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之窗展現浙江風采:杭州民營經濟何以創未來?

中新網杭州6月13日電 (王瀟婧)75年間,全市GDP從2.55億元增至20059億元,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勢力企業,人才淨流入率和海外人才淨流入率居國內前列……從風光秀麗的“人間天堂”化身“創新活力之城”,浙江杭州城市氣質提升間,寫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筆側記。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一直是推動杭州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為創造平等、開放、高效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杭州開啟了一條“刀刃向內”的體制機制創新之路,打造服務載體和平台,團結帶領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同心築夢,努力構建具有杭州辨識度的民營經濟“兩個健康”城市之窗,推動浙江民營經濟實現新飛躍。

第五屆世界杭商大會現場。 杭州市委統戰部 供圖第五屆世界杭商大會現場。 杭州市委統戰部 供圖

化解“成長的煩惱” 厚植髮展沃土

企業對於產品的前期調研、設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舉行招投標的責任單位能否採取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老房裝修個性化改造規範能否更加清晰明確?

不久前,杭州召開了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暨政企懇談會,各行業的民營企業家帶著“成長的煩惱”來到現場,30個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負責人面對面傾聽心聲,相關責任部門現場予以答覆,通過解讀政策、提出解決辦法、承諾後續追蹤等方式讓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優化營商環境、提振發展信心。

除上述聯席會議外,杭州市工商聯還整合力量,成立“一機制、三中心”,即“一單一會”為企解困機制以及金融惠企、司法護企、調解幫企三個中心,全力幫助民營企業排憂解難。

對於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大學畢業揣著1200元從安徽坐綠皮火車,來杭州開啟創業之路的民建會員李曉軍感觸頗深。

他說,“我在杭州高新區(濱江)創業17年,剛來時,政府是‘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做到規上企業時,政府表示‘隨叫隨到,說到做到’;後來,政府又承諾‘主動報導,服務周到’,這是對創業者非常好的認可。”

“正因為杭州的態度和溫度,我們才能更好地一步一個腳印,從電商成為杭州亞運會官方指定用茶,不僅擁有了集產業技術研發、標準化服務、保鮮包裝、質量安全檢測和倉儲物流於一體的智能化工廠,還參與製定綠茶、紅茶的國家標準,西湖龍井、奶茶的行業標準。”李曉軍補充道。

民營經濟是杭州發展的“金名片”之一。這張“金名片”的成色越足,杭州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就愈發寬廣。

在2023年9月發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杭州民營企業入圍數量連續21年位列全國城市第一。同時,根據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23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杭州再次入圍得分和最佳口碑省會城市及副省級城市前10。

促進“兩個健康” 履行職責使命

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離不開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杭州始終對民營企業家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成為當地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走進位於杭州錢塘區杭州醫藥港的錢塘民營企業之家,映入眼簾的是一整面牆大小的世界地圖,上面佈滿了各色小圓點。

“藍色代表浙商國際連線覆蓋區域,紅色代表浙商國際連線協調服務機制覆蓋區域,期望能實現全球浙商隨時在線交流。”錢塘區工商聯黨組書記沈建平介紹,該區率先試點“浙商全球護航”數字服務系統,搭建起政策、服務、預警、互動、管理五大應用場景,讓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更加高效協同。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蘊含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多年來,杭州市委統戰部始終做好思想引領,在持續深化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一方面以“杭商心向黨”行動為統攬,高標準推進主題教育向民營經濟領域有效覆蓋。

另一方面,建好用好新時代民營企業家宣講團,以“企業家講,講給企業家聽”的模式,持續開展政策宣傳,並依託“今日杭商”等線上平台,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基層、進商會、進企業。

此外,還設立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拓寬教育渠道,豐富形式內容,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截至去年年底,該市各級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開展活動150餘場(次),帶動民營企業家參觀超3500人(次)。

推動“青藍接力” 共話發展新機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老一輩熠熠發光,新一代嶄露頭角,一代又一代杭州民營企業家搏擊商海、乘風破浪。

新生代企業家潮創彙暨“杭商青藍接力薪火傳承營”開營儀式現場。 杭州市委統戰部 供圖新生代企業家潮創彙暨“杭商青藍接力薪火傳承營”開營儀式現場。 杭州市委統戰部 供圖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為助力新生代企業家健康成長,讓浙商精神薪火相傳,近年來,杭州以民營企業創二代、自主創業青年企業家為重點,實施“後浪潮湧”新生代杭商成長計劃,謀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式”,再續動力源。

“我們依託杭州大學生創業特色優勢,將工作邊界前移,把廣泛的初創人群納入新生代培育工作範疇,通過‘老帶新’‘新帶小’,實現全市新生代培育工作滾動實施、波次推進。”杭州市工商聯相關負責人介紹。

具體而言,包括持續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大學生創業階段培育新生代企業家“種子”,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三年行動計劃。

同時,建立新生代杭商庫,圍繞重點產業,挖掘發現政治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新生代企業家,按照“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大變強”分層定位,梯次培育,穩步提升;組建戰略導師團、傳承導師團和創業導師團,通過青藍對話、結對幫帶等形式,加強黨政領導、老一輩優秀杭商、年輕一代企業家和新創業群體之間的引領、傳承和示範。

特別是在浙江省首提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背景下,杭州市本級及區、縣(市)還成立“1+13”杭商青藍接力薪火傳承營,以“陣地+活動”的方式傳承杭商精神、傳授商海經驗、傳遞真心關愛,促進健康發展。

“民營經濟是杭州的特色和優勢。”杭州市委統戰部負責人表示,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明確職責任務、強化作用發揮,更好激發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內在動力,共同推動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形成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強大合力,在浙江“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中作出更大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