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裡人|走進默劇藝術家黃國忠的面具劇場世界

【橙訊】近期,Netflix上的大熱韓劇《假面女郎》令「面具」重返觀眾視野。談到面具的作用,許多人會認為這是一個遮掩五官,以至於可以遮掩面部表情,隱藏個人情緒或身份的工具。但你有沒有想過,面具也可以拿來表演,拿來展現出個人性格呢?帶著對面具的好奇,我們跟隨本地默劇藝術家黃國忠老師的腳步認識了面具劇場,原來面具還可以是演員的「好拍檔」。

默劇藝術家黃國忠   圖:橙新聞

黃老師告訴我們,電視劇裡的「假面」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韓國假面,實際上,韓國假面的表情和色彩會更生動、更複雜,這類面具多被應用於歌舞表演中,部分面具內部還會寫上對應的介紹文字。電視劇中的面具更接近於面具劇場中的中性面具——「中性」即無感情,亦無特定的故事之意。帶著中性面具演員展現喝水、拾物之類的日常動作,觀眾可以通過演員的肢體語言想像各種故事。

黃國忠老師戴上韓國假面

戴上中性面具的黃國忠老師 圖:橙新聞

黃老師特別向我們介紹了一套名為「原型」的面具,這套面具現今極為稀缺,面具製作師已聯絡不到。「原型」面具以古典神話為主題,有先知、國王、英雄、魔鬼等角色,每個面具都有著不同的神態特點。「原型」為心理學家榮格其中一個重要理論,形容一個人最內在最深層的自我,透過這套面具可以發掘個人內在特質。黃老師解釋道,不同身型、性別、甚至是髮型的人戴上同一個面具都會有不同的效果,配合面具本身的特點,我們的肢體動作也可以擁有更多可能性。

黃國忠老師手持原型面具中的英雄面具 圖:橙新聞

當然,想要與面具建立聯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成為一個默劇演員,至少要經過幾年的專業訓練,此外,在面對稀奇古怪的面具時要有尊重之心,如認為面具是「醜樣」的、「邪惡」的,那面具自然不會親近你。世界上的確也存在令人害怕的面具,此類面具多作辟邪之用。劇場裡的面具既要和演員產生聯繫,也要和觀眾產生互動,因此劇場裡是沒有可怕的面具的,就連魔鬼一角都是善良的。

每個面具都大有不同 圖:橙新聞

黃國忠老師所屬的香港「默寄默劇團」將攜手來自日本的「小島屋万助劇團」,為香港劇迷帶來幾個在日本深受觀眾喜愛的劇目,包括「脹爆人」 、「冤家路窄」、及「笑男」。無需片言隻語,通過純熟的肢體表現,顯示日常生活中的荒謬和人情味,探討城市受薪階級的生活。

演出配套兩場默劇工作坊。「原型面具簡介工作坊」中,黃國忠老師會教授大家如何使用原型面具來進入神話的戲劇國度。「小島屋万助劇團」的成員會在「小島屋默劇工作坊」中引導學員認識其獨特的默劇方法。對默劇演出感興趣的觀眾,記得要買飛啦!

《亞洲默劇連線 2023──繁忙都市》

時間:2023年9月22日、23日 晚上8時

地點: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

票價:HKD$280(早鳥優惠:HKD$260)

編輯:賴彥汝

拍攝:鍾嘉穎

剪輯:鍾嘉穎

設計:何佩雯

圖:主辦方提供