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單價跌至97.5元!海底撈轉型“陣痛”,全年關店19家 | BUG

文 | 《BUG》欄目 徐苑蕾
3月25日晚,海底撈發佈2024年業績報告。儘管連續兩年實現正向增長,但數據背後難掩海底撈的增長疲態。
財報顯示,2024年,海底撈營收和利潤增速均較2023年驟降,與2019年前雙位數的高增長相比更是相形見絀。作為核心業務,海底撈餐廳的經營面臨瓶頸,2024年營收僅微增不到3%。
此外,海底撈自營店收縮、客單價持續下滑等問題凸顯。2024年,海底撈關閉19家自營店,客單價進一步下滑至97.5元。
儘管以價換量策略帶動客流量回升,但餐飲行業整體承壓,海底撈的破局之路仍充滿不確定性。在消費者愈發挑剔、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海底撈的多品牌與加盟嚐試能否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尚待市場檢驗。
業績增速放緩,加盟收入首進財報
2024年海底撈實現營收427.55億元,同比增長3.1%;歸母淨利潤47億元,同比增長4.6%;核心經營利潤62.30億元,同比增長18.7%。至此,海底撈已經連續2年實現收入、淨利潤的連續增長。
不過,由於市場環境影響導致2022年基數較低,因此2023年海底撈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高達33.55%和227.33%。與之相比,2024年海底撈的業績增速則大幅放緩。而與2019年以前雙位數的增速相比,如今海底撈跌至個位數的增速也相形見絀。
具體來看營收結構。2024年,海底撈餐廳經營實現收入約403.98億元,同比2023年的392.67億元僅微增2.88%。也就是說,營收占比近95%的業務已經幾乎停滯增長。調味品與食材銷售業務也出現疲態,2024年收入為5.75億元,同比下降27%,而2023年收入為6.62億元,同比增長19%。
面對火鍋主業的增長瓶頸,2024年8月,海底撈加速推進“紅石榴計劃”,以孵化多品牌來分散風險。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海底撈通過內部創業創立了焰請烤肉鋪子、火焰官、小嗨火鍋等11個餐飲品牌共計74家門店,覆蓋正餐、簡餐、快餐等不同消費場景。2024年,海底撈其他餐廳實現收入4.83億元,同比增長39.6%。
此外,針對外賣就餐場景,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海底撈外送業務推出“一人食”精品快餐。得益於以上業務開展,2024年,海底撈外賣收入增加20.4%至12.54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4年的業績報告中,海底撈首次將加盟業務列入營收分部。報告期內,該業務實現收入1670萬元。
2024年,海底撈一改直營傳統,首次開放加盟,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13家加盟門店的審核與落地。海底撈表示,加盟模式實施以來,下沉市場展現出強勁需求,超70%的加盟申請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其中有不少來自縣級城市。
通過加盟模式,海底撈可以憑藉輕資產的模式快速擴張規模,獲得相對穩定的收入。不過,海底撈的服務環節多且服務要求高,加盟店管控若稍有放鬆就可能會出現問題。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強調,在開放加盟的過程中,海底撈需要進行標準化運營的監督,確保加盟店能夠遵循海底撈的服務標準和操作流程,同時需要完善客訴處理機制,及時響應和解決消費者的問題,維護品牌形象。
自營店關閉19家,客單價持續下滑
回溯2018—2020年,海底撈年均新開門店超300家,以“極致服務+快速複製”締造餐飲神話,但2021年激進擴張後卻遺留了諸多問題,最終不得不通過“啄木鳥計劃”關店止血。
2024年7月,楊利娟卸任海底撈CEO,由苟軼群接任。這一變動被視為海底撈從“激進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的標誌。苟軼群上任後明確總部、大區、門店權責,推動權力下放至一線,鼓勵門店自主創新。
截至2024年年底,海底撈品牌共經營1368家餐廳。其中,自營餐廳中國大陸地區1332家,港澳台地區共23家,合計1355家。而2023年末,海底撈自營餐廳總數為1374家,由此計算,2024年全年,海底撈關閉自營店共19家。
“直營店擴張停滯,重心轉向加盟模式”,龍策餐飲智庫戰略顧問田廣利表示,2019年海底撈單店日均營收14.26萬元,2024年降至8.44萬元,降幅達40.8%。在行業整體轉型背景下,餐飲消費波動顯著。海底撈直營店的收益大概率會越來越小,風險會越來越大,這促使海底撈改變經營模式。
從客單價來看,海底撈仍延續此前多年下降的趨勢。2024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為97.5元。而2020年—2023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水平則分別為110.1元、104.7元、104.9元和99.1元。

田廣利稱,去年餐飲消費明顯下降,加上低價位餐飲的衝擊,海底撈被迫減價、促銷、調整菜品來刺激消費、應對競爭。“這是行業普遍現象,不僅是高價位的火鍋,其他品類也遇到同樣情況,絕大多數品牌都採取了與海底撈類似的應對措施。”
以價換量的策略確實對海底撈的經營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2024年,海底撈共接待顧客4.15億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10萬人次,較上年增加4.5%。此外,平均翻檯率從2023年的3.8次/天回升至4.1次/天,靠近2019年4.8次/天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的經營現狀折射出餐飲業的集體焦慮,當人口紅利消退、成本剛性上升,單純依賴規模擴張的路徑已然失效。海底撈積極推動多品牌、加盟製以及新業務的轉型嚐試,然而在消費者愈發挑剔、食品安全風險高企的當下,海底撈的破局之路或許仍然荊棘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