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怎麼配|債市連創新高,“後勁不足”的擔憂有必要嗎?
大家好,我們會在‘股債怎麼配’這個欄目中為大家解析最新的股市、債市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並為大家提供關於後市的觀點、股債配置的建議。
最近一週,股市和債市相關信息都挺多的,資產波動整體也比較大。
本期我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債市如此火熱?股市在重大會議之後可能會怎麼走?最終再為大家分享最新的配置建議結果。
一、債市火熱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在上週,我們的文章中提到10Y到期收益率突破了2.0%(近20多年新低)後,這兩天10Y到期收益率又迅速向下突破1.9%,再一次見證曆史。
我們認為,最近這波“債牛”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導致的:
1.年末的日曆效應:
一些機構投資者,為了年末衝刺,或是第二年的開門紅做準備,在當前可能會採用更加積極的投資策略,在一致行為之下,債券到期收益率可能會出現順暢下降的結果。
2.資金面的寬鬆:
最近資金面是非常寬鬆的。
一方面,購買債基的投資者增多,導致機構有很多資金需要配置到債券上;另一方面,央媽在11月底也增加了資金投放,這也進一步促進了資金面的寬裕程度。
3.明年的降息預期:
這週一(12月9日)政治局會議提到了關於貨幣政策的定調,時隔14年,中央再一次使用了‘適度寬鬆’四個字,這意味著明年有可能會繼續降息,降息之後,債券到期收益率自然也會隨之下降。
- 債券市場是否已被高估?現在風險水平如何?
在這波快速上漲之後,持有債基的朋友可能會非常擔心一個問題:目前債市是否已經被高估了?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分析。
第一,債券收益率 vs 債券投資的成本。
基金經理去進行債券投資的過程是:先通過銀行間渠道“融資”,然後再將融資融到的錢,去買更多的債券。
數據來源:wind、廣發基金
那麼,這裏“融資”的成本是多少呢?就是上圖中的DR007(銀行間市場質押回購7天利率)。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在這波行情後,投資收益(10Y國債)已經快要比融資成本(DR007)更低了,那麼可能增量資金面臨退水,債市回撤壓力驟增。
第二,債券收益率 vs 政策利率。
換個角度,我們還可以對比債券收益率和政策利率(MLF)。
數據來源:wind、廣發基金
從2024年以來,10年國債收益率大部分時間里在MLF下方運行,說明許多投資者會提前把未來的降息考慮在定價因素中。
如果有著明年降息50bp的假設,那麼對應的MLF就是從2%降到1.5%,則現在10年國債的1.8550%還有下行空間。
但央媽公佈降息,肯定不是一次性降完50bp,是會分散到各個月份裡面的,因而現在差不多已經提前計入了1次降息空間。這種搶跑行為的強度還是不低的,一定程度上也是年末的搶跑效應所催動的。
所以,從上面兩個角度來看,其實目前的債市投資可能需要提前關注下三方面的風險:
風險一:
10Y收益率已經十分接近成本利率了,如果後續資金面不再繼續寬鬆,這種低利差的情況可能會很難持續。因此,臨近年末,我們需要時刻關注資金面收緊引發的債市回調風險;
風險二:
國債收益率目前已計入明年降息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未來真的降息落地,那麼反而有可能因為“利好出盡”而出現一些回調壓力;
風險三:
目前長端收益率蘊含著對於經濟的預期,未來如果出現更大級別的刺激政策,經濟迸發出了更大的活力,那麼也有可能長端會出現回調風險。
三、重大會議之後,股市會有變化嗎?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股市。
本週最大的變量應該就是12月9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了,從官方定調的角度來看,這次會議還是傳出多個積極信號的。
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政策轉向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也是時隔14年之後,再一次出現這樣的表述。
從流動性的角度來說,如果市場上增量資金增多的話,那麼資金必然需要找到可投資的資產。
而在當下的環境下,隨著債市火熱,目前債市性價比或進一步降低,出於股債蹺蹺板效應,也許會有更多增量資金流入股市。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預期的改變,週一盤中港股寬基指數、盤後的外部中國相關指數,都出現了大幅上漲。
四、本次我們的配置建議
1建倉配置建議
考慮到目前債市還有持續向上的動量效應,而股市近期波動性仍有可能繼續增大,所以在當前,其實我們還是推薦大家採用‘股債均衡’的配置策略。
對於均衡型投資者,如果希望建倉,其實可以考慮使用最經典的50:50的股債配置比例(相應的,對於偏進取的投資者,權益中樞可以提升至60%;對於更偏穩健的投資者,權益中樞可以降低至40%)。
2本期發車建議
考慮到從短期來看,權益市場可能波動會提升,同時,目前估值分位數已經是提升到了60%左右,對於定投型投資者,本次建議大家一定程度調整定投的份數,本次可以定投0.5份。
(本文來自:廣發基金投顧團隊)
風險提示:廣發基金本著勤勉盡責、誠實守信、投資者利益優先的原則開展基金投顧業務,但並不保證各投顧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者參與基金投顧業務,存在本金虧損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策略的風險特徵與單只基金產品的風險特徵存在差異。基金投顧業務項下各投資組合策略的業績僅代表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的業績表現,為其他投資者創造的收益也不構成業務表現的保證。因基金投資顧問業務尚處於試點階段,存在因基金投顧機構的試點資格被取消不能繼續提供服務的風險。投資前請認真閱讀投顧協議、策略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充分瞭解投顧業務詳情及風險特徵,選擇適合自身的組合策略,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