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投資沈良:中國在ESG領域的進步令國際投資者刮目相看
5月19日,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舉行。安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沈良就中國上市公司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體系建設發表最新觀點。沈良表示,六年前他便參與深圳某金融集團的ESG項目,將投資流程ESG化,如今看到從交易所到上市公司、產品等各層面ESG工作的蓬勃發展,深感欣慰,中國在ESG領域的進步令國際投資者刮目相看。

“五年前作為外部投資者,我們在獲取中國企業的標準化ESG數據時面臨諸多挑戰。”沈良回憶道,當時大量社會責任報告聚焦希望小學、鄉村振興等傳統公益項目,卻鮮少涉及國際通行的碳排放、治理結構等核心指標。他特別指出,深交所近年來通過優化披露指引、建立激勵機制等舉措,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ESG數據的系統性和可用性。
標準化、可比性、數據歸集——沈良用三個關鍵詞勾勒出中國ESG體系的發展路徑。他強調,當中國醫藥企業與美國同業擁有可比ESG評分體系時,國際資本將更精準評估投資價值。數據顯示,安聯投資已累計對9000家上市公司議案行使投票權,其中20%涉及亞洲市場,中國市場占比達半數。在2024年度股東大會中,41%的否決票投向管理層薪酬方案,19%涉及資本運作提案。
演講現場,沈良分享了兩個典型案例。某深交所上市的頭部製造業企業,在採納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和IFRS S2可持續披露準則後,其MSCI ESG評級從BB躍升至AA,顯著提升了外資配置意願。另一家消費行業龍頭企業則通過現金分紅和綠色基建投資,將分紅率提升至75%,在保障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
“資產管理機構不僅要為客戶創造財富,更應擔當上市公司治理升級的推動者。”沈良表示,安聯投資已累計開展700餘次ESG專項溝通,僅2024年就推動20%的被投亞洲企業優化治理結構。在他看來,這種“建設性對話”機制正成為連接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ESG標準的重要橋樑。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正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ESG披露框架,首批試點企業已覆蓋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隨著全球投資者對中國ESG實踐的關注度持續升溫,這場始於信息披露標準化的變革,或將重塑國際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邏輯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