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國債ETF博時(511130)更名煥新!
4月11日,博時基金發佈《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關於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變更場內擴位證券簡稱的公告》。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的場內擴位證券簡稱由“30年國債指數ETF”變更為“30年國債ETF博時”,新簡稱突出“博時基金”品牌標識,便於投資者快速識別與交易。

超長久期,配置價值良好
“30年國債ETF博時”於2024年3月成立,是市場上僅有的兩隻場內超長久期債券ETF基金之一,場內代碼“511130”,跟蹤指數為“上證30年期國債指數”,指數代碼為“950175.CSI”。根據指數編製方案,上證30年期國債指數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債券中,選取符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30年期國債期貨近月合約可交割條件的國債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滬市相應期限國債的整體表現,一般季度進行調整。根據中金所TL合約要求,可交割券的發行期限不超過30年,賸餘期限不低於25年的記賬式國債。
30年國債ETF博時(511130)基金經理張朱霖認為,結合市場判斷,可以從交易價值、對衝價值、配置價值三個角度來看30年國債的投資價值。第一,交易價值。30年國債的久期長、波動大,屬於進攻性品種;同時,30年國債又是長久期債券中,流動性較好的品種,交易兌現的效率高。因此今年或處震盪市,有望充分發揮30年國債的交易價值。第二,對衝價值。由於今年存在明顯的股債翹板效應,考慮到股市和債市的波動性,30年國債流動性好、久期長,是債市進攻性利器,可以作為權益市場的對衝工具,充分發揮對衝價值。第三,配置價值。由於30年國債的久期較長,在低利率環境下,債市的投資策略是用期限利差替代信用利差,久期價值凸顯。如前所述,30年國債持有一個月,收益率從2.12%下行到2.11%的年化回報是4.82%。目前債市趨勢有望維持,利率節奏變化但方向未變,持有30年國債有望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因此30年國債也具有良好的配置價值。
對於債券產品來說,可以考慮參與30年國債的投資。但是對於多元配置的產品或者散戶,可以考慮30年國債ETF博時(511130),一鍵投資30年國債。
債券ETF是以債券指數為跟蹤標的的ETF產品,可以便捷地實現對一攬子債券的投資。參照債券類別進行分類,債券ETF可以分為利率債ETF、信用債ETF及可轉債ETF等大類。債券ETF具有場內T+0交易、效率高,成本低,持倉透明,投資門檻低等多個優勢。
截至目前,博時基金佈局了四隻債券ETF——國開ETF、可轉債ETF、30年國債ETF博時、信用債ETF博時,覆蓋利率、信用、轉債領域,在ETF管理和做市安排上經驗豐富。四隻產品同時兼具債券產品特徵和場內ETF投資便利性,備受機構與個人投資者青睞。

數據來源:根據相關交易所統計,截至2025/4/10
債市後市展望:大概率趨勢未變,擾動增加
張朱霖認為,今年以來,債市收益率震盪向上後,收益率快速下行,呈現“V”型走勢。年初至3月上旬,債券收益率震盪上行。
一季度市場調整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是流動性因素,資金面緊平衡,資金價格持續較高。去年末市場對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過於樂觀,收益率快速下行隱含定價了降息空間。開年經濟增長平穩,信貸投放和政府債發行前置,央行對市場的一致預期進行糾偏。二是風險偏好因素。Deep Seek引發AI+浪潮,A股和港股科技板塊表現強勢,對債市情緒產生一定壓製,導致股債蹺蹺板效應。3月中下旬至季末,資金面整體均衡,MLF淨投放之後,債市情緒有所好轉,債券收益率震盪向下;4月3日美國宣佈“對等關稅”後,全球風險偏好快速下行,受外部環境影響,國內債券收益率快速下探至年初低點。
市場判斷方面,今年債市走勢大概率是趨勢未變,但擾動增加。
一是,債市趨勢有望維持。目前,國內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經濟基本面在複蘇過程中,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在增加,全球風險偏好都在下行,因此國內貨幣政策的導向仍是支持性的,債市趨勢有望維持。
二是擾動因素增加。首先,權益市場對債市的擾動增加。高息存款取消後,居民存款從銀行流向非銀,目前市場是存量博弈,非銀掌握債市的定價權,居民的資產配置行為影響增大。因此,非銀機構的配置行為與風險資產的表現相關,股債翹板效應加劇。當風險資產趨弱時,居民會更多的配置固收類產品;當風險資產走強時,居民更多的配置權益類資產。今年年初債市的負Carry放大了這種擾動,近期隨著息差的修復,股債翹板效應邊際弱化,但這將是今年債市擾動的因素之一。其次,市場對貨幣政策節奏預期的擾動增加。國內貨幣政策強調“適時降準降息”,市場交易節奏與貨幣政策節奏的存在預期差,導致債市波動加大,今年一季度特別是3月以來的債市,顯著反映了這一點。最後,外需不確定性影響市場偏好,增加債市波動。海外關稅政策落地、幅度節奏與市場預期的節奏也存在預期差,且貿易政策節奏對基本面、風險偏好的影響也存在預期差,也會對債市形成擾動。
展望後市,國內經濟目前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但國際局勢動盪不安,外部環境風險在顯著提高,全球避險情緒升溫。因此,國內貨幣政策預計或仍會保持支持性的政策導向,以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債券市場利率或將震盪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