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物”的關係:華夏基金用故事喚醒愛、勇氣、人生規劃

12月21日,成都繁星戲劇村·來劇場,一位30歲出頭,下身橫紋直筒褲的女生正在給觀眾展示一個金屬物件。它不大,一手就能握住,上面佈滿螺帽。那是一個活動關節,連接著她假肢的接受腔和腳板。很難看出,這位高位截肢的女生已經使用它十多年了。

2008年5月12日,李裕還是北川中學的一名高一學生,地震瞬間摧毀了教學樓,讓她在預製板下被埋了20多小時,也因此被高位截肢,失去了右腿。堅強的她忍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假肢雖然最終讓她重獲行動的自由,但適應的過程漫長而痛苦。

“第一天就讓我練習站立,這個接受腔是很硬的,就頂著我後面的屁股特別疼,我就不想穿,我就哭。我就說媽媽我們回去,然後我媽也哭了,我看見她哭我就受不了。我說行,那我穿。” 李裕回憶說。

巨大的災難沒有摧毀她,但重塑了她。後來李裕讀完了大學,工作、結婚、當上了寶媽,過上了平凡而又充實的生活。假肢時刻提醒著她和其他人的不一樣,但四川妹子的樂觀和堅韌也讓她不沉湎於過去,時刻向前看,“甚至沒怎麼做當時經曆地震時候的夢境”。“我覺得我人生中每一趴都沒有缺席。雖然有點遲到,30歲才結婚,經曆了這些階段之後,我內心一直堅信美好的事情一定會發生的,雖然會晚到一點點,但是永遠不會缺席。”

這場活動是華夏基金、中國建設銀行聯手故事FM喜馬拉雅舉辦的“故事開放麥”系列線下活動。這一系列圍繞“未來”這個關鍵詞,關注養老話題、探討對未來的規劃,共情困惑和猶豫,也嚐試著和大家一起尋找答案,讓“變老”不再是一件令人焦慮的事。這也是建設銀行“養老中國行,擁抱新未來”系列活動之一。

最近的成都場活動,主題是‘故事珍奇櫃:給未來的禮物’,聚焦人與“物”的關係:那些看起來的戀物背後,是我們一段又一段人生故事,是我們的回憶、鄉愁、孤獨,和不足為外人道的快樂。那些“寶貝”,既訴說著我們隱秘的情感,往過的人生,也成為我們走向未來的動力。

書信、乳牙、SD卡:塵封的情感

在李裕的分享之外,還有4位嘉賓圍繞著“物”分享了他們關於親情、關於勇氣、關於愛的人生故事:

–32歲那年,馨一做出一個重大決定:成為一名單身媽媽,她知道,她的選擇,將會面臨傳統的父母的反對,她將要向孩子反複解釋父親在哪,將會面臨一個人撫養孩子的現實挑戰。

所幸她還有很多好友,每一年女兒的生日,她都會邀請身邊的親朋好友給她寫一封信,當天現場她分享的物件之一就是這些信件。另一物件是她精心收藏的女兒的乳牙。

阿陀,地道重慶人,在父親因病離世後,她在父親的遺物中,發現了一遝父親寫給母親的信。一段她從未涉足的舊時光,在她的面前緩緩展開。她看到了一個父親如何去供養他的家庭,在接連失去兩個孩子之後,他如何鼓起勇氣生活,繼續把父愛傳遞給作為第三個孩子的阿陀。如今父親已經不在,但當年不經意間留下的信件,卻成了阿陀最寶貴的財富——那是父親生活中不曾向她展示的一面,也常常提醒她父親有多麼愛她。

羅飛(Arthur Jones),英國紀錄片導演,他的《六人》,講述了鐵達尼號號上六位中國倖存者的故事。在這部紀錄片之前,這六位中國倖存者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相比大部分被大書特書的鐵達尼號號倖存者,關於他們的記錄甚少,甚至有各種以訛傳訛。羅飛的團隊曆經千辛萬苦最終在台山海邊的小島上找到了其中一位倖存者方永孫的侄子,他提供的敘述讓方永孫變得有血有肉,而羅飛帶來的物件,一個SD卡一張從筆記本中撕下的紙,則記錄了他在尋找故事途中收穫的驚喜。

