗艦店在京東(網站)銷售的百味雞,同樣因為大腸菌群超標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2021年9月,紫燕食品旗下個別門店還出現了老鼠事件,當時有市民在紫燕百味雞上海滬光路店拍攝到其櫥窗內老鼠亂竄,該事件引發大量關注。
在黑貓投訴網上,有關紫燕百味雞的食品安全問題也不在少數,投訴量為425條,多數涉及食品不新鮮、米飯發黴、吃出異物、食物導致身體不適等食品安全問題。還有用戶表示,在食用三小時後,當晚出現發熱、頭昏、腹痛、腹瀉症狀,腹瀉次數達5 -6次,發熱體溫38度多,經過醫院化驗相關生物標本,診斷為急性腸炎。
瘋狂擴張後,營收利潤雙雙下滑
作為國內滷味上市企業中的“黑馬”,紫燕食品自2022年上市以來瘋狂擴張,根據年報,2022年底全國門店數為5695家,到了2023年底,其全國門店總數達到了6205家,同比增長8.96%,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國門店達到了6308家,而在這樣的快速擴張中,紫燕食品的營收和利潤卻出現了下滑。
2024年第三季度,紫燕食品營收10.23億元,同比去年下降4.61%,淨利潤為1.51億元,同比去年下降6.78%。而在今年前三季度,紫燕食品營收26.87億元,同比下降4.60%。整體來看,紫燕食品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不僅出現了食品安全相關問題,也出現了營收和淨利潤的下滑,這意味著企業在經營上出現了相應問題。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新浪財經表示,紫燕食品上市之後,近兩年高速擴張,但在擴張的背後,更多的是食品安全的隱患。他認為,滷味食品安全的難度非常大,這跟整個供應鏈的完整度,以及配送時間、地點以及物流水平有很大的關係。
他表示:“此次事件,說明了紫燕食品的質量內控體系存在非常大的紕漏,它的整個供應鏈的完整度不能夠去支撐它目前的高速擴張。這也給他的整個食品安全帶來了更大的隱患及挑戰,整體來看,這次事件肯定是內部的整體的問題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