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智投科創未來 華商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基金即將結束募集
超額收益,一直都是各類投資者不懈追求的核心目標。哪怕在複製指數的被動投資中世界,亦不例外。
1976年,先鋒集團推出全球第一隻指數共同基金。隨後8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初步應用,富達等資管機構嚐試通過基本面分析或簡單量化模型對指數成分股進行權重調整(如超配低估值股票),形成了早期的“增強”概念。
到了90年代,多因子模型和統計套利策略興起,巴克萊全球投資者公司推出首隻基於量化模型等增強型指數基金。之後,指數增強產品開始獲得長足發展。
指數增強型基金於2002年首次在國內落地,如今已經成了投資者的重要選擇之一。優勢顯而易見:指數增強產品在保持與基準指數相近風險收益特徵的基礎上,通過相關的增強策略,在指數整體表現的基礎上,再多賺一些收益。
在科創板綜指中尋求超額收益
近幾年指數基金在我國發展如火如荼,成為了眾多投資者的重要選擇,其中據萬得數據顯示,ETF基金規模在今年4月一度突破4萬億元。
在指數基金髮展的進程中,寬基指數始終是兵家爭奪的戰略高地。科創板綜指作為眾多高成長、高潛力科創企業的彙聚地,符合未來發展方向,因此備受各方重視。
科創板誕生於2019年,定位於服務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截至2025年4月30日,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樣本股數已達569家,總市值超6.5萬億元。
2025年1月20日,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正式發佈。該指數全面反映科創板市場整體表現,涵蓋大、中、小盤證券,市值覆蓋度接近97%。行業分佈上,科創綜指行業佈局較為均衡,半導體、電力設備、機械製造和醫藥等行業數量與權重占比較高,其中半導體權重達36.5%。
對於科創投資前景,華商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基金擬任基金經理艾定飛表示:“在大國博弈的大背景下,科技已成為關鍵抓手與主戰場,科技自主可控不僅勢在必行,更獲得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國家製定了向高端產業轉型的長期規劃,這離不開相應的軟硬件科技及創新支撐。當前,全球已進入新的科技創新週期,如 AI、衛星通信等領域,未來一批科創型企業有望迎來指數級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在科創板綜指發佈的同時,多家公司迅速成立了相關指數產品。眼下,萬得數據顯示,有超過10家基金公司發行成立了科創板綜指ETF基金,總規模超過150億元。
近期,華商基金也加入了對這一指數的開發。不同的是,華商基金採用了增強策略,推出華商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基金,該基金運用華商基金自主研發的量化選股模型,在保持對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緊密跟蹤的前提下,力爭實現超越目標指數的投資收益。
指數增強效果“看得見”
在海外,增強策略由於較小的跟蹤誤差和穩定的超額收益特性,使得其受到養老金、捐贈基金等長期資金等青睞,這些資金在投資中“追求低跟蹤誤差下超額收益”。
那麼,國內公募的指數增強基金也一樣能夠取得超額收益嗎?
曆史業績數據顯示,指數增強效果不但“看得見”,而且時間越長或越是觸手可及。
根據國泰海通證券研究所對於權益指數增強基金相對於其業績比較基準和相對於其跟蹤指數的全收益指數兩種超額收益的測算結果顯示:
其一,統計權益指數增強基金的超額收益分佈,絕大部分權益指數增強基金都能在中長週期獲得正向超額收益。
其二,在近十、七、五年的中長週期中,權益指數增強基金相對於業績比較基準和全收益指數的超額收益的平均值、中位數,甚至後25%分位數都大於0。
其三,縮短週期觀察近三、二、一年,權益指數增強基金相對於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的平均值和中位數也都大於0。
列舉一組具體的數字。在權益指數增強基金相比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表格中,超額收益排名在50%分位數(也就是中位數)的指數增強基金,在最近一年到最近十年到不同區間統計中,全都取得正的超額收益。
此外,近十年、七年和五年的超額收益尤為顯著,分別為60.73%、28.21%和21.75%。
(數據來源:國泰海通證券研究所,數據截至2024.10.31。基金的超額收益,指區間基金淨值增長率減除該基金業績比較標準的同區間的收益率後的結果。)
“多因子+AI賦能”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人工智能的興起,使得如今的增強策略有了更多的工具。華商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基金採用的量化選股模型,在新技術的加持下,有著以下特徵:
其一,“多因子+AI賦能”使得該投資模型可充分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模型的學習和計算能力,能夠通過動態學習和不斷進化的模型來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相對主動基金選股面更廣,調整有望更快。
其二,在傳統多因子基礎上,該模型增加了機器學習算法,解決了因子共線性和因子非線性等問題,相對傳統的量化策略有望提供較高、較穩定的超額收益。
其三,通過量化風控模型的風險實時監控和調倉,也有望進一步提升風險控製能力和應對極端市場情況的能力(組合波動和最大回撤)。
另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該基金採用了兩位不同背景的基金經理共同管理。

艾定飛 博士
華商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助理
華商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擬任基金經理
第一位是專注人工智能算法與量化投資的艾定飛,應用物理學博士,現任華商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助理。他擁有超10年證券從業經曆(其中4.3年證券研究經曆,6.3年證券投資經曆)。艾定飛的投資框架以量化多因子選股模型為核心,疊加深度學習的算法模型進行組合優化和構建,量化方式始終貫穿於整個投資過程中,並希望通過量化模型來努力克服人性情緒的干擾,更好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

海洋 博士
華商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擬任基金經理
另一位是擅長行業比較和行業輪動,投資風格均衡偏成長的海洋,他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深度覆蓋過消費,科技,週期行業的量化增強和選股策略,通過量化驅動的方式對於不同板塊行業進行系統性的風險和收益監控,在整體均衡配置基礎上,尋找中長期具備向上產業週期的行業進行偏離配置,核心是尋找風險暴露與預期收益的最優配置比例。
作為一家老牌公募基金,華商基金已形成了以主動管理能力為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發展路線,主動權益及固收中長期投資業績持續行業前列。根據國泰海通證券2025年4月2日發佈的數據,華商基金主動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表現近7年業績排名前三(3 / 111),主動固收類基金絕對收益表現近7年業績排名第一(1 / 101)。
無論是在主動權益還是主動固收領域,都體現了華商基金的主動管理能力,即在市場中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那麼對於正在發行,並將於5月26日結束募集的華商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基金,又將為華商基金的超額收益能力添上怎樣的註腳,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