趙德賽。如同大多數50、60後老人,趙的父親將一生獻給了工作。如今退休了,父親決定真正為自己活一次,放飛自我,打羽毛球、單板滑雪、釣魚、開越野車環遊、去印尼學衝浪……父親做了許多同齡人不敢想像的事,活成了別人眼中豔羨的對象,兒子心中的“超級老頭”。他用自己的經曆證明了退休後的人生不僅只有天倫之樂安享晚年,也可以如此烈火烹油生龍活虎。趙德賽為支持父親夢想為他買的坦克400,也成了他認為最偉大的一筆投資。

5位嘉賓發言後,又進行了現場觀眾發言、自由討論的環節,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交流對養老、人生財務規劃的看法。建設銀行邀請的50位當地高校師生作為特邀觀眾,也參加了當天的活動。

探索個養投教的成功秘訣

成都的這場活動,是“故事開放麥”今年繼北京、深圳、上海後的第四次線下活動,也是今年的收官之作。

這一活動作為華夏基金養老喚醒官計劃的一部分,伴隨個人養老金製度而生,自2022年發起,面向全體公眾,幫助年輕人實現嚮往的養老生活,讓他們在步入老年後依然有能力、有條件為“熱愛”買單,號召大家投入當下,規劃未來,從容養老。

今年的活動與故事FM合作,創新性聯動線上熱門的音頻播客創作者,廣泛徵集關於“未來”的故事:從他們的“第二人生“到“我的工作是陪你變老“,到”家的多重宇宙”,主題各異、嘉賓跨越各個職業、階層、年齡段,不變的是用故事碰撞故事,用故事引出人的情感,彼此慰藉彼此激發,在故事中尋找力量、探尋人生共同問題的答案。

成都的活動也恰逢個人養老金製度面向全國推行,並擴大可投資範圍,納入指數產品之時。根據人社部的數據,全國開設個養賬戶的人數截止11月底已超7000萬,但仍然面臨著繳存意願低、購買養老產品金額少等挑戰,除了激勵機制設計等問題外,公眾特別是年輕人缺乏提前養老規劃意識,對個人養老金製度缺乏瞭解,也是重大製約因素。華夏基金聯手故事FM、三聯生活週刊等頭部媒體展開的喚醒計劃,就是公募基金直面這些問題,持續開展個人養老金投教的最新探索。

通過兩年多的探索,華夏基金也逐漸摸索到一些關於養老投教可複用的經驗,包括把養老投資與年輕人當前的痛點、癢點相結合,知識跨界、嘉賓跨界、受眾跨界,全力用最鮮活有趣的形式、春風化雨般影響噹代新青年的觀念,重點是讓他們知道,在應對“眼前緊急”的瑣事之外,還要抬起頭思考“眼前看似不緊急但長期重要”的事。而討論養老,可以不止是焦慮和無奈,還可以有許許多多具體的行動。

Y份額規模、戶數位居行業第一

作為養老金管理及養老目標基金運作的“先行者”,華夏基金是境內首批養老目標基金管理人之一,全面佈局養老目標基金產品,實現2030至2060年退休人員的全覆蓋。第三支柱方面,華夏基金全面佈局養老FOF產品和養老Y份額。截至2024年3季度末,累計管理12只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管理規模12.43億,持有人戶數15.05萬戶。Y份額規模、戶數位居行業第一。(數據來源:華夏基金,戶數截至2024.6.30,規模數據截至2024.9.3012月擴容後將有21只產品入選,入選數居行業前列。

華夏基金還深耕養老金第一支柱與第二支柱,將這方面多年的投資經驗運用到個人養老金產品。華夏基金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首批正式投資管理人,管理經驗超20年。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社保養老業務受託管理規模近1800億元,實現社保、養老、劃轉三類業務全面覆蓋(數據來源:華夏基金,截至2024.09.30)。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華夏基金年金管理總規模超2000億元。企業年金服務超過200家大中型企業客戶,始終保持全國33個職業年金統籌計劃全覆蓋。2007-2024年二季度末,華夏基金管理的企業年金整體累計加權收益率260.61%,遠高於全行業水平的186.06%。(數據來源:華夏基金,規模數據截至2024.09.30,業績數據截至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