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新質生產力引領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國“走出去”至關重要

5月19日,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舉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分享《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 ,從多個維度深入剖析新質生產力及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與機遇。

薩克斯教授首先指出,中國在諸多核心技術和科技發展前沿領域成果斐然。自10年前推出“2025中國製造”政策以來,中國在科技發展上取得長足進步,如今已成為全球核心科技領域的佼佼者。2015年,中國政府確立十大科技發展重點領域,目前在全球綠色和數字科技方面更是扮演著領導者角色,尤其在推動能源轉型和生態可持續方面,中國提供的關鍵低成本高效技術,正是世界應對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等挑戰所急需的。

談及中國產能,薩克斯教授強調,中國在生產與科技方面的強大能力正是全球所需。以太陽能模組為例,中國每年產能超過1000GWh,為全球太陽能應用提供了堅實支撐。美國和歐洲指責中國產能過剩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全球對綠色和數字科技需求巨大,中國產能不僅不過剩,反而至關重要。

在推動與世界接軌方面,薩克斯教授高度評價“一帶一路”倡議。該倡議推出十年間,為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提供了使用21世紀最先進綠色和數字科技的機會。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及金融創新,為這些國家提供融資,推動中國產能走向世界。如今,“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融資方式也出現新變化,從傳統的借貸項目向權益投資等更複雜形式轉變,眾多優秀中國企業開展海外投資,參與合作項目。

深圳眾多知名企業積極進行全球佈局和多樣化發展,如華為、比亞迪等大灣區優秀企業。薩克斯教授認為,深交所、大灣區及香港的金融創新,對支持中國海外投資和先進科技出口意義重大。

針對美中貿易戰,薩克斯教授表示,貿易戰雖暫時停止,但美國此舉旨在限制中國經濟發展,是一項糟糕的政策。貿易戰使世界發展倒退,而中國成功實現出口多樣化,不僅出口到高收入國家,還拓展至發展中國家。特朗普2.0時代推出新的保護主義措施,最終對美國也不利。目前雙方政府決定暫緩貿易戰,但中國需繼續分散、多元化出口,更多關注全球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這些市場潛力巨大且對中國科技需求迫切,這也凸顯了“一帶一路”等倡議的重要性。

此外,薩克斯教授還在推動大灣區與東南亞國家合作。他認為,東盟十國是大灣區對外投資的重要合作夥伴,雙方經濟融合前景廣闊。本週他將前往吉隆坡參加東盟會議,與相關國家領導人探討加強經濟融合事宜。

最後,薩克斯教授透露,今年10月31日和11月1日,他將與深圳企業家、政府及香港機構共同舉辦為期兩天的活動,邀請灣區與東盟國家的企業領導者、政府領導者、政策製定者和學術學者共同參與,以促進雙方交流與合作。

薩克斯教授表示新質生產力是世界所需,中國“走出去”以及產能對全球轉型至關重要,這一過程需要融資、轉型,也需要深交所及全球投資者和領導者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