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日報:半導體行業重大會議帶來重大利好消息,半導體設備板塊多隻股票領漲全市場,可關注半導體設備ETF

截止收盤,滬指漲0.15%,報收3373.75點;深成指漲0.23%,報收10668.1點;創業板指漲0.24%,報收2145.1點,兩市成交額較上一交易日增加363.84億元,合計成交11906.9億元。

盤面上看,電力、鋼鐵、有色、煤炭、建築、石油等行業板塊走低,生物醫藥、化工、保險、半導體等行業板塊拉升,光刻機、創新藥、有機矽等概念板塊較為活躍。

港股科技今天漲勢不俗,港股科技ETF(513020)盤中漲幅一度達到2.82%,最終全天收漲1.50%。

來源:Wind

消息面上,高盛最新觀點指出,國際投資者對中資股的興趣和參與程度達到4年來最高。核心原因有三方面,中資股年初至今的強勁升勢令許多投資者意外,目前MSCI中國及恒生科技指數已累升16%及23%,大幅跑贏發達市場及新興市場;DeepSeek的出現改變了投資者對中國科技和中國股市前景的看法,而這是由自下而上、創新驅動的投資觀點帶來的樂觀增長;全球股票基金正積極尋找美國股票市場以外的其他投資選擇,而中國因流動性、估值和多元化的優勢,為潛在的選擇之一。

從資金面來看,年內港股通資金淨流入操4200億港元,其中,科技股分佈較集中的信息技術、可選消費行業淨流入高居前二,淨流入金額超1000億港元。由於港股科技股的亮眼表現,海內外機構開始喊出“中國科技十雄”(Terrific10),與美股七姐妹(Magnificent7)的直接對標。

國內視角來看,1-2月經濟數據指向國內基本面出現積極信號,且3月數據顯示今年部分消費量價有邊際企穩的跡象。隨著科技股的財報業績得到驗證,基本面邏輯或將持續支撐港股的相對行情表現,中長期仍堅定看好中國資產價值重估。港股科技板塊的崛起,主要得益於中國AI算法革命和互聯網大廠增加資本開支,帶動了算力需求的增長。中芯國際、阿里巴巴等硬件和算力龍頭廠商的領漲,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的熱情。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蹤的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從港股通範圍內選取50只市值較大、研發投入較高且營收增速較好的科技龍頭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涵蓋了電子、汽車、醫藥生物、互聯網等多個高成長性行業。該指數的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70%,聚焦港股AI龍頭,充分體現了科技板塊的核心競爭力。市場行為角度來看,港股科技ETF(513020)已經連續5天資金淨流入,由此可見,當前位置的港股科技板塊的投資價值依舊值得關注。

半導體行業重大會議帶來國產半導體設備重大利好消息,半導體設備板塊多隻股票領漲全市場。半導體設備ETF(159516)盤中漲幅一度觸達2.79%,最終收漲1.35%。

來源:Wind

消息面,在SEMICON China 2025 IC產業鏈國際論壇上,新凱來首次公開亮相,一口氣發佈數十款裝備,覆蓋半導體制造全流程,包含刻蝕產品、擴散產品、薄膜產品以及物理量測產品、X射線量測產品、光學量檢測產品6大類工藝和量檢測裝備,覆蓋先進邏輯和存儲,支持向更先進節點演進。包括EPI“峨眉山”產品、ETCH“武夷山”產品、CVD“長白山”產品、PVD“普陀山”產品、ALD“阿里山”產品。

海外視角來看,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在未來幾天宣佈對汽車、木材、芯片徵收額外關稅。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現在市場焦點將轉向特朗普認為對美國至關重要的下一個特定產品關稅。這一情況極有可能給新興亞洲經濟體帶來不容忽視的經濟衝擊。在眾多產品中,半導體無疑是該地區承受壓力更為顯著的一個方面。

