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潮下,紅利策略再次進入擊球區?

央媽放大招!

5月20日,央行宣佈5月LPR較上月直降10個基點。隨後,多家國有大行及部分股份行開啟“利率瘦身計劃”,活期、定期、通知存款全線調降。在當前貨幣寬鬆的大環境中,市場利率不可避免地呈現持續下降趨勢,截至5月20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來到1.66%的曆史低位。中證紅利指數卻強勢出圈,中證紅利、中證國企紅利指數的股息率分別為6.38%、6.22%,相對吸引力進一步增加。(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5/20)

與此同時,在政策東風指引下,較高股息率,再疊加中美關稅不確定性對市場風險偏好的壓製,紅利策略或許再次來到了高性價比配置窗口期。

紅利當前的配置邏輯,有多紮實?

1、政策端利好高股息資產

5月7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再次打出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組合拳,預計未來湧向市場的增量資金可期,同時也指出擴大保險資金入市力度,而曆史來看,主導這部分資金的機構可能相對偏好高股息資產,以股息率作為核心篩選指標的紅利資產或將間接收益。

隨著監管對分紅的大力引導,近些年全市場分紅的企業數量、分紅金額均持續增長,進一步夯實紅利投資基礎。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分紅總額呈現出逐年上漲的態勢,2024年累計分紅超過2.3萬億元,再創新高;另一方面,分紅率也持續提升,2024年分紅總額占利潤總額接近45%,創出曆史新高。

數據來源於:Wind,數據截至2024年底。

2、低利率環境中的相對性價比

截至2025.5.20,中證紅利指數(000922)股息率為6.38%,處於近10年96%百分位,在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紅利資產憑藉較為穩定的股息,具有較好的投資性價比。

中證紅利指數股息率

註:股息率計算方式=每股股息分紅/當前股價*100%,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5.20

不僅如此,同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015年的3.5%左右,下降到了當前1.66%左右。(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5.20),紅利類資產吸引力顯著凸顯。

數據來源於:Wind,數據截至2024年底。中證紅利指數 (000922)、中證國有企業紅利指數 (000824)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製和計算,其所有權歸屬中證。中證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確保指數的準確性,但不對此作任何保證,亦不因指數的任何錯誤對任何人負責。指數表現與單只基金業績表現不同,不構成任何基金或交易策略的依據或建議,且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且具有時效性,不是對證券價格漲跌或市場走勢做趨勢性判斷,不作為任何操作建議或推薦。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3、紅利資產天然的抗波動性

關稅反複的不確定性,需要進一步觀察,若是市場再度陷入震盪行情,偏防禦性的紅利資產或許可以起到較好的對衝作用。這是因為,定期派發的股息能為投資組合提供較為穩定的現金流,加上持續穩定分紅的公司,使得紅利資產更具抗跌性。

數據顯示,過去10年,考慮紅利再投資後的中證紅利全收益指數累計上漲145.9%,相較之下,滬深300全收益僅漲38.7%、中證500全收益僅為22.1%.從曆史表現看,紅利指數波動率較低、防禦性較好等特點可見一斑。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12/31)

過去十年指數表現(2015-2024年)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12/31)

註:全收益由考慮了所有股票分紅再投資所產生的收益計算得出。

風險提示:指數表現與單只基金業績表現不同,不構成任何基金或交易策略的依據或建議,且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年化收益僅為區間曆史業績的一種表現形式,不預示未來業績表現,更不是基金業績的保證,年化收益不代表在任何時點均可獲得該水平的收益。以上指數在成份券構成、篩選規則等方面存在不同,漲跌幅不具有可比性,僅供參考。

4. 交易擁擠度明顯回落

截至目前,中證紅利指數占全A成交額比例為3.40%,較前期明顯回落,意味著因短期行情上漲而買入的熱錢有所出清,籌碼更為健康。(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5.15)

(數據來源:Wind,2020/5/16-2025/5/15)

用紅利做“+”法,關注這隻特別款

紅利的長期投資價值依舊不錯,但在眾多紅利基金中怎麼挑選?

不妨看看中信保誠國企紅利量化選股股票基金,通過“量化+國企紅利”的搭配,以期更好地把握行情反彈機會,提升策略長期收益。

Ø 關注穩定分紅的央國企

去年12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於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旨在引導央國企重視控股上市公司市場價值表現,規範有序開展市值管理工作。在較多市值管理工具中,現金分紅是央國企最常使用的工具,分紅比例或提升。

Ø 量化策略“+”收益

相較於傳統的紅利策略,量化的融入能帶來明顯優勢,爭取在創造更高超額收益的同時,進一步降低波動。

具體來看,對比被動指數型紅利基金,量化+紅利的搭配能篩選更高股息率,並在紅利“過熱”時主動剔除擁擠度過高的個股,降低波動風險;對比主動選股,量化策略的選股範圍更廣,有助於挖掘到市場定價不充分的機會。

例如中信保誠國企紅利量化選股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A類:020768,C類:020769)就是一隻結合量化多因子+基本面量化模型的基金產品,其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增強,以質量、分紅、低估值、公司治理四個方向的指標為選股核心,力爭實現長期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投資回報。定期報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信保誠國企紅利量化選股股票基金自成立以來的1年多時間,A類份額淨值累計上漲6.19%,相較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4.72%)、中證國企紅利指數收益率(2.71%),均有一定超額收益。(數據來源:基金業績及業績基準漲幅來自基金定期報告,指數數據來自Wind,2024/3/22-2025/3/31)

A類成立以來累計淨值增長率曲線圖

註:中信保誠國企紅利量化選股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於2024年3月22日成立,成立以來基金經理為Han Yiling(韓依淩)、黃稚。目前的業績比較基準:中證國有企業紅利指數收益率×85%+恒生指數收益率×5%+中債綜合財富(總值)指數收益率×10%。走勢圖為自基金合同生效以來基金A類份額累計淨值增長率變動及其與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變動的比較,摘自基金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

Ø 專業量化團隊賦能

在量化策略上,與基於技術面的高頻量化交易不同,中信保誠基金公司專注於有邏輯的“基本面量化”,量化與主動相結合,通過多因子模型,追求較為持續穩定的超額收益。憑藉多年積累的基本面投研經驗,結合AI(人工智能)技術和行為金融理論,當前中信保誠基金量化團隊已搭建起涵蓋300多個選股因子的因子庫,並構築了“核心+衛星”的量化策略體系。

寫在最後

無論是中美經貿關係的階段性緩和,還是全球市場的波動反複,投資者都需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年來隨著內外部不確定性情況出現,經營穩定、持續分紅的央國企比較符合投資者的偏好,尤其是“紅利+量化”的策略加持投資,比如借道中信保誠國企紅利量化選股(A類:020768,C類:020769)這類產品,或能通過有邏輯的量化理念,在國企改革的紅利浪潮中,尋找到一條兼具穩健與進取的配置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