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疑的“毒藥”,掉隊的相宜本草 | BUG

文|新浪財經 閆妍

老牌國貨品牌相宜本草最近麻煩不斷。

近日,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相宜本草”)被曝涉嫌在其10餘款護膚產品內違規添加一種名為“犁頭尖”的有毒中草藥。據悉,四年間,這些相關產品的銷量高達1400萬件,銷售金額約6億元。不久前,相宜本草發佈《聲明》,對“添加有毒中草藥”做出否認。

但時至今日,相宜本草公司和舉報人仍各執一詞,這場“羅生門”仍未結束。

而就在近日,相宜本草被曝出IPO再次折戟。從2012年到2024年,相宜本草衝擊IPO的故事,週期跨度整整12年,而相宜本草的上市之路之所以如此波折,顯然與其商業模式、內部管理、財務表現都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

事實上,相宜本草過去這些年經曆了頻繁的高層人事變動,並面臨國產美妝品牌“刺刀見紅”的激烈競爭。

內憂外患下,一路“顛沛流離”的相宜本草早已悄然“掉隊”。

被爆添加有毒原料,各執一詞

據報導,根據“吹哨人”的爆料,相宜本草在其多款護膚產品中添加了不在國家藥監局頒布的《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中的“犁頭尖”成分。

“犁頭尖”是什麼?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顯示,犁頭尖又名“犁頭七”“芋頭草”“土半夏”,有毒,屬於天南星科犁頭尖屬。其具有解毒消腫、散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血管瘤、毒蛇咬傷、蜂螫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疾病。據《中華本草》記載,犁頭尖“味苦、辛、性溫、有毒”,一般外用,不作內服,誤食會出現舌、喉麻辣,頭暈,嘔吐等中毒症狀,禁止孕婦服用。

有媒體搜索發現,“犁頭尖”原料並不在《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2021年版)》以及近期更新的《已上市產品原料使用信息(再版徵求意見稿)》中,也並非已完成備案的新原料。

但據舉報人表示,相宜本草公司高層在明知該原料含有毒性後,仍選擇加入到眾多產品中。其稱“為了隱瞞該有毒原料的使用,相宜本草先後通過委託多家不同公司,去雲南等地完成採購、物質提取、技術加工、生產製造等環節。”

事件發生後,相宜本草通過其官方公眾號正式發佈了針對“相宜本草原料問題”情況聲明。

在《聲明》中,相宜本草否認相關指控,“文中所提及的所有我公司產品(包括但不限於“紅景天煥白精華液”“紅景天煥白淡斑修護乳霜”等)均使用符合國家規定的原料,不存在添加《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以外未註冊備案原料的情形。”

此外,本次事件的“吹哨人”身份也得到相宜本草明確:“系被公司解聘的前員工,該前員工自今年10月以來向外界惡意發佈該不實信息,公司當時就向公安機關報案,並保留對侵犯公司商業信譽的行為提起訴訟的權利。”

IPO再次折戟,總裁俞巍離職

不久前,中金公司發佈公告顯示,相宜本草基於自身戰略發展及未來資本運作規劃考量,經雙方友好協商,決定終止中金公司對相宜本草的輔導工作。雙方已於2024年10月簽署了終止協議。

早在2012年,相宜本草便向證監會遞交IPO招股書,擬在上交所上市。彼時的相宜本草的業績十分亮眼,據招股書披露,2009—2011年,相宜本草實現營業收入3.77億元、7.5億元、13.35億元,同期實現淨利潤5221.52萬元、1.16億元和1.35億元。

但在籌劃兩年後的2014年,相宜本草主動終止了上市計劃。

據報導,時任相宜本草原總裁嚴明曾表示:“終止上市系出於公司戰略多方面考量,目前商超渠道大環境不理想,公司內部也處在調整期,這兩年將以維護市場穩定為重,同時加強公司抗風險能力”。

直到2022年11月,證監會網站披露,相宜本草與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再次啟動A股IPO進程。然而,經過兩年的努力,相宜本草最終再次折戟,未能如願上市。

一位業內從業者告訴新浪財經,“一家企業尋求上市,最後卻上不了,這代表它的內部和外部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已經到了‘紙包不住火’的階段,問題開始外露,藏不住、掖不住了,因為上市最核心的是讓信息透明化。”

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相宜本草先後經曆了總裁、副總經理以及高級品牌策劃經理、銷售副總裁、首席營銷官等多位高管相繼離職的尷尬期。有媒體統計,從2014年到2022年,這種高層人事震盪相宜本草至少經曆了9次。

2020年,曆任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全球合夥人,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市場官CMO、首席數據營銷官CDO的俞巍,成為相宜本草新一任執行總裁。有傳聞稱,俞巍身負相宜本草IPO的使命而加入。

但在今年7月,俞巍從相宜本草離職的消息不脛而走,後被傳出已經就任均瑤健康總經理。迄今為止,相宜本草暫無新CEO上任。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相宜本草走到今天,破局的關鍵在於向內求,加強內部的管理,“上市失敗帶來的最大問題是信心喪失,有本事、有能力的人覺得實現金錢自由無望,自然會選擇換一個平台展示自己的能力,內部的變動和動盪,有時候比外部的刺激對整個品牌的影響更大。”

內憂外患,發展明顯掉隊

據瞭解,相宜本草成立於2000年,專注於中草藥護膚品的開發,其產品線主要集中在300元以下的價格區間,主打親民路線。在2013年的巔峰期銷售額達到23億元,一度成為國貨化妝品龍頭企業。

然而故事在這之後急轉直下。

自2014年放棄IPO計劃後,隨之相宜本草的業績也開始走下坡路,2014年到2016年其發展陷入阻滯。創始人封帥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這幾年是相宜本草被錯過的3年。“我們的反應慢了一些,也走了一些彎路。”封帥直言。

根據國聯證券披露的歐睿數據,2014年至2016年期間,相宜本草在中國護膚市場的品牌份額排名在第11和第12位之間波動,落後於自然堂、百雀羚、佰草集等國產護膚品牌。2017年相宜本草的排名降至第20位,並一度從榜單前20名中消失,而珀萊雅、韓束等品牌則取代了其位置。

相宜本草的競爭力在減弱,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

果集飛瓜首席數據分析師神婆向新浪財經表示,從產品端看,相宜本草整體價格偏低,主打性價比路線,但市場中相似價格階級的品牌較多,相宜本草在價格、質量和品牌體驗等方面都未做出明顯的競爭差異,很難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期待。

此外,相宜本草產品定位同質化嚴重,市場上打著“草本護膚”旗號的化妝品牌並不少見,比如佰草集、百雀羚、禦泥坊、自然堂等等。尤其是百雀羚正在不斷重新讓年輕人注意到它,從合作現象級爆劇《繁花》,到登陸春晚的系列營銷動作,成功實現了年輕化和時尚化。對於現在新生代的消費者來說,相宜本草並沒有太多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在相宜本草“錯過”的這十多年間,珀萊雅、水羊股份、丸美股份等同時期甚至成立更晚的本土美妝企業已紛紛上市,有更多機會去做持續的創新和研發投入,並能夠借助

借助資本力量實現更長遠的發展佈局,也更能適應長期的博弈。

2017年11月29日,相宜本草在品牌戰略發佈會上提出,重新定位自己是“中草藥護膚專家”,並借此與其他品牌差異化。同時,希望在未來3到5年內,做到國內化妝品前三。

時至今日,相宜本草距離“重回巔峰”的目標,或許已經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