半導體設備作為半導體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半導體設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隨著半導體工藝的持續演進,對半導體設備提出的要求更是與日俱增。根據IDC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半導體市場在經曆2024年的複蘇後,預計將在2025年實現穩步增長。IDC報告分析,廣義的Foundry(晶圓代工廠)2.0市場涵蓋晶圓代工、非存儲芯片集成器件製造商(IDM)、半導體封裝測試廠(OSAT)和光掩模製造,預計該市場在2025年將達到2980億美元的規模,同比增長11%。隨著美國政府對於芯片和半導體設備領域額外徵收關稅,半導體設備領域作為半導體產業鏈上至關重要的環節,國內半導體設備領域仍然有值得期待的增長空間。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關注並逢低佈局半導體設備ETF(159516)、芯片ETF(512760)、集成電路ETF(159546)等相關產品。

今日,生物醫藥板塊表現較為強勢。生物醫藥ETF(512290)短暫下挫後持續上漲,截止收盤上漲2.14%。而創新藥滬深港ETF(517110)則更加亮眼,全天大漲5.16%。近一年來,創新藥滬深港ETF較中信醫藥行業指數超額17%,AI+為創新藥板塊提供了較大的估值空間和走勢彈性。受益於AI賦能和相關概念外溢,疊加產業政策催化,創新藥這一細分板塊或存在盈利和估值抬升的可能,值得投資者關注。

較高的任務容錯率為 AI 在創新藥研發領域的應用帶來了諸多的積極影響。受模型複雜度和部署算力等因素的限制,較高的準確率要求是很多AI模型實際應用中的主要痛點和堵點。例如安防、生物識別、智能駕駛等領域,容錯率較低,即AI模型犯錯的代價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I在相關行業的落地進程。但在AI+醫藥領域,與AI+傳媒領域類似,由於後續進一步篩選、優化、實驗等研發流程的客觀存在,AI生成的準確率要求可以略微放寬。而準確率門檻的降低或將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對創新藥研發的賦能。

AI生成方面,藥物分子及蛋白質結構設計均是AI大展身手的領域。AI 可以基於對疾病靶點的理解以及藥物化學原理,生成全新的藥物或蛋白質分子結構。通過深度學習算法,模型能夠學習已知分子的特徵和活性關係,然後生成具有潛在活性的新分子。AI 可以預測藥物分子與靶點蛋白的結合模式和結合能,從而指導藥物分子的優化和設計。AI生成技術的引入可以在藥物研發的早期階段減少實驗篩選的工作量,提高研發效率。

而AI分析領域,靶點的發現與驗證、藥物活性預測、藥物動力學分析等領域均有望隨著AI技術的引入實現降本增效。在藥物活性篩選階段,AI 可以先對大量化合物進行虛擬篩選,只有那些被 AI 預測為具有較高活性的化合物才會進入實驗驗證階段,這樣可以避免對大量無活性化合物進行不必要的實驗,節省了實驗材料、時間和人力成本。同時,對藥物的潛在毒性進行分析和預測,提前發現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這樣可以在藥物研發的早期階段優化藥物分子結構,降低藥物在臨床試驗階段因藥代動力學或毒理學問題而失敗的風險。

產業消息方面,華為醫療衛生軍團成立等利好消息的發佈或將抬升行業的樂觀預期。近日,華為宣佈正式成立“醫療衛生軍團”,這是繼煤礦、港口、電力等之後,華為第21個垂直行業軍團。該軍團旨在整合華為在5G、雲計算、AI大模型(如盤古大模型)等領域的技術積累,重點構建AI輔助診斷解決方案體系,推動醫療大模型在臨床場景的應用。此外,,全球藥企亦加速佈局AI合作,如Incyte與GenesisTherapeutics共同開發小分子藥物,國內CRO企業泓博醫藥推出AI平台DiOrion,將靶點驗證週期縮短30%以上。傳統新藥研發週期長、成本高的痛點,正被AI技術逐步破解,從而提升行業估值。

隨著產業政策的不斷出台,板塊盈利和估值有望迎來雙升。同時,人工智能的賦能有可能進一步打開板塊的情緒和估值抬升的空間。覆蓋三地優質上市創新藥企的創新藥滬深港ETF(517110)或具有中長期配置價值。此外,醫療ETF(159828)、生物醫藥ETF(512290)也同樣值得關注。但投資者仍需注意研發管線進展不及預期、海外政策等風險因素。

風險提示:投資人應當充分瞭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無論是股票ETF/LOF/分級基金,都是屬於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於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基金資產投資於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板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並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

特約作者:國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