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博邁基金閻小慶:ESG成投資估值核心因子 助力長線資金可持續增長

5月19日至20日,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舉行。路博邁基金管理(中國)總經理閻小慶分享了外資機構在ESG(環境、社會與治理)領域的實踐經驗,並強調ESG是“新質生產力的底色”,也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橋樑。

ESG成投資估值核心因子 助力長線資金可持續增長

閻小慶表示,路博邁作為全球性資產管理公司,始終將ESG視為投資流程的核心要素。“我們85%的資金來自主權機構、養老金等長線資本,這些資金追求的是可持續增長。”他指出,企業若缺乏ESG基礎,其未來收入和估值將面臨不確定性。為此,路博邁將ESG因子全面整合至股票、債券、對衝基金等多元投資策略中,為投資者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本土化實踐:推動中外標準融合

針對外資機構如何在中國落地ESG理念,閻小慶強調“本土化學習”的重要性。路博邁在中國建立了數據中心與ESG研究所,並積極參與國內可持續金融體系建設,包括加入G20倡議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項目,以及牽頭製定資管行業助力企業轉型的信息披露框架。

“未來的跨國企業很可能來自中國,但需兼顧社會責任與各國ESG規範。”閻小慶認為,通過推動中外標準互認,既能幫助中國企業獲得國際認可,也能吸引更多海外長期資本進入中國市場。他透露,今年6月將有一批海外養老金機構赴華實地考察,評估中國企業的ESG實踐進展。

產品創新:從綠債基金到氣候轉型指數

在實踐層面,路博邁已推出一系列本土化ESG金融產品。2023年,該公司發行境內首隻冠名“中國”的綠債基金,旨在引導海外資金支持國內綠色項目;2024年與浦發銀行合作推出國內首個氣候轉型指數,引入國際通用的“意願-戰略-能力”評估框架,幫助投資者識別轉型企業價值。

閻小慶還提及今年3月牛津大學可持續金融團隊訪華交流的成果,稱國際機構對中國綠色金融進展“感到驚喜”。他表示,隨著規則完善與國際傳播,中國市場將吸引更多長期資本,而ESG將成為這一進程的關鍵紐帶。

閻小慶的發言凸顯外資機構在華投資策略的轉變——從單一財務回報導向轉向ESG整合與本土化融合。在全球資本加速佈局綠色轉型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實踐正成為國際投資者不可忽視的“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